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9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战鸣金收兵,尘埃尚未落定,全国各地不断爆出惊人消息———高考舞弊此起彼伏!
其实,这最后一块净土早已不净。过去就发生过一个县的高考成绩不作数重新考试的事情。高考舞弊,这对中国的莘莘学子来说,不仅悲哀和耻辱,而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公开剥夺,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十多年寒窗苦读的践踏。中国的应试教育仅从高考舞弊来看,应该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正是有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才让今天的大规模舞弊有了可操作性。那种刻板的暮气沉沉的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与工厂里的那些选料工具何其相似,于是就有了今天只需把传呼机上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换成ABCD就可以了,反正阅卷机器又不理会答卷机器是何等模样的。
高考舞弊,无一例外,都是师生勾结,再加上场内场外那些“跑龙套”的有意无意地“不小心让人钻了空子”,才使得这种行为能够善始善终。每一位老师在教书时无不以师道尊严为荣,以道德楷模为己任,而到了关键的考试时刻却道德扫地、法律意识扫地,干起了“枪手”的活计,真叫人无法评说其行为。大概只有一个说法能够成立———平时的行为全是装的。
这些话说来可能有损师尊,且按下不表。那么,公平、公正、公开的高考良机何时才能普遍光顾到每位考生呢?能而优择,才是未来的出路。这无疑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好办法,有利于激发民族的创造力。然而接下来的难题,同样使人挠头:能而优择,就意味着主观题要出得多,要从自由发挥中看出优劣高下来,问题是“能”有没有标准?如果仅以阅卷老师的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来确定考生的优劣,那是不是又要乱套了?
高考,你真是一把不好确定的尺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