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7824500000046

第46章 学生离家出走,怎么处理

正在上高三的李某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寄予他很大的期望,从小就对他管教严格。前不久,李某刚参加完高考,由于压力大、心情紧张等原因,平时成绩还不错的李某,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做题,还没放榜之前李某就预料到自己肯定考不上大学。几天后放榜果然如此,李某没能考上大学。几天来,父母一直对他非打即骂,说一些“没考上大学真是丢尽全家人的脸”,“你这么笨以后只能上街要饭”之类伤他自尊的话。之后的第二天中午,李某由于在家玩了一会儿游戏被父亲发现,立即招来一顿暴打。待父亲上班后,他随即出门,离家出走,徘徊至深夜12点,又累又饿的李某终于一屁股坐在立交桥下哭开了。后来幸好被警察发现并把他送回家。

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考不上大学就会没出息”之类的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就如上述个案中李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人生就没有希望了。其实,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步,这一步并不能决定以后的命运,重要的是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当然,李某离家出走也是不对的,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以此改变父母的看法。

1.学生离家出走的症状

青少年离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16岁左右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2)离家出走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

(3)居住在农村的离家出走者多于居住在城镇的人数。

(4)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往往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2.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

(1)个性原因。青少年的离家出走大多是由个性因素导致的。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喜欢出走、游荡的心理癖好,是出于对玩乐和无拘束的渴望,大胆冒险,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是他们消极性格的表现。

(2)为了逃避学校和家庭。离家出走是为了逃避一种令人恐惧的、处处受制约的学校和家庭环境。青少年只是想避开学校的约束,或从生活中的孤独、无聊和严厉的管束中解脱出来,离家出走是为了寻找个人的独立。

(3)回避压力。学校的学习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家中父母只是责备和苛求,缺少具体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使青少年学生感到十分孤独、烦恼,并产生了自卑感和不满情绪,他们离家出走是寻求心理上的解脱,因而宁愿混迹于社会之中。

3.如何避免学生离家出走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出现,家长和老师都非常着急,费尽力气才能找回来,可是有的孩子还会第二次、第三次出走。面对这类问题,班主任该怎么办呢?

首先,老师和家长应找到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据调查研究,学生离家出走有以下原因:

(1)团伙引诱。社会上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组成的团伙。这类团伙游手好闲,吃喝玩乐,通过歪门邪道弄钱花。他们常常把中小学生当成胁迫、利用的对象,把学生从家庭和学校拉出去,壮大他们的队伍。

出现这类情况,要调查清楚,请派出所、居委会协助做工作,对小团伙的“头面人物”采取有力的帮教措施。对被拉走的学生,则要帮他们认清是非,明白发展下去的危险性。必要时,上下学要安排人接送,避免出危险。

(2)学生出于好奇心离家出走。在过去出走的学生中,有的人是看了书刊、影视,或听了什么传说,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向往心理,于是偷偷跑出去寻觅向往的东西。或则游览古都名城,或则游览名山大川,或则浪迹闹市。

对这样的学生,只要摆事实、讲道理就可以见效。他们的好奇心不是坏事,只是出于幼稚心理,不征求大人意见做了错事,不能给他们过大的压力。可以针对他们好奇向往的事物,多讲有关的知识,给他们找书看,开阔视野,调整思路,引导他们把某些追求当作学习动力,将来去探寻奥秘,为祖国做贡献。

(3)家长、老师教育失当,学生产生错误心理而离家出走。家长和老师有时对学生过于严厉,过于苛刻,会使一些孩子产生惧怕、抗拒、躲避、威吓等多种错误心理,以离家出走来对付家长或老师。

对这类情况,必须做双方的工作。一方面说服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方法,教师自身也应自省,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心理导致离家出走,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不满的地方要说出来,关键是自己努力克服缺点,争取进步。

出现这类情况,家长的责任较大,而且不易一下子解决。班主任要多与家长交谈,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

其次,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温暖的班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减少学生离家出走的动因。

学生离家出走与学习成绩不好的关系最大,与集体凝聚力不强也有关系。班主任要全力建设班集体,广泛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对学习较差的同学及早采取帮助措施,让他们赶上来,跟上集体的步伐。这样,会减少压力,减少与家长的矛盾。同时,集体温暖、亲切、凝聚力强,学生大部时间投身集体怀抱,减少了外界力量“拉走”学生的可能。

最后,教师应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时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防患于未然。

老师与学生感情越深,学生越信赖老师,各种信息会及时把握。学生离家出走,往往有各种“征兆”,发现后,及时做工作,就防患于未然了。

即使出现离家出走现象,由于师生感情深,出走的学生往往寄希望于老师,给老师某种信息,有利于尽快把学生找回来。

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