书城传记孙中山先生传
7841700000046

第46章 年表

一岁 民国纪元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并将此年定为民国元年,1912年之前为民国纪元前,1912年之后为民国纪年。本书全采用民国纪年)四十六年,公历一八六六年,清同治五年,丙寅。

是年公历十一月十二日(即阴历十月初六日),先生诞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

二岁 民国纪元前四十五年,公历一八六七年,清同治六年,丁卯。

三岁 民国纪元前四十四年,公历一八六八年,清同治七年,戊辰。

四岁 民国纪元前四十三年,公历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己巳。

五岁 民国纪元前四十二年,公历一八七〇年,清同治九年,庚午。

六岁 民国纪元前四十一年,公历一八七一年,清同治十年,辛未。

七岁 民国纪元前四十年,公历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壬申。

入翠亨村私塾读书,闻乡人谈洪杨故事,潜抱革命大志,辄以洪秀全第二自命。

八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九年,公历一八七三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九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八年,公历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甲戌。

十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七年,公历一八七五年,清光绪元年,乙亥。

转入冯氏宗祠私塾肄业。

十一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六年,公历一八七六年,清光绪二年,丙子。

十二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五年,公历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丁丑。

仍在村塾读书,毕业。

十三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四年,公历一八七八年,清光绪四年,戊寅。

先生随母赴檀香山,初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遂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十四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三年,公历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己卯。

入英人所办之意奥兰尼学校肄业。

十五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二年,公历一八八〇年,清光绪六年,庚辰。

十六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一年,公历一八八一年,清光绪七年,辛巳。

十七岁 民国纪元前三十年,公历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壬午。

毕业于意奥兰尼学校,旋升人美人设立之阿胡学校肄业,为全岛最高学府。

十八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九年,公历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癸未。

自檀香山返国。

十九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八年,公历一八八四年,清光绪十年,甲申。

在故里,因毁村庙北帝像为乡人所不容,乃至香港,入拔萃书院,旋又转入皇家书院。

二十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七年,公历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奉德彰公之召,再赴檀岛,寻归国,治中国经史之学。是年中法和约告成,割安南予法,先生乃决志颠覆清廷,创立民国。

二十一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六年,公历一八八六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戌。

先生既决志革命,以医业既可为人世之媒,而生活上又能独立自营,因入广州之博济学校习医,于同学中识有郑士良号弼臣者,本三合会首领,于两广秘密社会,交游最广,后广州惠州两役,深资其号召,而先生之联合会党,实自此始。

二十二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五年,公历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

先生在博济一年,以香港雅丽氏医院附设之医学校,功课较优,且比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乃转学该校。

二十三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四年,公历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戊子。

二十四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三年,公历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达成公逝世。

二十五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二年,公历一八九〇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二十六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公历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

二十七岁 民国纪元前二十年,公历一八九二年,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先生以全校第一名毕业于雅丽氏医学校。在校五年,每于课暇,皆致力于革命之鼓吹,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三人,往返最密,昕夕谈革命,港澳间亲友呼为“四大寇”。毕业后,悬壶于澳门,声名鹊起,然为葡医所忌,乃迁至广州。

二十八岁 民国纪元前十九年,公历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已。

时粤中西医极少,而先生独以西医名,尤精解剖术,故就诊者户限为穿,营业甚盛,常与郑士良、陆皓东、程奎光等数人,聚谈革命。

二十九岁 民国纪元前十八年,公历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

偕陆皓东北游京津,以窥清廷之虚实;深入武汉,以观长江之形势。至天津时,以李鸿章号为识时务之大员,因作长函遗之。不纳,乃回上海。时中日战争正剧,先生以为时机可乘,乃遄赴檀岛。以反清复汉事商诸旧日亲友,创立兴中会。然是时华侨,风气尚极闭塞,应者寥寥。是年冬,返香港,欲联合各地同志,袭取广州以为根据地。闻辅仁文社首领杨衢云、谢赞泰等有志反清,乃与商组党大计,杨等欣然听从,于是两派合并。

