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校园德育建设指南
7823900000047

第47章 学校德育科学管理(2)

二、内向化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缺乏与社会沟通渠道,使得学校德育队伍独自为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学校德育工作机制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在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了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其中一员,为青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十年动乱中,这种联系受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摧残,校外辅导员队伍在无形中取消。粉碎“四人帮”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机制与社会的沟通渠道未得到开通,造成了内向化的机制。在这种机制的运转下,学校的德育工作缺乏社会的普遍配合,学校的德育环境被动地受着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优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就强;社会环境恶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就弱。

我国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机制长期以来缺乏科学化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对德育过程的社会性认识不足

所谓德育,在我国就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广大青少年的内在品质,形成思想准绳,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这种社会化,单就在学校内部是难以完成的。因为,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他们受教育的唯一场合。何况德育本身就渗透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范围极为广泛的规范性体系,德育工作也成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这个工程单囿于学校教育的范围是难以构筑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二)对德育实际地位缺乏认识

自从人类历史进入到阶级社会以来,教育就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基本工具。社会主义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着力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因此,德育的地位无疑处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德育的首要地位在理论上已无可置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认识存在重才智轻德能的偏颇,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科学发展,使得重教授、轻实践、单向型、内在化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屈服于升学教育,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难以落到实处。

(三)对德育整体性能缺乏认识

德育工作是一个整体性极强的工程。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中小学校中,德育工作仍局限在学校范围,而且游离于其他教育之处,就德育本身而言,德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德育知识的运用脱节,造成学校德育工作机制中实践运用的活动基本游离于课堂的理论传授之外。在德育工作目标,只有方向性目标,缺乏过程性的到达目标,这样,整个德育工作机制在各种压力下容易转向为升学率服务。在德育实践运用结构中,德育工作往往是应付形势需要,以一律的内容、形式去进行统一的活动,表面上德育工作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却不大。

第四节德育管理科学化的途径

针对当前德育管理科学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德育科学化的深层建设应着重探索当代青少年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与完善品德内化机制;德育的整体优化与提高德育效果;进行德育实验与形成德育操作体系等几大难题。

一、探索当代青少年品德发展规律,完善品德内化机制(一)研究当代青少年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寻找德育要求与思想取向之间的交汇点交汇点的选择和确定,可以采用“双向坐标交叉定位法”。具体做法是,以德育大纲中规定的德育目标作纵坐标,青少年思想和心理取向特点作横坐标,然后,确定青少年思想、心理取向的基本坐标点(现有水平和基本趋向)作为应接点,再以此为出发点选择与之最接近的层面目标(把德育目标向下伸延划分为若干层面目标)作交接点,两个坐标点(交接点和应接点)的汇合处便是所要确定的交汇点。不断促进交汇点在纵向水平上提高,循序渐进地实现各层面目标,德育最高目标要求便能逐步达成。以理想教育为例,为了达到目标要求,首先要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理想取向特点。据我们的调查,个人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理想强化、社会政治理想淡化是当前青少年理想取向特点的现状。这种现状只能与理想教育中的学习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层面目标要求形成交汇,理想教育的起点便是以此为依据,逐步引导青少年从个人理想发展向社会共同理想过渡,由社会现实生活理想向社会政治理想发展。

确定交汇点第一步是要明确应接点,而要较准确地找到应接点,就必须对青少年思想、心理变化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把握其特点和趋向。常用的方法有调查研究、心理(包括思想)品行诊断、测量和建立档案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采取“时空坐标纵横调查比较法”,对改革开放条件下青少年学生思想、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趋向做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时间为坐标就是对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心理变化作纵向的调查比较,以了解其变化的动态轨迹;以空间为坐标是我国目前形成的不同开放格局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进行横向的调查比较。据广州市一些学校的试验,如从中学生的理想现状出发,引导学生的个人理想发展向社会理想发展的试验,62中的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体意向和自主能力的试验,24中和广园中学的从交往指导入手进行青春期健康性意识教育的试验等,都是以当代中学生思想、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趋向为依据的。这些试验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