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7824500000017

第17章 师生关系没处理好怎么办

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学生不愿意上这位老师的课,总是出现厌学和逃学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一)影响师生关系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把教师凌驾于学生头上,以教育者自居,以严格要求为借口,以训斥、羞辱、打低分数、向家长告状,甚至罚站、罚款等手段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可能大多数情况是出于好意)。在这种情形下形成的师生关系对当今的教育工作十分不利,它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极容易被伤害,以致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这种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勤奋学习,而且有时还会在师生之间之间形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其实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只不过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点、文化素质,决定了比其他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更加频繁,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受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因此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的师生关系。比如:封建社会强调等级,师生关系表现为师道尊严;而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和民主自由,师生关系就表现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体现了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交往,而是在特定要求和环境下的交往,教师要通过这种交往把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点、劳动技能等传递给学生,还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接触、交流等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使学生有良好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气氛与环境。由此可见,师生关系除了受到社会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参加教育活动的双方的影响。实质上,我们知道,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参加教育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的各具特点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因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必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师生感情双向的交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教师。所以究竟形成何种师生关系,教师有更大的责任,起更重要的作用。

(二)形成的正确师生关系

当今社会日益文明与进步、学生个性日益突出,怎么才能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呢?在形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在处理师生的关系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课堂教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了解是在课堂上开始的。教师的诸多素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观念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也是他了解学生的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教师对他所面对的教育集体进行整体判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步认识、熟悉每一位学生。教学活动对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阐述自己的政治、道德观点,赢得学生的尊重,适度地展示对学生的爱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尽快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达到“知彼知己”的目的。

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在课外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关系形态多种多样,因此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它使师生双方在彼此的心目中的形象显得丰满、充实,有血有肉,其关系也变得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充实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给学生树立崇高的榜样。同时,让学生不断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断了解学生,达到师生双方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和谐、教育关系与心理关系的和谐、集体关系与个体关系的和谐。

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不容忽视的途径

校外活动相对于学校教育活动说,目的不很具体,计划性、组织性不那么周密,但是这种淡化了教育痕迹的活动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有时候,这种活动也是强化优良师生关系、改善不良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和变通手段。因此,师生关系建立的多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内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

老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有更重要的作用,必须作出以下一些转变,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我们要首先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地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2)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地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地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3)要具有服务精神

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