三十岁 民国纪元前十七年,公历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扩大之兴中会成立于香港,乃商议袭取广州计划,陆皓东提议用青天白日旗,亦于是时决定。创设农学会于广州,为革命机关。定九月九日(公历十月二十六日)重阳发难,乃以运械不慎,为海关搜获,事机乃泄,陆皓东等殉焉。此为中国有史以来国民革命第一次之流血,亦为先生第一次之失败也。事败后,先生由间道脱险至香港。随与郑士良、陈少白同渡日本,召集同志,成立兴中会分会。寻命士良归国,收拾余众,待机而动,少白留日,考察东邦国情,而己则断发改装,远游美洲,向华侨筹巨款,为卷土重来之计。

三十一岁 民国纪元前十六年,公历一八九六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

先生抵檀岛后,复集同志以推广兴中会,并筹款为第二次发动。但当时新败,应者寥寥,进行迟濡。因念美洲多华侨,应与联络,遂决计赴美。濒行,偶于市郊遇康德黎,握手甚欢,先生告以将赴美欧,康亦以即赴英伦告。四月,先生离檀赴美,自三藩市,横过大陆,至纽约。所过胥有洪门会,惟考其实际,仅为工商等联络感情,绝无政治意味。先生既至,乃解说反清复明宗旨,并劝其联络内地会友共策革命进行。当时领悟者,每处不过十数人,或仅数人耳。先生以在美无可活动,乃决赴英。时清廷已下令通缉先生,故由美洲甫抵伦敦,即被清廷驻英公使龚照瑗诱捕。幸得康德黎竭力营救,始能脱险。

三十二岁 民国纪元前十五年,公历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先生仍居伦敦,出入图书馆中,日夜不息。以考察欧洲政治风俗之心得,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革命建设之标的。是年秋,重回日本,从事实际运动,以其地与中国相近,消息易通,便于筹划也。时日本民党初握政权,颇欢迎先生。而日本志士先后助先生者有山田兄弟,宫崎兄弟及菊池萱野等,大半在此时期缔交。

三十三岁 民国纪元前十四年,公历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先生在日本。八月,清廷政变祸作,康有为、梁启超逃命日本。日人宫崎平山等以先生与康梁俱志在救国,欲居间调停,使两派联合,乃有为严以帝师孤臣自拟,坚不纳,后且创保皇会与革命党对抗焉。

三十四岁 民国纪元前十三年。公历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先生仍在日本,努力革命运动。是年七月,日政府取消治外法权,先生乃赁租横滨山下区一百二十一号岛机关,与清领署为邻,公然向其敌人挑战。时康梁之保皇党已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清廷为尤甚。先生以大无畏之精神,作不间断之努力。知欲唤起国民,必须创立宣传机关,乃命陈少白回香港,筹办《中国日报》。复命史坚如深入长江,联络会党,郑士良在香港设立机关,招待同志,于是乃有长江会党及两广福建会党并合于兴中会之事。

三十五岁 民国纪元前十二年,公历一九〇〇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先生仍居日本,力助菲律宾独立未成。五月,近畿义和团起,时局骚动。粤督李鸿章纳港督卜氏之言,拟会党人倡广东独立,既嘱刘学询函请先生,旋派舰驻港待之。先生至港,即依同志决议,派宫崎为代表,乘舰赴粤晤学询,知李尚无决心,先生以事已无望,乃积极筹备军事。以惠州发难全权,授郑士良,命史坚如回广州,组织响应。己则以水警监视,不获登陆,偕宫崎返日,寻复转上海赴台湾。士良在惠州苦战数月,弹药告竭,事复不济,是为先生第二次之失败。广州史坚如谋炸粤督,毁抚署被执,亦遇害,英年殉国坚,先生倍痛惜之!是年梁启超抵檀,赖先生先前介绍于檀岛同志,自是保皇党遂获寄迹檀岛,且设《保皇报》焉。

