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从身份到契约: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理性思考
7839700000037

第37章 社会冲突与社会稳定研究(7)

(三)建立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预防和避免一切矛盾和冲突发生甚而演化成对抗性冲突事件的前提。对于社会稳定工作来讲,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加以排查、化解,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源头抓起,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的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是排查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重大事项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事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在制定、出台及实施后对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频率,对不同的风险进行管理,做好危机预防及计划准备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降低、消除危害社会稳定的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操作,是对重大事项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或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况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尤其是在社会治安方面,对项目是否可能引发较大的不稳定事件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科学决策,防止在决策、审批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当前,社会建设任务很重,城市开发中社会风险隐患大量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更多的是利益原因、领导认识理念、唯GDP考核、偏差的政绩观等等。因此,当前最关键的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科学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要尽快把这一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首要环节和第一道防线。凡是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项目不审批,凡是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化解的不实施。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水平,变“保稳定”为“促稳定”,切实保证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安全隐患。

(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干部作风

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一个民主法制化的社会,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市场环境的创造者、民众权利的维护者。政府能否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做好尽职的监管者,以及党政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干部作风,是社会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为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社会秩序的监管者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必须正视的是,相较于其他经济发达社会发展层次较高的省市和地区,在政府职能尤其是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上,江西还处于相对缓慢和落后的状态。一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一些政府官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包办代替市场主体的现象还没有根本解决。因此,为了适应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把自身角色定位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市场的监管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当前,江西凸显的相当多的矛盾和问题,无不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到位有关联。在出现的征地拆迁暴力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诸多政府与当地民众发生尖锐矛盾的事件上,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都有很大的关联。公共服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很多本来不应发生的冲突在日积月累的矛盾积聚下,酝酿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因此,变“管制型”政府、“审批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是保持和促进江西社会稳定工作的关键因素。

2.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大反腐力度,实施有效的问责制度

一些党政干部的恶劣作风以及官员的腐败现象和寻租行为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造成官民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和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大反腐力度,实施有效的问责制度。

干部作风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所强调的问题,公权力的运行是通过具体的党政官员的行为来实现的。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利用权力寻租获取个人利益成为一种必然的倾向。因此,要切实达到培养良好的干部作风,除了需要教育等一些措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党政干部的权力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监督制衡权力运作为核心,完善问责制度,建立权力制衡监督机制,让干部的工作以民意民情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要对行使权力的党政官员进行监督。问责制度无疑是近年来引入的重要制度创新,各地方党政都程度不同地引入了这一制度。但目前的问责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其一,问责制不应只局限于行政问责制,党的领导也应纳入问责范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各级党组织居于各级权力的核心地位。但我国只有行政问责制,而无政党各级组织领导的问责制。党的官员有权无责,行政官员有责而未拥有相应权力。这必然使得问责制大打折扣。其二,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必须进行程序性规范。必须对因问责下台官员的复出条件、程序及时间限制有明文规定,更不允许其异地升迁。其三,建立用人问责制,预防“问题官员”的带“病”升迁。对每一领导岗位的官员的推荐和提名,由推荐人和提名人提出书面意见,并对其推荐和提名负责。事后若发现被推荐和提名的官员有问题,则推荐人和提名人必须承担明文规定的责任。

实施有效的问责制度,建立对党政干部的权力约束机制,最终是为了转变党政干部工作作风。党政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他们直接与普通民众打交道,是行政第一线。良好的干部作风,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将是缩小干群矛盾,缓解甚至是一定程度消弭社会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

(五)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民生投入,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

为了缩小贫富差别,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既可以增加社会生活的安全感,增强大众对社会改革和变迁的信念和信心,也可以增加对贫富差别的容忍程度,能在一定意义上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同时,社会保障是一次庞大的社会再分配过程,它通过社会福利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由于按劳分配,按财产分配带来的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近几年江西在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全省社会稳定。其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这个体系由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多方保障主体构成,能够通过预防体系、社会体系、保险体系和福利体系等多个层次化解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住房、失学、贫困、灾害等多种社会风险,从而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其二,各级党政机关要持续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逐步达到和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投入比例和调节机制。其三,坚持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的思路,根据江西发展整体水平和保障对象的不同需要,统筹谋划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按照“低水平、广覆盖、应保尽保”和“留有通道、逐步接轨”的原则,逐步形成框架相对统一、待遇大致相当、体现社会公平、覆盖全体农民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后,要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险扩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廉租房制度实施等政策和目标。

