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可能会苦恼道:前面江妈妈的教子教子金律,是在孩子不良的写作业习惯还没有形成前。我的孩子从小就不好好写作业,一放学就和小朋友玩得天昏地暗,回到家里吃完饭就看动画片,到临睡前才想起写作业。刚开始家长提醒还听,后来提醒也不起作用。为了写作业家长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老师不知道请了多少次家长,这小子也不知道挨了多少打,可过后不久又是老样子。考试成绩也一塌糊涂,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看来我这儿子是没治了,就不是学习的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每天放学后都要先玩个天昏地暗后才回家做作业,而且做起作业时非常马虎,常常出错。作业本上尽是老师打的红叉叉,期中考试一塌糊涂,期末考试又是一塌糊涂。爸爸为此说了他好多次,可没用,小男孩该玩照玩。爸爸忍无可忍,揍了他几次,可每次揍完不过三天老毛病照犯,气得已经快没脾气了爸爸叹息道:“看来我这儿子是没治了,就不是学习的料。”
难道这个小男孩贪玩不好好写作业的毛病真的就没治了吗?
一天,在学校当老师的舅妈来到他家,看见小男孩正在和小伙伴玩得很开心,趁他回家喝水的工夫,舅妈趁给孩子擦汗时说道:“你跟小朋友玩得不错,很团结,还知道让着别人,真是个好孩子。”小男孩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家长和老师夸奖他了,舅妈的话如同甘泉般涌入到干裂的心田之中,小男孩脸上顿时溢满了笑容。舅妈又给他擦擦汗说道:“你要是把作业做完再玩,不是可以玩得更开心吗?”
小男孩深深地“嗯”了一声,舅妈摸摸小男孩的头夸奖他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什么道理一说就明白。小男孩一脸美滋滋地跟小朋友玩去了。
许多家长可能会问:小男孩舅妈就这么几句话能管用吗?
不要说你们置疑,小男孩的爸爸更是不屑一顾:“为这事,老师不知道请了多少家长,这小子没少挨我揍,还不是老样子,他舅妈就这么几句话就能让狗改了吃屎?”
可实际情况是,第二天小男孩放学后先做作业,做完作业才出去玩。小男孩爸爸感到不可思议,可还是置疑:“我揍他的时候不是也这样吗?可没过三天就又是老样子。”
而实际情况是,不只是三天,自那以后小男孩每天放学后都是先做完作业后再玩,而且作业总是写得整整齐齐,钩钩明显多了,还考出了好成绩,连老师都惊呼这小子怎么变成了一个好学生,是不是得到什么神人指点了?小男孩的爸爸也连呼不可思议。后来这个小男孩考进了清华。
那么小男孩舅妈到底给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使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其实道理解开了也不难理解。舅妈在指出小男孩的不足前,先对小男孩身上的优点进行赞美和肯定,这样可以收到三方面神奇功效:
一、可以让小男孩重新恢复自信,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孩子,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从内心深处焕发出了孩子为了维护自尊而自我约束的力量,这是任何外部约束力量都无法相比的。
人的行为在外部约束中很自然会产生一种反约束的心理倾向。这样就会把孩子变成一个不爱写作业的人,而是因为外部的制约——害怕家长责骂,害怕老师批评处罚才去写作业。这样就会把写作业、学习变成家长、老师的事,而自己只是被迫为之,而自己就像是被奴隶主驱赶的奴隶,那滋味谁还愿意写作业,谁还愿意学习啊?
靠外部约束,孩子既没有写作业、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在没有人管的时候就会放羊,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时刻都盯着孩子。这也是小男孩不爱写作业,家长老师管教稍有放松就又是老样子的原因。通过焕发孩子自我约束力量,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就可以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写作业、学习。
二、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肯定,孩子也是一样,尤其是那些长期遭到家长、老师否定,自信心已经濒临摧垮的孩子。在得到赞美和肯定后,此时孩子的心机就会处在“开”的接受状态,这时候舅妈恰到好处地提出意见,小男孩很容易从内心深处响应。否则,你说得再多,孩子内心深处是拒绝的,也不会收到什么效果。
三、又让孩子认识到这么做的好处——“不是可以玩得更开心吗?”这一点小男孩深有体会,不需要多说。人的本能都是趋利避害的。
这就是舅妈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发挥神奇效力的原因。如此不需要家长喊叫、责骂,孩子的行为自己就调整了。
而之前小男孩的爸爸,只是一味批评责斥,只是给孩子施加了一种外部压力,且又摧垮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正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不爱写作业,只是由于被迫才勉强为之。这一正一反,效果自然是截然相反。
要点提示
一、要先赞美肯定然后恰当地指出问题
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具体要注意:
首先要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家长只有真心这么想,才会从言行中反应出来,作用到孩子的心中。才能从内心深处焕发孩子的信心,让孩子为了维护自尊而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
再者,肯定孩子的部分应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家长擦亮眼睛从孩子身上去寻找,及时发现孩子身上最值得肯定的闪光点,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引起作用。
二、指出正确做法所能带来的好处
一则指出该怎么干,这样就为孩子指明了方向;二则指出这么做的好处,能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只要把握好上述两个要点,每个家长都能和小男孩的舅妈一样让孩子乖乖写完作业再去玩。否则,只会像小男孩的父亲那样,让孩子越来越不爱写作业。
当然,家长做到这一步虽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可要想让孩子真正地专心写作业,下一个教子金律也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