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让孩子毁在家庭
7825400000028

第28章 最好的批评是让孩子认识到不良后果

在孩子的某一不成熟行为不断重复时,就需要家长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许多家长也都是这么做的,可效果往往都不好。用批评方式在指出孩子不足时,往往听到的不是孩子的竭力辩解,就是争吵,最终生一肚子气不说,孩子的不成熟行为还是照旧。这是为什么?

黄妈妈气呼呼为何不发怒

为了培养女儿的自立能力,小美敏上初中就开始住校。可让黄妈妈没想到的是,女儿的自立能力虽有所增强,可丢三落四的老毛病却是照旧。每周返校时不是铅笔盒忘拿了,就是作业本、课本忘带了,或者手表什么生活必需品忘带了。这下可就苦了她和爱人,本来学校离家就远,来回跑一趟就得几个小时。还得找领导请假,一次、两次还行,三次、四次,周周如此,连张嘴都难。就你家女儿事情多,别人家也有孩子?真是苦不堪言。这样的事情换成谁家父母都会气不打一处来,非狠狠地训孩子一通,责令改正,甚至暴跳如雷。黄妈妈和爱人自然也会窝一肚子火,可他们两口子的不同之处是,别说训孩子了,连批评孩子的一句话都没有,只是告诉女儿他们工作很忙,这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经常请假又挨领导批评了,接下来的话就全部装到肚子里让女儿自己去想。

许多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一个电话家长就跑断腿,这是不是也有些太纵容孩子了?

其实黄妈妈自有她的想法。她认为此时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给家长所带来的麻烦,已经产生自责心理,从内心深处开始检讨自己的错误行为,这正是培养孩子自我反省能力的契机。孩子在一连串犯错中,自责心也就会越来越强,就越发地想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家长此时要是不能理解孩子,沉不住气,指责训斥孩子的话,孩子很容易就会转移注意力,本能性做出自我保护反应。要是在火头上再批评过火的话,必然会造成上述的一连串不良反应及后果。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只要让孩子知道如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就可以了,此时不批评反而是最好的批评方式。否则,就会错失让孩子自发改正错误的机会。黄妈妈深知其理,所以才会那样对待女儿。

当然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他们还要想办法引发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孩子一步步成熟起来。许多家长可能会说:这不简单,教孩子怎么做不就可以了。

其实这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这才是治本之策。若只是手把手教孩子怎么做,充其量也只能治标。可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行为调整能力还很有限,完全靠孩子自己去解决也不客观,这时家长就要适度地做好引导,当然具体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状态进行。那具体到黄妈妈身上又会采取如何办法呢?

她只是提醒女儿一句:“把东西都带全了,别什么东西又落下了。”剩下来的就整个交给女儿自己去办,从不伸手帮孩子收拾整理东西。

那这么做的效果又如何呢?

不久,他们便惊喜地发现女儿把返校要带的东西都一一记在一个小本上,返校当天晚上把东西整理好后,又拿出小本清点一遍。小美敏这一丢三落四的毛病就这么逐步去掉了。

一些家长可能会反问:虽然打骂孩子不对,可这样是不是也有些太纵容孩子了?

而黄妈妈一句责怪话都没有,孩子的自责也就会处于最强状态,对孩子的行为调整自然会非常有利。事实也是如此,女儿以后毛手毛脚的事情很少再发生。

家长此时要斥责或打骂孩子的话,除过能出一口恶气以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要点提示

一、首先要明确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当心被不良的情绪主导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逐步让孩子用理性主导自己的行为,遗憾的是许多家长都偏离了这一宗旨,当然也就想不到孩子自我反省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在孩子一连重复某一不成熟行为及给自己造成许多麻烦后,很容易就会被胸中燃起的怒火所主导,口喷火焰。这样既不利于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这一能力,常常还会引火烧身。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要像黄妈妈那样,要冷静,要沉住气,明确教育目的是什么。

二、只要让孩子认识到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可以了

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反省空间。道理前面已说,指责一分,孩子的自责就会减少一分,指责十分,就会减少十分,打骂孩子,孩子的自责也会相应的抵消,当超过孩子的底线,孩子又反过来会责怪家长,引起孩子的反抗。加上人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效果就会更差,甚至相反。

三、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状态给予适当的提示

这一步也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反省是不够的,接下来还要把反省转换为有效的行动,把不良行为改掉。这就需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许多家长因为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是忽视了这步工作,就是把解决方案全盘托出,这样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这一能力。还可通过与孩子平等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共同探讨改正方案等。

四、最后还要有无限的耐心

孩子行为的调整,往往都要经过由思维调整最后又转化为行动的漫长过程,这都需要时间,需要一步步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同时也是考验家长耐心的过程,不要想着今天说了明天就能改过来,立竿见影,这都是不客观的想法。

在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只要把握好上述四要点,孩子的许多欠成熟行为自己就会逐步调整过来。当然要想做得更到位,下面的教子金律也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