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悲与美
7828000000023

第23章 散文部分(1)

澳门散记

随团去澳门过年

春节前夕,我接到通知,随同地区畲族歌舞团赴澳门参加“万家喜庆贺生年”活动。

澳门的诱惑是无法逃避的,况且一辈子能到境外过一次年,也算得上潇洒一回了。于是,办护照、备装、启程。

2月5日(农历廿八)下午抵达澳门,下榻在三星级的南粤大酒店。此时的澳门已经到处弥漫着节日的喜庆,毕竟是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春节的观念依然是那样根深蒂固。满街张灯结彩,煞是好看。入夜便成了火树银花的世界,眩得你分不清东南西北。从腊月廿九至正月初五大小店铺几乎都关了门。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这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同化力量,连生活在澳门的外国人也都悠哉地过起了春节。

在澳门将逗留7天,有四场演出任务。从腊月廿九至正月初三夜,将在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福建人聚居的祐汉街市广场、白鸽巢公园(全都是露天广场)演出。

牛年宁德好风流

也许平素澳门人太忙碌,无暇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因而,每逢中秋、春节等较大的传统节日,总要从内地邀请一些有特色的文艺团体去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今年他们通过省文化厅牵线,邀请了地区畲族歌舞团。这是我区文艺团体第一次到境外演出,也是畲族文化第一次到境外交流。据说,澳门官方邀请我省文艺团体演出这也是第一次。有此三个“第一”,此行可谓风流矣!

澳门市政当局今年还邀请了山西的鼓舞团、广东的木偶剧团,加上当地的表演队,共有4个文艺团体参加“万家喜庆贺牛年”的演出,但澳门社会各界似乎特别青睐畲族歌舞团。

除夕上午,刚开始给线狮表演搭架,便引来了众多市民围观。那些黄头发、蓝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围观者争相给那似狮又似麒麟的线狮拍照。许多记者,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都赶来采访。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好兆头!

下午的开幕式热闹非凡。每个演出队选派两个最精彩的节目在开幕式上展演。山西的鼓舞夹带着黄土高坡的雄风,震得人们血脉贲张;广东木偶团一出《梁祝》,直看得你如醉如痴。我们表演的是表现畲族婚俗的舞蹈《行嫁.婚礼》和霍童传统线狮。畲族歌舞的轻柔绮曼与线狮的腾挪跳宕,恰好刚柔相济、相映成趣,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除夕晚上,非常意外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了我们的表演,镜头长达一分多钟。据说,这还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记者驻澳门采访春节活动。看来青睐于畲族歌舞团的并不仅仅是澳门的市民。

无独有偶,在稍后的《春节晚会》节目里,我们又看到了宁德三都澳的农民正通过观众热线,介绍三都澳新气象。

嘿,今年的宁德好风流!

初一演出在雨中

雨进入了艺术往往是诗情画意的境界,而艺术在雨中更多的则是尴尬。

开幕式刚结束,雨就淅淅沥沥地下。傍晚时分,雨下得更大了。当晚在市政厅广场的首场演出也因了这雨泡汤了。

第二天(正月初一),雨还在下。

这晚演出的地点是福建人聚居的祐汉街市广场。天公不作美,怎么办?

“下雨也要演!”演员们表现很出色。

来到演出场地,我们看到已有数百观众撑着伞在等候。一打听,其中不少福建老乡冒雨从远处起来,好歹要看看家乡的歌舞。那情形让人感动。

演出在霏霏细雨中拉开帷幕。用油漆漆过的木板搭起的舞台湿漉漉地直打滑,乐器也被淋湿了,平时优雅的曲调变得“呕哑嘲咋难为听”,伴奏的磁带潮湿得变了调。雨水冲掉演员脸上的脂粉,浸透了他们薄薄的单衣,然而他们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台下静静的,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没有一个人提前退场。

是艺术的魅力,还是精神的力量?