三十六岁 民国纪元前十一年,公历一九〇一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惠州失败后,先生由台湾至横滨,益从事筹款及宣传,以图再举。时距义和团肇衅,联军攻陷北京年先矣。清廷方赔巨款,与八国媾和,海内外志士,愤苦窳败,知不足与图存,遂多数倾心革命。即向日蔑视先生者,至是亦表同情,而日本留学界思想言论,尤集中于革命问题,时梁启超亦在日本,与先生同为失败之人,朝夕过从;而持议终不相合。梁改《清议报》为《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

三十七岁 民国纪元前十年,公历一九〇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安南总督韬美,屡托日京法公使,约先生往晤。至是以河内开博览会,遂行。抵安南,韬美已离任回国,其秘书长哈德安,招待甚殷。在河内结识华侨多人,而安南兴中会以立,厥后钦廉河口诸役,深得其力。

三十八岁 民国纪元前九年,公历一九〇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河内博览会告终,先生乃再作环球漫游,取道日本而赴欧美,秋间抵日。时上海发生苏报案。先是章炳麟、邹容等借《苏报》以鼓吹革命;言论激烈,直斥清帝之名,呼为小丑。邹容著《革命军》一书,排满最烈。清吏乃控诸租界当局,封闭《苏报》,章、邹被捕,此案涉及清帝个人,为朝廷与人民聚讼之始,后清廷虽胜讼,而章、邹仅仅囚禁二年而已。

三十九岁 民国纪元前八年,公历一九〇四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先生抵檀后,以保皇党之势力方张,排斥革命,异常激烈,乃改组党报,并亲撰论文,向保皇党大张挞伐,声势为之大振。又鉴于前次游美之失败,知非列籍洪门,不能得其助力,乃毅然加人致公堂,寻由檀赴美,保皇党运动关吏,禁先生于木屋,不使登岸。经教友及致公堂同志奔走,始得保出。及登岸,大受洪门欢迎,与前次迥异矣。先生以旅美致公堂会员虽众,而主张分歧,团体涣散,乃提议举办总注册,手订致公堂新章,与黄三德出游各埠,鼓吹革命。在纽约时,撰告欧美人书,题为“中国问题之真解决”,甚得美人之赞同。

四十岁 民国纪元前七年,公历一九〇五年,清光绪卅一年,乙巳。

是年春,先生由美赴欧,是时留欧学生已多数赞成革命,先生乃揭示生平所怀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号召之,而组织革命团体焉。于是开第一会于比京(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加盟者三十余人。开第二会于柏林,加盟者二十余人。乃由德返英,转道法国,开第三会于巴黎,加盟者亦十余人。在巴黎时,谒前安南总督韬美。因以获交于法京政党各要人,与商协助中国革命事,甚为得手。寻取道南洋,重回日本,开第四会于东京,加盟者数百人,除甘肃无留日学生外,十七省人皆与焉。中国革命同盟会,遂正式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词,颁布会章,发表革命方略,选举孙先生为总理,而空前之革命党报——《民报》,亦于是时创刊焉。是年冬,赴西贡。

四十一岁 民国纪元前六年,公历一九。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是年春,先生由南洋过香港,将往日本,法国武官布加卑谒先生于舟次,并于天津法军参谋部派武官七人,归先生调遣。先生命廖仲恺、黎仲宝、胡毅生等,偕法武官赴天津、两广、川滇、南京、武汉等处,成立机关,或从事调查,而南京、武汉之新军,皆大欢迎。十月,同盟会员刘道一等,自动起事于萍乡,醴陵,与清兵二十余战,相持匝月,卒以众寡不敌,复失,刘道一等被害。

四十二岁 民国纪元前五年,公历一九〇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正月日政府徇清公使杨枢之请,令先生出境。先生仍偕胡汉民等赴安南,设机关于河内,筹划进行,旋命许雪秋、余既成等,发动潮州黄冈之师,不得利。此为先生第三次之失败,继又命邓子瑜发难于惠州,亦下利,此为先生第四次之失败也。无何,钦廉两府有抗捐之事发生,命黄克强、胡毅生二人暗结清军郭人漳、赵伯先以为内应,会东京本部党员忽起风潮,购械运输之计划破坏,郭、赵又失约,全军遂败退十万大山,此先生第五次之失败也。旋又亲率黄克强、胡汉民袭攻镇南关,扼据三炮台,与清兵龙济光、陆荣廷等数千人之众相抗,后以军火不继,乃退入安南,此先生第六次之失败也。清廷与法政府交涉,令先生出境,遂往星洲。

