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50大谜团
7821500000042

第42章 《满江红》作者之谜

岳飞,是大家所崇拜的民族英雄,岳飞的确在宋朝那个瘠弱的年代里,由于政治的需要,他是一个遗恨千古的英雄,风波亭冤案让国人至今都大骂那昏庸无道的高宗。

但即使他就真的是这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是看到了大家背诵岳飞写的《满江红》,看到大家唱这个《满江红》歌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有些不习惯,因为《满江红》这首词本身是很可疑的,为什么《满江红》它可疑?

两个时间的跨度可以证明一切,公元1141年岳飞死在风波亭,1502年,就是361年以后,赵宽写了岳坟碑,而那时候已经是明朝了。

岳飞是宋朝而且是南宋的抗金名将,经过元朝到了明朝,明朝的赵宽在361年以后才写了岳坟碑,时间跨度有点超乎正常人的想象。

然后1536年,又是在明朝,395年以后的明朝,接近四百年以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现了《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现了,大家都会吟唱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但这个《满江红》真的是岳飞写的吗?

如果是岳飞写的,当年岳飞可能由于政治上的一些原因而没能展示出来,或者说被刻意的隐瞒了,可是到了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撰的《金陀粹编》中的《岳王家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词。

那时候已经给岳飞平反了,岳飞所有的遗物什么的也都出来了,为什么当时岳飞所有的文字里面,我们看不到这首《满江红》,要知道岳珂平生富于收藏精于鉴赏,他与其父亲岳霖搜寻岳飞遗物是不遗余力的,但从嘉定三年到端平元年重刊,前后经历三十一年的时间,仍然没有能收录进去。

为什么要到近400年以后才出现呢?为什么宋朝(南宋)不出现,元朝也不出现,到了明朝才出现,所以部分学者认为是可疑的,无人能证明这首词真的就是岳飞的作品。为此争议不休。

近代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并在学术界引发了长期的争论。坚持《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主要根据是,宋代人陈郁在其《藏一话腴》中涉及到岳飞时,记载有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说明在当时的著作中已有《满江红》的记载。

其次,在湖南省汤阴县的岳飞庙碑林中有一碑刻,碑上刻有《满江红》全词,碑刻于明天顺二年,即1458 年,由岳飞的同县庠生王熙所书。

王熙世代居住汤阴,想来是不敢做伪的。另外,就词中一些具体句子,一些学者也回答了持否定说的人的质疑。

如台湾学者李安1980年著文,根据史实同《满江红》中的词相考证得出结论:《满江红》词乃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 年秋季9 月下旬作于九江"。

认为《满江红》一词不是岳飞所作,而是他人伪作的主要根据是,这首词在宋、元二朝的著作中均无记载,而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五年,即1536年。

而且,在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的《金陀粹编》中也没有记录这首词。另外,从诗词的内容来看,也使人怀疑。

岳飞生前与金兵对抗的地点,在两湖、河南一带。他的志向所在,直捣黄龙府,在东北吉林省境内,而词中的所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贺兰山,则在西北甘肃、宁夏一带。只有到明代时,才与西北鞑靼矛盾激化,并在贺兰山一带有过战争。

根据《明史。鞑靼传》弘治十一年,明将王越曾率军抗击鞑靼兵于贺兰山下,后突袭大破之。

可以设想下:踏破贺兰山阙应该是明朝军队或者有志之士的口号,而这在南宋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一些人据此认为,该词出自明代将领王越之手。或者是出自那位打了胜仗的王越将军的幕僚之手。是种礼赞似的的赞歌。

同时,台湾学者孙述宇在其撰写的《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中提出,词中描写的是岳飞的事迹和典故,用自身的事迹和典故作词,似乎不可思议;而且,该词的风格同岳飞的《小重山》迥然而异。由这两点看来,《满江红》一词不可能是岳飞所作。

可是如果仅仅从词风的不同就断定这首词不是岳飞所作,也难以让人信服,众所周知,词风不是一成不变的。

宋代好多词人都有完全不爱一样笔调的词作出现,比如苏轼,豪放词写的很经典,但婉约词同样出色,柳永也一样,婉约词的鼻祖,那篇豪放的《观海潮》连一些专门写豪放词的词人也自叹不如的。

关于岳飞的《满江红》词的真伪之争意义不大,很难有真正能说服对方的依据,但不管此词是否是岳飞所作,但也肯定会流传下去,毕竟它是首振奋人心的好词,一首充满爱国精神的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