雨是冰冷的,风也是冰冷的。然而,这暗夜的四周却仿佛涌动着一股股暖流。这是情感无声的交流,是一种任何通俗歌曲中矫饰的温柔都无法比拟的真情。

畲族歌舞显魅力

为了让澳门真正了解宁德,了解畲族风情与艺术,畲族歌舞团作了精心的准备,以畲族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歌舞为主要形式荟萃了表现婚嫁、农事、节庆等富有浓厚生活韵味节目,给澳门观众带去了畲族文艺中的珍品,比较成功地把畲族文化在舞台上再现出来,一时倾倒了不少澳门人。

澳门的观众,似乎十分乐于接受并喜欢这来自多村田野的朴实,这迥异于西方豪华的中国民族传统艺术。

古老而新鲜的畲族文化艺术显示了神奇的魅力。

那是别具一格的《手指舞》,一支支纤长美丽的毛指幻化出无比生动的语言,幻化出无比丰富的动作,幻化出无比婀娜的形体,把观众带入了神秘、迷离的境界;那甜美清纯的山歌,如涓涓的溪流,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当《寻郎宝情》的姑娘们把一个个彩球抛向观众时,台下沸腾了,人们伸长手臂争抢着。

谁能拒绝美丽姑娘的纯情,谁不想得到这新春的吉祥?

《行嫁.婚礼》把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员们巧妙地利用节目的内容,彻底拆除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他们走向舞台,走进观众,他们向澳门的观众发出殷切的呼唤:“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享有这良辰美景!”于是男人、女人、孩子、老人,中国人、外国人,一齐拥上了舞台。台上、台下溶成—体,演员、观众一齐跳起了欢乐的舞。

哦,这些畲族歌舞的安琪儿,征服了澳门的观众,也超越了自己!

最难相忘是乡情

澳门的观众是热情,然而最难忘的是生活在澳门的福建乡亲。

那天,刚在南粤大酒店安顿下来,福建同乡会的常务副会长李天赏先生便带同乡会副秘书长刘冠良等人前来探访。

李先生是个实业家,为人热情爽快,虽然素昧平生,却让你感到亲切。他刚刚驱车到珠海机场接我们,没碰上,又径直来到宾馆,初到异地他乡,便有乡亲来,陡然涌起一股“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在以后的几天里,李先生和刘冠良先生几乎每次演出都到场。善良厚道而热情的刘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总是在关照着我们,不时地给我介绍记者,介绍周围的人物,带着我选择拍剧照的角度……他的热情消除了我在境外的陌生感和拘束感,几乎要“直把澳门作宁德”了。

演出任务一结束,李天赏先生便邀请我们到福建同乡会和澳门福建总商会作客,并设宴招待歌舞团全体人员。宴席无疑是丰盛的,但给我们最深刻印象而又记忆美好的,却是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那热情洋溢的话语,那滚烫如火的乡情!

那天,澳门同乡会和福建总商会的头面人物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几乎都来了,摆着八张大桌子的宴会厅座无虚席。宾主互赠礼物,交换名片,相互祝愿。李天赏先生举杯祝辞:“畲族歌舞团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家乡的气息,带来了亲人的温暖,你们的成功演出也给我们澳门的福建人争光添彩!”欢快而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人。大家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跳了起来,歌声、掌声、欢笑声融成一片,融尽了春寒,融尽了置身异乡的孤寂和怅惘。

这便是乡情啊,一种亘古不变的亲情!正是它,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边。

声律谐而八音生

艺术的美,往往产生于和谐节奏和内在韵律。譬如畲族舞蹈《砍樵乐》罢,道具不过是一把柴刀、一根竹竿,主要动作不过是跺脚、用砍刀敲敲竹竿而已。然而当十几个男男女女上舞台,用整齐和谐的动作,按照一定的节拍敲打起来时,劳动的欢乐之情便喷涌而出,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了。

生活亦如此。

这次澳门“万家喜庆贺牛年”系列活动,比较集中在年廿九至初三这4天中,要安排4个文艺团体在7个场地进行30多场演出,常常是“你方唱罢我再来”地交替进行。加之各演出团体的进关出关,演出后游览,真是千头万绪。而操持这一大摊的,只有市政厅的张达明先生和他手下的4个人。然而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得准确无误、有条不紊,其工作效率是惊人的。在和澳门政府官员的接触中,我深切地感到就其个体素质而言,并不见得强过我们内地,可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

澳门是个2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拥有各种轿车10万余辆。澳门的街道都不宽敞,有不少地方甚至像宁德的巷子,大多数街道的两旁还整齐地停满了轿车,只留下一条刚够一辆巴士行驶的路,然而车来车往畅行无阻。

车行道上见不着一个人,也没有人横穿马路,行人宁愿绕远道从人行道过马路。

在我们演出期间,每场总有几百上千人,先来后到,井然有序地按规定的界线排列,没有一个人超越界线。个子矮而后来者宁愿到远处找到台阶站下,争先恐后往前挤的情形在这里是见不到的。

澳门是世界著名的赌城,赌场林立。然而政府工作人员是被禁止涉足赌场的。负责与我们联络工作的何先生告诉我们:除了春节三天,其他时间政府工作人员进赌场便是犯法。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按社会的规范生活。生活便有了和谐,有了节奏,有了内在的韵律。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理不也是如此吗?

