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左手功名右手美人
7838600000029

第29章 创新和创新的意义以及被无限稀释的可悲趋势

一个城市经过一段高速发展后,一定会面临许多问题,创新能力会面临新挑战———历史的负担太重,历史的惯性和惰性会压抑新思想新事物的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被粗放型经济透支,难以为继,产业结构没有及时升级,渐渐丧失了创新的活力;被周期率缠上了,成本上升,发展后劲不足,许多矛盾横在眼前,经济有停滞甚至走向低谷的可能,等等。

一个城市大声呼唤“创新”时,也正说明着这个城市的觉醒,对新动力的渴求,对新结构的渴望。

一个城市的命运,取决于它的经济,而经济的命运,则被分解为一个个企业的命运。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创新最终是要落实到企业的创新上。建设创新型社会就是围绕企业创新而展开各领域的创新的。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一套理论。它的创立者熊彼特这样解释:“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例如,建立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概要来说创新就是完成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给现代社会走出经济发展周期性衰没提供了一剂良药,长久以来被人们信奉。

改变组合方式真的会化腐朽为神奇?

将碳原子放在2000摄氏度高温和5万个大气压下,会怎么样?碳原子交错整齐地排列成立方体结构,每个碳原子都紧密地与其他4个碳原子直接连接,构成一个牢固的结晶体。这就是世界上最坚硬的钻石。没有这样的温度和压力会怎么样呢,碳原子成层排列,原子间的结合力很小,这就是世界上到处可见的细密而柔软的石墨。

同是碳原子,组合方式不同,结果形成了两种物质。一个晶莹璀璨坚固无比价值高昂。一个其貌不扬,价值平平。人类发现了这个规律后,用高温高压制造出了人工钻石。这个过程就是创新。想一想,昨天在拿石墨生产铅笔,今天生产钻石,经济利益怎可同日而语?

创新的代价是改变旧组合旧秩序。

新组合的建立必须以破坏旧组合为先决条件,使企业和社会处于动态状态。在静态体系内,资本、人口、技术和生产组织都不变,竞争的结果是价格等于成本,没有利润,这样的社会是停滞的。在动态社会里,创新者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效率,使成本低于价格而获利润。要达到创新的目的就需要不断革新内部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不打碎旧的坛坛罐罐,只想在原有的结构内东挪挪西移移就完成创新那是一厢情愿。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的供给来源没有建立起来,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市也是如此,高新产业、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不上来,城市经济的创新也只是一句口号。

创新从个体和局部开始。

就企业创新而言,总是先由个别来带头。正是有了“格力”“腾讯”“创维”这些企业八仙过海式的创新,才促成了深圳创新大局面的形成。这些企业创新得到了利润,被其他人模仿,结果形成创新浪潮,这时整个社会处于动态的活跃的状态,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则自觉重新组合,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生产率提高,社会由此进步。创新的压力和风险是由最初的创新者在承担,因此,政府给予鼓励和支持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应有的举措。

创新需要胆识,需要能力。

对未来的自信和对眼前困难的清晰认识以及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是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大名鼎鼎的深圳“华为”,发达之前是一家代理香港交换机的企业,后来毅然放弃代理,靠自主创新研发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成功之后,把销售收入的10%继续拿出来投入再开发,雪球越滚越大,终成今天的“华为”。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和困难,看准了的事情,敢不敢抓住主要矛盾下手,考验的是胆略;能不能抓住要害,除旧布新,考验的是见识;会不会统筹考虑宏观微观、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有步骤地完成创新过程,考验的是能力。创新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而是有组织地把实验成果转化为商品。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其中会有痛苦,需要自信和毅力。

成果是创新的检验标准。

提出想法和理论只是开头,创新不只是在口头上讲讲,这是思想舆论的必要准备。怎么做和怎么说是有很大距离的。成果是创新的检验标准,企业有没有实现创新要看生产要素重组后是不是赢利。创新型社会建成没建成,最终是要看有没有新的经济增长极、新的增长方式、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新的产业群、新的管理模式出现,有没有完成“产业突变”。

“创新”这个词,在今天的中国到处在提,已经像“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循环经济”“幸福指数”等等时髦的词汇一样,被各级官员拿来贴标签,外延已经无限扩大,内含也模糊得影影绰绰。用重视和放大把一个指向性明确、内容纯粹的事情搞到云里雾里的程度,最后所有人忘了起始,忘了目标,忘了动机。这样的过程几乎就是下级响应上级号召,或有意迎合上级口味,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再次翻版。看看现在都在咋样稀释“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府工作创新,环境、文化建设、大学科研、发明创造、企业、人才环境、创业环境……统统创新。创新到这一步,已经完全是鹦鹉学舌,胡言乱语。最初的创新主题———企业,创新的核心———新组合,被稀释得微乎其微。围绕企业创新展开各领域的创新,从而建设创新型社会,这个基本次序没了,许多人都在忙着搭建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