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左手功名右手美人
7838600000017

第17章 为改变我们的文风推荐范文

如果把新闻媒体的用语做个统计,哪些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我敢肯定有这么几个大牌词高居榜首且并列第一:“强调、指出、推进、推行、强化、深化、提高、提升、进一步。”怎么样,个个都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吧。

它们雄踞报纸广播电视头条日久,成为无可撼动的霸主是有道理的。

请站在记者的立场上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和这些词混熟了并能熟练掌握,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套出一篇新闻。先来看会议消息的标题制作(主要是报纸)。肩题只要守着“强调、指出”不放,不管出席会议的人物有多大多小,大仙小仙一概在某某会议上或“强调”或“指出”即可。主题也简单,关键词把牢“推进、推行、强化、深化、提高、提升、进一步”中的任意一个,也就搞定。导语,别把时间地点人物写错,交代清楚会议内容(抬头看会衔),接下来把谁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推行、强化、深化、提高、提升任选一个)什么即可。正文抄材料。OK!

新闻是传播信息的,讲究要入心入脑,却不知怎么了,沾染了太多的党八股气息,尤其大大小小的各种日报,比着端架子,板面孔,一副嘴脸,一口官腔。

从毛泽东提出改变我们的文风以来,我们的文风就是不改。可能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端着架子,居高临下说话惯了,改起来会像割肉一般的痛,或者一改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中国的新闻语言,眼见得深受官场语言的影响,也随了坏习气去了,变得冷冰冰硬邦邦。出于能在本文发表之后的将来可以看到好文章的自私,给年轻的记者推荐新华网一文(老记已习惯拿楠木砍猪槽,就算看了),大道理一句不讲,相信看后必有心得。

纳粹遗祸 浣熊成灾

美国《华盛顿邮报》26日讲述了“纳粹浣熊”在欧洲的现状。

遗祸至今

1934年,纳粹德国的林业局向纳粹二号头目戈林提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要求,一家纳粹皮毛动物养殖场申请向森林引进北美野生浣熊,以“丰富当地动物群”,也为无聊的猎人提供新狩猎对象。

戈林批准了这项要求,谁想到却为欧洲埋下一场生物灾难的祸根。北美浣熊来到德国中部森林,一下子爱上了这片土地,没有了天敌,猎人也因战争上前线,它们便肆无忌惮地繁衍,挫败了一切试图阻止它们“征服欧洲大陆”的努力。

几十年过去,现在大约有100万只浣熊生活在德国,数量仍在持续增加。根据官方统计数字,2005年,猎人打死或汽车撞死的浣熊数量是10年前的10倍。

浣熊毫不客气地走出德国边境,走向德国的每一个邻国,继续繁衍后代。从阿尔卑斯山脉到波罗的海,到处都有浣熊出没,科学家甚至在俄罗斯的车臣也发现了浣熊。英国报纸警告说,“纳粹浣熊”穿越英吉利海峡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有些人认为浣熊导致一些鸣禽数量减少,因为浣熊会偷鸟蛋,但浣熊的影响主要不在森林生态方面,人类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总有居民抱怨说,这些无所畏惧的浣熊刨穿房屋、啃坏物品,给业主留下巨额修复账单。为驱赶这些难以对付的小家伙,许多业主花费不少金钱。

爱恨分歧

浣熊是一种北美食肉类哺乳动物,皮毛灰褐色,面部有黑色纹路,尾多毛、黑色带圈纹。这种动物与熊有亲缘关系,但体型小得多,特别喜欢洗爪子,还在水中浣洗食物,因此得名“浣熊”。

当初引进浣熊的纳粹养殖场通常被指责为浣熊灾难的源头。不过,野生动物学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其他养殖场逃窜的浣熊加剧了这一问题。

德国中部黑森州卡塞尔市距离引进浣熊的养殖场仅30公里。由于靠近森林,这里居民家经常遭遇浣熊光顾。

5年前,一家浣熊连挖带啃地进入了卡塞尔市霍夫曼夫妇的住所。浣熊在霍夫曼家的烟囱里安家,连烟都熏不走,还破坏了屋顶。霍夫曼家为修房顶花了上万美元,最后还花1300美元设置了防浣熊通电水槽等防护装置。

70岁的女主人英格丽德说:“小浣熊外形可爱,还有漂亮的脸蛋,但它们的妈妈能把你的手指头咬下来。”

她的丈夫迪特尔·霍夫曼则举着受伤的手指告诉来访者:“我们喜欢美洲的美国,但不喜欢那里来的浣熊。”

大多数欧洲人还不习惯与野生动物分享自己的住所。许多人把浣熊当作麻烦的外来物种,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也有人感到新奇,从后院看到浣熊时,有时还喂它们糖果。

林业官员特奥多尔·阿伦德说:“卡塞尔市就分成两派,一些人说,‘多可爱呀,真好’,就喂浣熊葡萄干和香蕉。另一派则希望把浣熊赶到月球上。”阿伦德在办公室里就养了一只浣熊。

阿伦德还举例说,有一名80岁的老太太曾让50只浣熊在她家里栖居,当局最后发布了卫生警告。“气味儿是够难闻,但老太太非常快乐。”阿伦德说。

控制数量

卡塞尔市官员曾出台一项有效遏制浣熊数量的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政府为猎人提供奖金,杀灭浣熊,但这个计划遭遇失败。一名监督官员说,为了弥补损失的浣熊数量,母浣熊提高了生育能力。

而浣熊问题进而引发了一场深层次的道德辩论:动物权益和人类权益,孰轻孰重?

如今,卡塞尔市也不再奖励猎杀浣熊,转而忠告居民,管好垃圾桶和肥料堆,即浣熊在城市的两大食物来源。如果受到浣熊骚扰,居民只有两个办法,要么自己解决,要么雇佣私人猎手,比如弗兰克·贝克尔。

贝克尔经营一家木材场,但现在他开设一项热门业务———驱除和防御浣熊。他自造的木制陷阱每年可抓获200只浣熊。

陷阱中装有面包或甜食,连有一根拉线,一旦浣熊抓住诱饵,拉动这根线,陷阱的侧门便关闭。

陷阱本身虽然不会伤害浣熊,但贝克尔总是用枪打死猎物。“浣熊在德国没有天敌,除了我。”贝克尔说。

贝克尔说,诱捕只是大批浣熊进入居民区之前的一种临时对策。他现在致力于推销家庭安全系统,可以击退试图闯入住所的动物。

虽然吃浣熊在北美不算罕见,但作为一名杀死几千只浣熊的猎手,贝克尔只吃过一次。他说:“那是一种强烈的味道,一种野生动物的味道。但基本上,浣熊身上也没什么可取之处。”贝克尔用一张浣熊皮做了一顶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