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7824500000006

第6章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和合作心理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一切代价在孩子的学业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可唯独忽视了在培养孩子强烈的竞争意识的同时,还有同样重要的合作意识。从而,使不少孩子形成了某些狭隘的竞争观念,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下面,就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来看看自己处于何种心态:

1.我行,你不行。持有这种心态的人,认为自己行、自己好,而别人不行、不好,常常流露出自大自傲的态度。殊不知“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这样不仅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而且也使自己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大家对他敬而远之。

2.我不行,你行。持有这种心态的人,认为别人很行、很好,自己不行、不好,很自卑。畏畏缩缩,没有信心,不敢和别人接触,怕自己的能力被别人看轻。正是由于事事不敢尝试,导致视野越来越小,差距越拉越大,最终真的一事无成。

3.我不行,你也不行。持有这种心态的人,认为自己不行、不好,别人也不行、不好,是悲观主义者。对自己不抱希望,厌世、消极,不喜欢自己,而且对他人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事事不行。结果既拖垮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4.我行,你也行。持有这种心态的人,认为自己行、自己好,别人行、别人也好。能宽容别人的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正视自身的优势,既不盲目地与他人攀比,又能较好地为自己设定奋斗的目标,与对手携手共进,创造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从上述4种心态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抱有何种竞争心态,将直接决定他如何更好地面对自己和对手的关系。现代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竞争和合作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两种形式。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竞争,在竞争中往往蕴含有合作的成分;同样,也没有绝对的合作,在合作中也孕育着竞争的因素。因此,竞争与合作既互相对立、彼此矛盾,又彼此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一幅五光十色的生动图景。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呢?

1.要认识到竞争的两重性,发挥其积极效应。竞争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增强实现目标的动机,提高热情,激发潜能。你是否发现当孩子竞争获胜后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就提醒家长在帮助孩子确定目标时要适中,才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竞争的坏处更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因为竞争容易使人产生紧张、不安、失败感和敌意。竞争获胜会使某些孩子产生不恰当的优越感,甚至傲慢、蔑视失败者,缺乏对他人的关心。有时为了利益的驱动,还会使孩子带有强烈的侵略性,而采取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赢取胜利。因此,家长应及时予以发现,纠正孩子这种恶性竞争的心态,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作为孩子的导向。比如有些下岗工人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面对现实,重新寻找自己的社会定位,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要培养合作能力,善于协调利益和处理好人际关系。现代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父母不会和孩子斤斤计较,因此,很多孩子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到群体中去锻炼,并对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困难予以及时的指导,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他人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比如,现今高中素质教育中强调孩子进行研究性学习,家长就可以充分观察孩子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了优势互补,如果孩子确实存在人际交往问题,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杂志,并建议他参加一些团体心理训练。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林格伦说的那样,“合作的技巧在今日的世界比起竞争的技巧来,对大局是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的。”而合作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靠长期积累形成的。

3.要建立“双赢”的心态。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交往形式:“非—零—总和”交往与“零—总和”交往。后者是说,交往双方的一方所得与另一方所失之和为零,即“你赢我输”;前者是说,交往双方所赢或所输之和并不等于零,即“你赢我也赢”。当然,要真正建立“双赢”的心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孩子和家长本身具有宽广的心胸,懂得“双赢”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