(六)进一步加强维权机制的法制化与制度化建设,建立公开公正的司法制度

当前社会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在于维权机制的缺失,丧失了不同利益群体通过制度化协商和裁决的制度化渠道。可以通过加强维权机制的法制化与制度化建设,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1.严禁打压合法维权活动,使维权活动获得生存空间

面对一些基层单位和基层政府视维权为“与政府作对”的错误思维和行为,有必要采取各种形式对基层单位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合法维权应当得到充分保障,使其认识到合法维权恰恰是对政府信任的体现,打压合法维权行为只能激化社会矛盾。与此同时,对打压合法维权的官员进行党纪、政纪的严厉处置,切实保障维权活动得以在理性范围内进行。

2.制定劳资纠纷集体协商地方性法规,从制度上为调解群体性劳资纠纷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防止群体性劳资纠纷转化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地方专门立法,将劳资双方的力量,纳入法制化的平衡,同时凸显工人以及工会的主动作用。劳资纠纷集体协商地方性法规,对协商事项、程序和协商不成时政府依法介入调解做出具体规定,如果争议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时,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这对于保障劳资双方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3.要始终坚持依法服务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强法官队伍建设

由于法院是解决纠纷的最终机构,法院对各类案件具有裁决权,因此,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司法腐败的存在,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直接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地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促使矛盾激化,危及社会稳定,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对于人民法院来说,严格依法审理各类案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就是保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途径。对于现实生活中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的贪赃枉法、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行为应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只有司法公正,才能使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同时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定。

总之,社会稳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社会稳定,不是社会稳定工作的目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最终获得人和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才是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我们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转变开始,深刻认识和挖掘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突出矛盾和冲突的各种原因,并加以疏通排查,从源头做起,充分保障民众以网络言论为渠道的言论自由权,有效畅通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切实有效地转变干部作风,并以更加完善的司法制度和更加健全的法制轨道做制度保障,进一步做好江西社会稳定工作,保持和发展全省社会稳定的好形势。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科研处副研究员。)

注释:

①见2010年5月27日的《社会科学报》。

②见2010年3月19日《南方日报》的文章:“广州劳资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第一因素”。

②该事件中,家具业主近百人到市政大楼集体上访,堵塞街道,现场有数千人聚集、围观。初步统计城区有9辆汽车被砸、掀翻在地。聚集者又将大广高速公路江西南康段进出口处和相邻的105国道阻断。该起事件由当地政府整顿家具市场而引发,事件的起因是南康市部署对全市所有家具企业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对原有的税收征管办法进行了重新规范调整。

参考文献:

[1]白书祥.就业不充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J].辽宁社会科学,2008(3)

[2]何花.政府信息公开与群体性事件之消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

[3]黄正元.系统论视阈下社会亚稳定成因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9(3)

[4]李育全.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国内社会稳定研究综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

[5]辽宁省建设厅调研组.城市房屋拆迁影响社会稳定的原因与对策[J].辽宁法治研究,2007(4)

[6]芒来.群体事件处置与社会平稳发展[J].理论学刊,2010(3)

[7]陶德麟.社会稳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8]于建嵘.刚性稳定:中国社会形势的一个解释框架[J].当代社科视野,2009(6)

[9]谭和平.群体性事件诱因及其消解——基于信息公开视角[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1)

[10]张鸷远.论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1)

利益冲突背景下的社会韧性稳定研究——以江西为例

赖丽华

社会稳定视阈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周亦锋

摘要: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体制转型时期,正处于向现代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化。

关键词:创新;治理模式;社会稳定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选择性社会管理创新权的行政法学研究”(编号:11BFX095)的阶段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