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孔融,孔子二十代孙,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大文豪,后被曹操残暴杀害,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在《三国秘传》中有真实再现。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四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由于懂得礼让,家长都很喜爱他。
孔融七岁的一天,父亲的朋友拿来一盘梨,叫孔融七兄弟依次拿,从最小的开始。小弟排在第一,先挑了一个最大个的,惹得兄弟们一个个都格外眼红。轮到孔融,他却出人意料的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父亲大为不解,问他为什么不拣大个的。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哥哥们能吃,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就这么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成为典故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家长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那么现在的孩子是不是也学会孔融让梨了呢?
现代版的孔融让梨故事
其实,要想让一个半大点的孩子学会孔融让梨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妈妈就深有体会。她从小就格外注意女儿的礼貌教育,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她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小美敏刚学会说话,她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培养女儿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如每次和女儿遇到什么人时,黄妈妈都要教女儿称呼对方:“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姐姐”、“哥哥”……
黄妈妈不仅教女儿该如何用各种礼貌词汇称呼不同的人,还教女儿见到认识的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在与人道别时要说“再见”,当有人夸她是应说“谢谢”,当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后应主动道歉说“对不起,请原谅”等等。
可接下来在培养女儿礼让行为时却遇到了困难。有几次黄妈妈发现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不管大人在不在场,女儿就一个吃独食,不仅不主动让人,当有别人向她要的时候,还捂得严严的,死活不给。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遇到好东西都想拿到手,甚至独吞,自己的东西却捂得严严的,不让人动。可见要想让小孩子学会礼让该有多难。
可遇到好东西,只想着自己拿到手,甚至吃独食,不懂得礼让的人,一旦养成这一不良的习惯,势必会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上出现许多问题。
那眼前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黄妈妈先给女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小美敏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讲故事,黄妈妈让女儿认识到礼让会得到人们的称赞,有什么好东西先自己抢,或者吃独食,只会让人笑话,说这孩子不懂礼貌,最后谁都不愿意给他好吃的。
“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女儿问道。
黄妈妈又教女儿,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在场的时候,应先分给爷爷奶奶,然后是父母,最后才是自己。在爷爷奶奶不在的时候应先给父母后自己;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应先外人后家人。吃饭的时候先让长辈入座,然后自己才能入座。没过多久,小美敏便学会了礼让,养成了礼让的好习惯,在一片赞扬声中,女儿自然也变得更懂礼貌了。
这种礼让行为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小美敏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在幼儿园,小朋友为了第一个从滑滑梯上滑下来,争先恐后,而小美敏却不与人争,让小朋友先滑。小美敏就这么像小孔融一样得到了同学、老师一致称赞。进入学校后也是一样,也总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不仅学习好,人缘也好,深得同学和拥护和老师的喜爱,小学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要点提示
一、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孩子礼让行为的重要性
礼让人们通常只是把它看成一种礼貌行为,是做样子的。其实,礼让能让人得到许多额外的收益,如得到人们的称赞、青睐,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再者,礼让还能有效地化解矛盾,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要是什么事情都正面去争,难免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孔融、黄美敏从礼让中所获得的回报都远远大于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是许多家长都还没有认识到,所以也不太当回事。
二、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
这一点也很重要,人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才会自发自愿地付出代价,让利于人。敬老爱幼也都含有一颗爱心在里面。这也是人们愿意让利于人的一大动力之源。从孔融、小美敏尊老爱幼的礼让行为中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心理动机。
三、要注意深入生活、学习的各个细节培养
培养孩子的礼让行为习惯,不只是吃吃喝喝的礼让,在生活学习中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如幼儿园做滑滑梯,上课举手,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等。父母要做好这方面的有心人。但也不能胡让,不该让的乱让。
家长在孩子平时生活、学习中,只要注意把握好上述三要点,自然也能让孩子学会孔融让梨,与家人、老师、同学等各色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