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台湾不能说的秘密
7833200000034

第34章 陈水扁为何被媒体誉为“台湾之子”?

2000年陈水扁竞选台湾当局领导人大选并顺利当选第一位政党轮替的民选“总统”,此后媒体称他为“台湾之子”。

这个“台湾之子”的分量特别重,首先他得是本省人,也就是台湾省人,陈水扁虽然祖籍福建,但却是最早的台湾移民后裔。而且本土意识强烈,属于根正苗红的岛内人。其次,出身还得卑微,陈水扁家里三代贫农,完全依靠自身奋斗,从律师到议员,然后市长,最后总统。不得不说,他的个人奋斗史很精彩。

以“三级贫户”的出身,站上了台湾最高权力的巅峰,陈水扁演绎了从草根到上层的命运大挪移。说到这里,就要从陈水扁的家境讲起。

陈水扁出生在台南乡下一个世代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陈松根是佃农与长工。家里穷得常常要四处借债,写在墙上的欠债数字擦了又满。青黄不接时,常常是捡一些军人吃剩的饭菜来填饱肚子。由于父母没钱给他买鞋,使得陈水扁每天上下学,都必须光着脚走上1个多小时。可以说,大学时代的陈水扁,甚至连冰箱和银行定期存单都没见过。

小时候的陈水扁话很少,性格内向,非常强硬。他能吃苦,也非常刻苦。在陈水扁上小学的时候,他就懂得跟朋友借钱做小生意,为自己赚零花钱。过得再苦,他从来也都没有抱怨过。

陈水扁和吴淑珍的爱情故事,曾经被誉为是现代版的王宝钏与薛平贵。两个人同为台南县人,又是中学校友,但是家境却有天壤之别。

陈水扁是家境贫寒的“三级佃农”之子,吴淑珍则是出身医生世家的富裕千金,从4岁起就开始学芭蕾弹钢琴,所穿衣服多是进口货,一件几乎要花掉别人两个月的薪水。或许正是幼时丰裕的生活,为日后她的圈钱和奢侈打下了伏笔。

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吴家起初并不同意这桩亲事。但是性格泼辣的吴淑珍不顾父亲反对,孤身一人来到台北就与陈水扁私定了终身。1975年2月,“穷秀才与富家千金”结成连理。他们一开始的生活相当拮据,吴淑珍甚至还要替陈水扁的家里还债。

自从陈水扁当选为“总统”后,这块“台湾之子”的金字招牌就越来越少被人提及,究其原因,也是因为陈水扁在位期间丑闻不断,而且还坚定的站在“台独”的立场上执政。

在两岸和外交政策方面,虽然陈水扁是一名“台独”理念坚定的政治人物,但在中共和美国等各方压力下他于2000年5月20日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四不一没有”的承诺,暂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共对他的疑虑,当时中国总理朱镕基回应“四不一没有”,就表示中共将将对陈水扁“听其言、观其行”。一年之后,陈水扁提出了“一边一国”论,由于中共政府并不承认由中华民国台澎金马地区人民民主选举所产生的政治实体为一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中共政府对陈水扁提出的这些宣示强烈抗议,后来陈水扁依照台湾民众的要求终止了“国统纲领”。2007年3月4日,陈水扁在出席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晚宴时,发表了“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没有所谓的左右路线问题、只有独统问题”。不过,他自己也曾表明,民间部分人士对于在他总统任期内把“中华民国”的“国号”改为“台湾共和国”并不支持,就连他自己都承认:“要改‘国’号,要把目前‘国’号‘中华民国’改为‘台湾共和国’,必须经过四分之三国会议员同意,以目前来讲,支持民进党政府的席次不到国会半数,想要达到四分之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纵使有这些想法,但是客观的环境是做不到的。我不能够骗自己,也不能够骗别人,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陈水扁在外交政策方面,还推出了“烽火外交”的政策,这个“烽火外交”的政策,说白了就是用大量资金支援友邦的方式,积极与中国大陆打邦交国争夺战,只可惜,这个“烽火外交”最终以玩砸了为收场,使得“中华民国”政府的邦交国的数量从陈水扁上台时的31个,减少为下台时的25个。陈水扁执政末期,还爆发了有关金援友邦的“巴纽案”,导致了“外交部长”黄志芳下台,就连“烽火外交”的主要操控者邱义仁也都接受了司法审查,并遭到检方收押。

由于陈水扁的外交政策多变,经常违背承诺,并不断挑动中共敏感神经,制造台海危机,也导致了与中共关系的紧张,中美政府同将陈水扁归类为“麻烦制造者”(trouble maker)。据民进党元老林浊水透露,美国总统小布什就非常讨厌陈水扁,并在2008年3月,在白宫内阁会议上讨论亚太事务时,美国总统小布什还曾骂陈水扁是“狗娘养的”(SOB)。

陈水扁还喜欢以“过境外交”的方式,以过境美国地点的不同,美国接待规格的高低,来作为台美关系的展示,但由于陈水扁时期台美关系的恶化,陈水扁的过境地点从2001年5月过境“最高级别”的地点纽约以及高规格接待,到2006年,因美国只允许过境“级别很低的”地点阿拉斯加,且没有接待,而导致陈水扁临时决定放弃过境美国,专机绕过西半球,半途还发生了飞机找不到降落地点,甚至无法加油的混乱,最终只得到达了南美洲。陈水扁最后一次出访中南美洲,则根本没有过境美国的规划。

陈水扁在两岸经济文化往来方面的态度,也从“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转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还将大陆的媒体驱逐出台湾。在整个陈水扁执政的时期,两岸关系长期处于低谷,台美关系也遭到恶化。

2007年7月19日,所罗门群岛等三国常驻代表向联合国秘书处转交了陈水扁致联合国秘书长函,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之申请书,但遭联合国立即退回,理由为联合国只受理非联合国会员国的新国家的申请加入案,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非国家,“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也已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所以不予受理。联合国副发言人冈部万里江发表说明:“由联合国两个会员国提出的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案,因为违反了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文,因此信件无法被受理,并且由联合国法律事务厅退回。”

陈水扁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案,更是引起美国和中共的高度紧张。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就曾亲自来到台湾,再三说明了美国的立场,即美国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美国重申中美建交三个联合公报,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湾独立,两岸问题必须通过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解决,美国认为“台湾”、“中华民国”都不是一个国家。对此,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主任韦德宁批评着说道:“美国发现民进党以台湾名义入联推动公投的作法,有点令人困惑。”他还说:“由于台湾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加入联合国,也只会增加两岸关系的紧张,推动这个公投有何用处?”就连台湾也都有很多政论名嘴认为,陈水扁推动这个公投案,纯属是煽动族群,挑衅两岸,制造悲情,为民进党争选票的行为。

国民党为了杯葛这个公投案,又发动了“以中华民国名义重返联合国”的公投案,最终结果,民进党的“入联公投”,国民党的“返联公投”都没有跨越50%的生效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