四十三岁 民国纪元前四年,公历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先生在新加坡成立南洋支部,自兼部长。令黄克强再入钦廉,率同志一百余人,大小数十战,前后四十余日,所向无前,清兵闻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大著,后以弹尽援绝退出,此先生第七次之失败也。又命黄明堂联络清兵为内应,率同志百余人袭河口,然以孤立无援,清兵四集,卒以不守,此先生第八次之失败也。

四十四岁 民国纪元前三年,公历一九〇九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先生以连遭失败,安南、日本、香港等地,皆不能自由居处,因往美洲专筹用款,将国内一切计划,委之黄克强、胡汉民二人。

四十五岁 民国纪元前二年,公历一九一〇年,清宣统二年,庚戌。

先生从美东行,时黄克强、胡汉民发动广州新军举义,事败,倪映典死之。此为先生第九次之失败。先生闻败耗后,兼程东返,过日本,潜行登陆,随为警察探悉,遂避往新加坡,约赵伯先、黄克强、胡汉民等往晤,以商卷土重来之计。时新败之余,精锐已丧,众皆相视无言,先生严勉再四,并招集当地华侨商议,以集资金,一夕之间,得八千有奇。各同志分头劝募,数日之内,达五六万元,先生又亲赴南洋英荷各属岛,所至辄受其政府之驱逐,遂再赴美洲,向华侨竭力募捐,于是乃有辛亥广州之役。

四十六岁 民国纪元前一年,公历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辛亥。

先生在美筹款,进行甚利。黄克强、赵伯先等遂积极筹划广州举义,三月二十九日,克强率众发难,鏖战不克,殉难者七十余人。是役也,集各省革命之精英,与清廷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死事之烈,已震动全球,国内革命之势,实以之造成矣。此先生第十次之失败也。广州革命虽不成,然党人曾不因此少懈,至八月十九日(公历十月十日)后又举义于武汉,而先生廿余年所企图之种族革命,竟得以实现。先生在美闻耗,遂决意致力外交,以绝清廷之援力。首至英国,停止清廷向四国银行之借款二万万元,后请制止日本援助清廷,与取消放逐令,以便回国,皆得英政府许可,乃由法东归。十七省代表选举先生为临时大总统。

四十七岁 中华民国元年,公历一九一二年。

一月一日,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发表对国内外宣言文告,采用阳历,改元为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而先生颠覆清廷之志,于是乎实现。翌日,提出辞职书于参议院。四月一日,颁解职令,继之者为袁世凯。在任三个月中,促进南北统一,颁布《临时约法》,树民国之规模,立法治之基础。先生之辞职,虽日羁縻袁氏,促进统一,而革命方略之不行,实为其主要原因。自是周游各省,宣传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并从事实业教育,旋任全国铁路督办。

四十八岁 民国二年,公历一九一三年。

先生欲实现其铁路政策,乃东渡日本,视察其工商情况及铁路现状,并联络其朝野名士,实业巨子,以为进行之助,寻即回沪。时袁世凯野心日炽,虽为民国总统,而实醉心帝制,日务裁削革命势力,广植其心腹爪牙。三月,遣人暗杀宋教仁于上海,于是举国哄然。先生致书袁氏,数其罪状。命李烈钧回江西,占领湖口,宣布独立,举兵讨袁,宁、湘、皖、闽、粤等省继之,即所谓二次革命也,袁竭力压迫,各省独立先后取消,先生至是不能安居国内,乃重赴日本。

四十九岁 民国三年,公历一九一四年。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氏即解散国民党,国会遂不足法定人数,陷于消灭状态。随又郊天祀孔,议及冕旄,先生以袁氏反形已具,帝制自为之心,跃然如见,乃在东京集合同志,组织中华革命党,重立誓约,增订新章。任命各省中华革命军司令,命邓铿举兵于广东,范鸿仙、夏之骐举义于江浙,均不克,范、夏死焉。然各地同志此仆彼继,再接再厉,讨袁之成功,实基于此。

