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
7828300000047

第47章 《中国丛报》中所谓的“百老汇河”及其出口一带的岛屿和港口

与被广州当地人称为“大黄滘”不同,广州至澳门的内河水道被英国人称为“百老汇河(Broadway River)”,这个名称实际上更多地反映了这条内河水道南段尤其是出口处的一些情况。

关于前引《中国丛报》第17卷第8期(1848年8月)所载赫德游记中所说的“百老汇河”,在该刊第5卷第8期(1836年12月)中提供了更多的资料。该期报刊在介绍“中国的海岸”时提到:“从‘百老汇’,我们既可以穿过由两个岛屿形成的短水道到达澳门,又可以通过在浪白岛与马大门岛之间走出来,来到大横琴岛西北数英里的地方……‘百老汇’有足够的水深让大型船只驶进来,在风暴吹袭时,断了锚链的船只亦可以进入避风。香山县一部分的马大门、马格里勒和拱北在其东面;三灶和几个其他岛屿在其西南。所在这些岛屿海拔不是很高。”这里的“百老汇”,编译者特别地注云“英国人称之为Broadway,又称Broadway River,即珠江一支——西江的出口”,不是特别确切,因为西江的出口很多,而从相关记述来看,英国人所称的Broadway或者Broadway River,大概是指距离澳门半岛西侧较近的那个西江出海水道,即磨刀门水道。另外,从有关英文历史地图中可知,所谓的“百老汇河”亦指香山河(今称石岐河或石岐水道)。但是需要提及的是,对于广州至澳门间的内河水道,外国人既不用“大黄(王)滘”之名,也不取用西江、磨刀门、香山河之类的名称,而径称之为Broadway或者Broadway River,显然暴露了其殖民主义者的用心。

当然,还值得注意的是,上引那期《中国丛报》中还十分详细地介绍了“百老汇河”出口处的岛屿分布、港口情况等:

我们必须迅速从珠江三角洲的岛中穿过和经过其著名的港口。当我们从南面进来时,大林和三灶岛在我们左面,大小横琴和蒲台岛在我们的右边。在更远的东边靠南一些的地方,鸡拍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其他不重要的岛屿,我们略而不谈了。横琴,从其高度和地点来说,是船只进入这条水道的标准的标志物。一条适合航行的海峡将大小横琴分开。小横琴的北面是舵尾,在其东边是一处避风港,在这里曾有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吃水21.5英尺的大型船只在这里安全避过台风。大马骝洲或旅客岛是一块平整倾斜的岩石,位于靠近海峡中间的地方,走向在小横琴的西北至北。在入口处东边的深井岛是一个高高的岛屿,几乎正对着澳门。在西边面对的是宽河或阿婆尾和鸡颈或潭仔(这两处的名字不同,但是同一岛屿,第一个在东面,另外的在中间,它们是分开的),它们与马大门、马格里勒,环绕着潭仔锚地。锚地水不深,水底是软泥;从东面进入锚地,阿婆尾在南面,潭仔在北面,朝北看去是澳门。至此,澳门街是完全开放和没有防卫的了。澳门的内港水浅,但仍有很多船只到达,它为小型船只提供了很好的保护。进入它要绕过澳门南端。船只非常接近澳门市区,市区就在对面:对面是拱北或神甫(Padre)岛,中国人称之为对面山,葡萄牙人被正式允许在这里居住,但最新入住的是一些中国犯罪分子。他们随时准备去进攻和打劫陌生人,甚至葡萄牙人。他们以为在此其所作所为不会受到处罚。

上引的记述对于澳门港口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对该港口侧内河水道出口一带岛屿分布、港口状况的描述是如此的详细和清晰,让人不禁为之叫绝。其中有关的记述,也向人们表明,当时从广州城南由“大黄滘”水道向南,最后转英国人称为“百老汇河”的磨刀门水道的内河水道,确实仍然是广州至澳门间的重要航道之一,外国商人不仅经常利用这条航道,而且似乎对其南端出口一带即澳门西侧的岛屿分布和港口情况均相当熟悉,这多少有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然而,那条“内河水道”究竟要经过哪些重要的地方?取道这条水道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关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必须利用更多的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