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是美好的,始终与爱相伴的婚姻是幸福的。古往今来,无数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把爱情、婚姻、家庭作为他们永恒的创作主题,因为它们是人类共同的生活轨迹。美满的婚姻给予人生无限的幸福和快乐,它促使了双方人格的成熟,催发了人生事业的成功。然而,婚姻也会带给人们许多的烦恼与痛苦。处在一个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人们的婚恋观念较传统社会更为纷繁复杂、离婚率日渐上升的特殊历史时期,每个女性的择偶心理可能都是不同的。择偶是婚姻的起点,对婚姻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将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与自己共度人生?有的人认为这是个人有目的的选择,也有的人认为这是偶然的机缘。择偶看起来是纯个人的行为,其实都与自己的择偶心理有关。
一、女性的择偶心理
择偶意向是婚姻的基础之一,它主要体现在择偶标准之中,也直接关系到婚恋的成功与否,是多数人人生的必经过程。张广群通过分析中美的征友或征婚广告,发现中国女性表明自身条件的百分比顺序是: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物质条件;要求对方条件的百分比的顺序是:文化程度、物质条件、职业、兴趣爱好。中国青少年研究所1992—1993年对青年的择偶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最看重的因素主要有:对自己有无感情、性格、工作能力、理家能力、过去与他人有无性行为、文化程度等。
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文化程度不同,择偶的标准与规则也不相同,但择偶作为人们的一种心理行为,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专家学者们对择偶心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择偶理论。
(一)精神分析择偶说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早期经历决定他一生的发展。他认为,儿童在家中与父母亲的关系会影响到他成年后对伴侣的选择,而且所选的伴侣不是在外表及心理上与父母有相似之处,就是完全不像他的父母。弗洛伊德认为,爱是一种重新寻找,择偶结婚其实是寻找自己父母的替代。由于儿童在生命早期最先接触的爱的对象是父母,儿童性格的形成与父母爱的方式有关,因此成年择偶结婚大都以父母的婚姻为蓝本。如果儿童幼年时父母给予了足够的关爱,那么成年后他会不自觉地按照父母的影子为自己选择配偶。女孩子找父亲的替代,男孩子找母亲的化身。而那些在幼年时受到父母遗弃、厌恶、贬低、虐待,缺少正常父母之爱的人,他们在择偶时往往选择那些极不像自己父母的人。女孩子会选最不像自己父亲的人,男孩子会选最不像自己母亲的人。因此,精神分析的替代理论认为,恋爱择偶是成年的自我对儿童期父母感情的重新修正。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对女大学生的择偶心理做过一项调查,女学生们从一大堆男人的剪影中先找出最像父亲的形象,再找出最像自己所期望的未来丈夫的形象。结果显示,这些女学生挑选的未来丈夫的形象不是极像自己的父亲,就是完全不像。
(二)物以类聚说
许多学者认为,每个人在选择伴侣时,都在寻找最像自己的人。这与古代中国的“门当户对”有所不同,门当户对主要指家庭地位,而相似性的寻找不但在容貌、气质、学历、智商上要相配,个人的政治观念、信仰、工作职业、为人处世的态度也要相似,最好个人的兴趣、爱好也相同。这就是同质性择偶学派的要点。有学者认为,人们的自恋倾向可能是导致此种想法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选择了与自己相似的人,他们就又可以再度与自己相爱了。有些同质派学者则提出人们在择偶时,在心理上有15个因素在起决定作用:
(1)类似的价值观;
(2)类似的人生努力目标;
(3)类似的智慧与教育背景;
(4)双方家庭类似的哲学观点;
(5)彼此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
(6)相互的生理吸引力;
(7)对婚姻与性的健全态度;
(8)对婚姻的高度承诺与期望;
(9)类似的人格特质;
(10)对养育子女有接近的看法;
(11)双方都有固定的经济来源;
(12)年龄很接近;
(13)双方的兴趣与爱好很相似;
(14)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15)都愿意接受婚前的辅导。
同质性择偶理论认为,同质因素在择偶过程中有重大的影响。同质理论还认为,一个人的择偶对象不仅由个人选择,而且会受到父母、朋友、亲戚的影响,也深受社会及文化规范的制约。
(三)取长补短说