五十岁 民国四年,公历一九一五年。

先生以袁氏帝制运动,日见鲜明,乃命居正赴山东,陈其美赴上海,朱执信赴广东,于右任赴陕西,运动起兵,并发布宣言,声讨袁氏,遂有陈其美上海肇和兵舰战役,以武器不支而退,此反对帝制之第一声也。十二月十三日,袁氏称帝,并改明年为洪宪元年,先生艰难缔造之共和,从兹中断。时前云南都督蔡锷解职在京,阴间反对,阳表赞同。旋设计脱身回滇,说服将军唐继尧以反对帝制,唐同意,遂通电各省,宣布独立。

五十一岁 民国五年,公历一九一六年。

滇省举义,各省响应,袁氏迫于情势,取消帝制。先生于五月初由日回沪,即发表宣言,主张规复约法。及袁殁,复重申前旨,并电令各省同志停止军事行动,维持地方秩序,政法问题,静候与黎商决。时黎元洪依法继任总统,徇先生之主张及军务院之要求,恢复民元约法,召集国会,组织正式内阁,惩办帝制罪魁,于是南方撤销军务院,各省亦取消独立。八月间,黎迭电先生北上,共谋国事:先生以黎为帝孽包围,不逊,惟勉其速解纠纷,及请释放政治犯而已。

五十二岁 民国六年,公历一九一七年。

先生仍在沪,完成民权初步。黎氏继任后,与内阁总理段祺瑞积不相能;对德宣战问题之起也,祺瑞又恐不能得志于国会,阴召各省督军之附己者人京,以威胁之。无何祺瑞免职,嗾使督军团叛,倪嗣冲宣布独立,各省响应。时海军总长程璧光不直其所为,因率海军抵沪,备国家之缓急,并向先生表示服从。及张勋入京复辟,团会解散之变继作,黎氏被迫退位。先生命各省革命军人出师讨贼,东南各省,相继并起。祺瑞亦督监马厂,收复北京,迎副总统冯国璋入京,代理大总统职,己则复任内阁总理。先生迭电祺瑞,以拥护约法,诛锄叛逆为言,卒不之省,遂于七月二十二日与程璧光及国会议员赴粤,宣言护法。国会议员开非常会议,议决组织军政府,举先生为大元帅。九月十日,先生宣誓就职;通电否认段政府,下令各路进攻。

五十三岁 民国七年,公历一九一八年。

先生以护法号令西南,诸将虽不敢显持异议,而首鼠两端,不受约束者,比比皆是,尤以陆荣廷、莫荣新二人为甚,骄悍万状,遇事掣肘。先生以大局为重,屡优容之。莫更无忌惮,竟擅捕杀军政府卫队,先生乃于一月三日,命同安、豫章二舰,炮击军署,以示惩戒。莫知理屈,且恐滇、粤军,起而踹其后,遂终不敢还击,且前请罪,先生宥之。时一部分国会议员,倡议改组军政府。莫荣新复遣人暗杀海军总长程璧光于珠海对岸,先生愤议员之被绐,桂系之凶横,乃于五月四日向非常国会辞职。七月,改组之军政府成立,先生以彼虽号为军政府,无异骈枝机关,乃于二十一日离粤赴沪,虽被举为总裁,未尝发表意见也。

五十四岁 民国八年,公历一九一九年。

先生仍在沪。时南北进行议和,争持数月,迄无结果。先生以双方各挟私图,拂逆民意,乃于八月七日正式向军政府辞总裁职。命朱执信、廖仲恺、胡汉民等,创办《建设杂志》,努力建设之宣传。是年,著孙文学说,创行易知难之学说,并完成实业计划。十月十日,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五十五岁 民国九年,公历一九二〇年。

