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丰震上离下
伊塔:这一卦上卦为震为雷为动,下卦为离为火为光明。火与雷,明与动,是盛大亨通之意。
胡图:难道不是雷打在枯树上烧起来了?
伊塔:还烧得很旺盛呢。“丰”本来是用高杯装东西的意思,后来也有盛大的意思。王者在最丰盛的时候,如日中天,人民也能分享到丰盛的成果。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伊塔:“丰”有“大”的意思,下卦“离”为明,上卦“震”为动,所以称为“丰”。
胡图:光明上升运动啊,果然是像“日中”。
伊塔:君王正值盛大之时,没有忧愁,就像日在中天,普照天下一样。但太阳过了中午就要开始斜落,月亮到了满月就要亏缺,天地间的盈亏虚实是因时而异的,更何况于人事呢?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胡图:“配主”是什么?
伊塔:如果地位低的和地位高的匹配,那么高的就叫“配主”。这里“初九”称“九四”为配主,“九四”称“初九”为夷主。
胡图:哦,听起来很复杂的样子。
伊塔:这一爻阳爻阳位,处在下卦的最下方。遇到匹配之主,虽然只有十天,但也没有灾害,前往就会有收获。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伊塔:“蔀”念“bù”,是覆盖于棚架上以遮蔽阳光的草席。
胡图:遮阳乘凉不是挺好么……
伊塔:万一是冬天呢。这一爻阴爻阴位得正,位于下卦的中位,是下卦的主爻。但因为和“六五”无法相应,所以说是阳光被遮住了。前往必被怀疑,只要用诚心去启发感动,就会吉祥。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伊塔:这里“沛”通“旆”,是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胡图:旗帜很多,也很好嘛,声势浩大啊。
伊塔:这一爻阳爻阳位,位于下卦的最上方,是下卦明的结束。虽然折断了右臂,但还是没有灾难的。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胡图:呃……前半句和“六二”一样的。
伊塔:嗯,不知道有什么玄机。在“初九”时说过了“夷主”的意思,遇到夷主能获得吉祥。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伊塔:“章”是文采,引申为光彩。
胡图:有光彩,又有吉庆有荣誉,当然是吉祥的嘛。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伊塔:“阒”念“qù”,是寂静的意思。关在屋子里,把家遮掩得严严实实的,窥视室内三年寂静无人,凶。
胡图:这是干啥啊?
伊塔:这一爻阴爻阴位,位于全卦的最上方,所以这是在形象地比喻下卦的光明无法到达呢。
小故事
火与雷都很盛大,自然亨通。但是物极必反,日中则落,月满则亏。
李世民不能免“俗”
李世民的青年时代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度过的,但也正是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使他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在政治方面实行了许多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严肃吏治。经精简最后确定的朝廷官员为六百多人,这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节省了国家财政开支。同时唐太宗还亲自负责选取各州刺史的工作,“观风俗之得失,察政刑之苛弊”,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决定对他们的赏罚和黜废。所有这些,对唐朝的吏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唐太宗善于用人,这是他在政治上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在历史上成为明君贤臣的佳话。“虚心纳谏、居安思危”,唐太宗的这一大特点是历代君主中少见的。他不单单听取臣下谏议,而且鼓励臣僚直率地上书言事,莫怕犯颜违旨。他求谏于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太宗深以为然。
唐朝建立的时候,社会经济十分困难,全国许多地方生产力没有得到恢复和发展,有的地方出现“千里茫茫,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残破景象。为了改变这种经济萧条的状况,唐太宗要求大臣们在认识上和政策上要执行“安人宁国”、“不夺农时”的方针。贞观二年,他向侍臣们指出:“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衣食为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失时为本。”强调要减少战争和土木工程,同时制定了鼓励人口增殖的政策。
他认真检查均田制实行的情况,进一步促进了劳动力和土地的结合,同时也鼓励地方官员开办屯田。在赋役政策上,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提出对农民要“轻徭薄赋”,地方官吏如果超出规定向农民征税,要以“枉法”论处。这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得社会稳定,粮食充足,户口增加。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唐太宗不断地对威胁唐朝稳定的吐谷浑、东突厥用兵。在击败这些少数民族之后又设立都护府实行有效的统治,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州县制度。同时以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和上层统治分子作为各级官员,允许少数民族内迁,对内迁的民族首领进行封官拜爵,仅突厥内迁的就有十万人口,而在长安定居的竟有万家。唐太宗十分重视同各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的和亲,多次以宗室之女嫁与各族首领,利用亲戚关系,加强民族联系,促进民族融合。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和松赞干布结为夫妇,是最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在唐太宗统治年间,唐代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盛世局面,人称“贞观之治”,在唐太宗去世后百年左右,史学家吴兢写了《贞观政要》一书,他在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但正如月满则亏的道理一样,太宗到了晚年,其政治生活的光明面开始收缩,而原来就存在的阴暗面逐渐扩大,造成了贞观前期和贞观后期政治风气上的差别以及唐太宗本人晚年的骄奢。晚年的唐太宗,不论在政治作风、思想作风,还是其生活作风方面都走上了消极的历程。
晚年乾隆骄奢怠政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发展史上的强盛时期,特别是乾隆统治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当时国内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文化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一时期一直被后人赞誉为“康乾盛世”。然而好景不长,乾隆后期政治脱离了康、雍以来的发展轨道,走上了下坡路,清朝统治的全盛局面逐渐中止,并且逐步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当然,这个由盛而衰的过程,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帝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晚年骄奢,荒于理政,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年的乾隆帝确实像他的父、祖一样,励精图治,勤于理政,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他七十岁寿辰的时候,专门刻了一块刻有“古稀天子,犹日孜孜”铭文的“古稀天子之宝”。至八十岁寿辰时又刻了一块镌有“八征耄念,自强不息”铭文的“八征耄念之宝”。乾隆帝本意是想以此自勉,使自己的晚年政治更加辉煌。然而,由于骄傲情绪的不断滋长和老境来临所造成的身体状况的不断下降,他的这些自箴之词,一句也没有实现。
乾隆帝的一生,在位时间长,政治活动多,涉及面广,其中一些成就还比较大。所有这些,在进入乾隆后期,几乎都成了他自我陶醉的资本。在夸耀自己的这些成就时,他还特别喜欢将自己和历代帝王进行比较。开始是比疆域,比人口,比蠲赈,比政治安定,比统治巩固。七十岁以后,这种比较发展到庸俗无聊的地步,其结果是骄傲愈甚,以致肆意挥霍,政务废弛。
乾隆帝晚年怠政对于国家政治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直接的恶果就是和珅专权,随之而来的便是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政治的极端黑暗腐败,还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冤狱不断。其中,乾隆帝便是一个制造冤狱的能手。乾隆后期的“文字狱”,差不多都是因为对地方官吏、士豪贪残虐民行为不满而被地方官吏挟仇诬陷成狱。对此,乾隆帝全然不察,概予严惩。这样,很长一段时期中,是非颠倒,告密诬陷者受赏升官,弹冠相庆;主持正义者倾家荡产,身首异处,整个社会气氛处于极度的恐怖之中。
乾隆晚年出现的这种种社会问题,都导致了清王朝的衰落。从此,大清统治犹如江河日下,昔日的全盛已永远成为历史。乾隆帝死后仅四十一年,泱泱大清国已无法抵御英国人的炮舰,他的子孙无可奈何地与洋人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可以肯定,对于早期勤政数十年的乾隆帝来说,这绝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结局。但历史是无情的,它毕竟对乾隆帝晚年的严重过失给予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