千年曙光耀石塘

——赴浙江温岭石塘观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纪事

追日

新千年的第一天该干什么?几个朋友一合计,且发一回“少年狂”吧——到浙江温岭石塘看新千年第一道阳光去!

打起背包,带上帐篷,租一辆中巴,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九年的最后一天的早晨,我们踏上了到石塘看第一缕阳光的旅途。车到温岭,到处是飞扬的彩球,到处是闪烁的霓虹灯,家家户户大红灯笼高高挂,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车辆排成一条长龙,被巨大的热情簇拥着,在人海中缓慢地蠕动。一打听,原来温岭市抓住这千年一回的机遇,举办了“曙光节”,据说中央和地方50多家新闻单位、300多名记者已云集在石塘;据说李谷一、赵本山等一批“大腕”级演员也来助兴;据说这几天游客已达数万人;然而也有一个“据说”,则让我们由兴奋一下子变得惶惑不安。因为容纳不下太多人,石塘沿线3天前就戒严了,外来车辆一律不许入内!看来,这第一缕阳光还不是随意看得着的。

向导

车好不容易挤出了人流,然而我们担心的事也随之发生。在一个路口,我们被拦下,被告知前方已戒严,无特别通行证不得前往。看来得另辟蹊径了。就在我们打探是否另有往石塘的道路时,遇上了一位刚从外地赶回来的年轻人。小伙子姓江,是当地一家公司驻重庆办事处的营销人员,刚下车,连家都没回。一听我们的情况,二话没说,把行李往我们车上一扔,自告奋勇地给我们当向导。此时车外的天空突然亮了起来,随着声声巨响,空中变幻成繁花似锦的大花园。原来是焰火晚会开始了。望着五彩缤纷的天空,因为受阻而多少有些沉郁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小伙子很热情,他告诉我们:自从被确认祖国大陆2000年的第一道曙光地理经纬点后,石塘这座千百年来默默无闻的海滨古镇,一下子成了众多海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这里常住人口不过3万,而至今天为止,外来“观光”客至少超过10万。上个月,上海、杭州、温州等40多家的旅游公司蜂拥而至,展开客房包租大战,现在不仅温岭城乡的70多家宾馆6200多个床位全被“包销”,就连附近的三环、路桥等地宾馆也已爆满。一路上,他不断地用手机找熟人了解沿途关卡情况,为我们进石塘想办法。最后他说只能绕道把我们送到离石塘不到5公里的松门镇,从那到石塘只有一条路,靠运气或许能过去。望着这张热情、憨厚的脸,我们除了由衷地感激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已是夜晚9时多钟,大家觉得饥肠辘辘。为了追日,大家竟然忘记吃晚饭。找到一家饭店,正想点菜,不料老板娘却向我们摊了摊手说:“厨师们都去看日出了……”大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闯关

到了松门,果然没有岔道了,唯一的路口早已戒备森严。我们理所当然地被拦了下来。向导用方言与他们交涉。终于来了一个戴有“指挥”字样红袖章的警官,听了我们的说明,沉吟片刻,终于答应放行,但他同时告诉我们,最后一道关口是凭票进入,堂而皇之地走进是断然不行的。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道关卡,这是一个隧道,过了隧道便是石塘。连忙找售票处,谁知售票处在市区,且2万张门票早已被各旅游公司包售一空。此时,已是深夜11时多,先休息再另图良策。不一会儿,几个帐篷便在路边“拔地而起”,也算是为温岭“千年曙光节”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躺在帐篷里,听着收音机里新年的钟声,听着想着一天的经历,虽然对能否看到第一缕阳光还前途未卜,但心中仍十分惬意。真是辛苦而不心苦。

凌晨3时多,大家便早早起身,再度去“攻关”,然而警卫人员始终是那样温和而坚决,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我们终于感到了山穷水尽了。同行的T君十分机灵,悄悄溜到一边侦察,不一会儿便回来告诉大家,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进去,真是“柳暗花明”了。我们终于闯过了最后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