先生仍在沪。是时桂系把持之军政府,内部发生冲突,各总裁已多宣告脱离。五月,在粤国会议员开会,选举温宗尧等以递补之,先生与唐继尧、唐绍仪等通电反对,申言政务总裁,不足法定人数,广州军政府无效。八月,粤桂战起,陈炯明奉先生命,率师回粤。莫荣新狼狈出走,岑春煊等亦于十月二十日,宣言解除职务,相率离粤。先生以莫等智穷势绌,投降北方,因偕伍廷芳、唐绍仪及国会职员返粤,重开政务会议。

五十六岁 民国十年,公历一九二一年。

一月六日,先生集唐绍仪、伍廷芳等发表宣言,希望南北继续和平统一之议。四月七日,国会非常会议,议决中华民国政府织组大纲,选举先生为大总统。五月五日就职,发表对国内外宣言,以地方自治、和平统一、开放门户、发展实业,昭告中外。北方政府以合法政府在粤诞生,大起恐慌,嗾使陆荣廷、陈炳琨兵扰粤,先生以寇气甚炽,命陈炯明、李烈钧等,分三路进攻桂林,七月十五日桂难悉平。先生仍亲率大军北伐,驻节桂林,组织大本营。惟陈炯明已阴蓄叛志。不肯接济饷械,虽迭电摧促,置若罔闻。

五十七岁 民国十一年,公历一九二二年。

先生以陈炯明把持后方,不与接济。乃改道北伐,移大本营于韶关,后率师还粤,免陈炯明粤军总司令暨省长各职,旋命办理两广军务。五月六日,誓师韶关,军行顺利,直抵赣州。对陈炯明与直系勾结日亟,即以所部叶举等,还集广州,谋应北方之约。先生因返省坐镇。六月十六日,陈炯明叛乱竟作,围攻总统府,先生冒险出行,登永丰舰,亲率海军戡乱,以待北伐军之返师靖难。既而各军败退耗至,不得已,于八月十三日抵沪,发表宣言,布告粤变始末,表示统一意见。十月,北伐军许崇智克复福州,先生任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以规复广东。

五十八岁 民国十二年,公历一九二三年。

自陈炯明叛逆广州,倒行逆施,人民不堪其苦,函请先生铲除之者,已非一日。先生仍令闽军许崇智等部进剿潮、汕,其他滇、桂、粤各军,亦奋起进击。一月,肇庆、三水、河口,相继克复,谭启秀、魏邦平等。在广外响应。陈炯明遂败走东江。二月,各军将领,共迎先生返粤,复任大元帅职。无何,沈鸿英引北军犯广州,先生率各军讨平之。时东江陈炯明残部,犹未肃清,北伐之举,卒被牵制不克进展,先生乃命滇、桂军进攻惠州。命谭延闿率师伐湘,不克而还。

五十九岁 民国十三年,公历一九二四年。

一月二十日,召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广州,通过党纲章程,并发表宣言。四月十二日,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命蒋中正在黄埔创立军官学校,于军事外,灌注三民主义,加以政治训练。以养成真正革命之党军,迄后军事之成功,基于此焉。时曹锟既窃,先生曾首先声讨。八月,奉军入关,亦讨伐贿选,浙江继之。先生至是遂决定北伐;出发韶关,命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职权,任谭延闿为北伐军总司令。无何,浙江败挫,直奉战起,而冯玉祥、胡景翼等忽班师回京,颠覆曹、吴、冯、胡等,与段祺瑞、张作霖电请先生北上,解决时局。先生为谋中国统一与建设,遂允其请,由广州出发赴沪,发表宣言,主张开国民会议,与废除不平等条约。抵沪后,绕道日本而至天津。沿途劳顿,已感不适,及见段政府答复使团,有外崇国信之语。知北上目的,终不能达,太息久之,而夙疾复发矣。然仍力疾入京。

六十岁 民国十四年,公历一九二五年。

先生抵京后,病日加剧。段政府对先生主张之国民会议,迄无进行诚意,且复召集善后会议,先生乃决党员不加入其会议,而于国民会议,及裁兵统一办法,仍日夜思筹,病益以剧,百药罔效,遂于三月十二日逝世。留遗嘱二通:一致同志,于民国前途再三致意;一关于处置私产事。先生毕生尽瘁国事,所留仅衣服、书籍、居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