美国社会学家温奇曾经提出过择偶互补理论。他认为爱情是个人需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是意识,也可能是潜意识的行为。一个人在幼年期的成长中欠缺某些经验,成年后就会在伴侣身上寻求弥补。温奇认为,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要,如谦卑、成就、接近、独立、顺从、统治、敌对、抚养、被肯定、性满足、争地位及求助等。男女选择伴侣的过程实际是发现能给予自己最大心理满足对象的过程。他提出,一位支配欲很强的人,会选择一个意志薄弱、很顺从的人;一个强健的人,会选择一个很纤弱的人,这就是“互补作用”的结果。温奇曾对美国25对新婚夫妇进行过一项配对实验,先将个人的性格分别做一调查,然后按其背景材料以匿名方式加以匹配,结果发现其中20对竟然都被他对上了。温奇的互补说在实践中很有普遍意义。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夫妻性格差距甚远,如一个急躁,一个稳重;一个独立性很强,一个依赖性很强。两个人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四)条件权衡说
美国学者墨斯登认为,每个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实际是对方的某些特点刺激了本人的情感,本人按内心的价值观体系进行衡量,最后加以权衡,确定自己的意中人。他认为,每个人的择偶是在对对方的优缺点有所了解之后,对其各项加减之后考虑各候选人的得分来决定的。他举例说,某人有两个可选择的对象A和B。列出六个指标作为评价这两个人的标准。这六个指标分别是外表、智力、财富、幽默感、性格、信仰。假定某人的价值观体系中这六项的比重依次为:外表5分,智力3分,财富3分,幽默感2分,性格1分,信仰1分,那么,依据自己对A、B两人的了解与印象分别予以打分。最后算出A、B两人各自的总印象分,谁的总分最高,就选择谁为伴侣。
二、女性择偶主要类型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择偶标准有进步与落后之分,就具体个人而言,应该说各有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主次、轻重条件次序。男女择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两点:一是男性眼光向下,女性眼光向上;二是男性注重女性的相貌和性格,女性注重男性的才华、职业和经济条件。现实生活中女性的择偶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追求美满爱情型心理
她们的择偶目的,是要寻觅志同道合的、有共同语言的终身伴侣,在生活与事业中相互扶持、甘苦与共,全心全意地爱对方,同时自己也获得爱和力量。
(二)追求外在美型心理
如要求对方身材魁梧,英俊潇洒,既有模样、有口才,又有风度。究其原因,除了爱美、追求美的心理以外,主要是虚荣心在作怪。找个仪表堂堂的美男子,走到哪里,别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三)追求经济实惠型心理
这些女性有着强烈的物质需求,在选择朋友时,谁有钱、谁给的实惠多就考虑谁。家底歉丰、经济拮据人家的子弟,人品再好也不予理睬。
(四)注重品德型
一些女性择偶时,把男友的品德放在第一位,重才不爱财,重德不重貌。强调对方正直、诚实、善良,心胸广阔,求知欲强,有事业心等。
(五)归宿型心理
在择偶动机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寻求归宿,建立自己的小巢,以得到生活的安定、经济上的安定以及精神上的安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女性有较强的自省意识,开始对婚姻安全等要素关注。对此,天津市妇联在相关媒体与研究机构的配合下,对已婚妇女的婚姻状况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受访女性认为“配偶双方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的婚姻是她们最期待的婚姻,10%的女性认为“在家庭内是共同成员,但在家庭外互不干涉和过问”的婚姻是她们最希望拥有的。仅有7%的人希望过两人像“糯米团”一样紧紧地粘在一起的婚姻生活。在受访对象中,45%的女性认为感情是婚姻的基础。但除感情之外,丈夫的责任感最重要。这些女性的一个共同的看法是,男人只要有了责任感,不论处于何种状况,都会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样的男人一定要给他独立、发展的空间,同时要尽自己所能支持他、帮助他。24%的女性则注重对方的“能力”,仅13%的女性将对方性格和气质当成最重要的择偶标准。而认为对方“经济基础”、“相貌”、“身份和地位”最重要的则不到10%。
人生充满了选择,择偶是人生中的重大选择之一。你是否选择了一个最理想的伴侣,它将决定你一生的婚姻幸福与家庭快乐,影响你个人的发展与事业的成功。因为你将选择另一个生命与你的生命相融,与你共同营造爱的港湾,与你共同驾驶命运的航船。做一个理性而漂亮的选择,将会优化你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