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可不知的励志故事全集
7810500000032

第32章 要勇于承担责任(2)

一天,赵先生正在随意漫步,突然,觉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现了一条金色大道,人行道上种的是一株株桔树,沉甸甸,黄澄澄的桔子挤满了枝头。花旗蜜桔是世界闻名的鲜果,今天,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见到它。见到它那浑圆结实,果皮上闪着油光的桔子,赵先生感到非常亲切。突然,他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橘子已经长熟了,怎么还长在树上?是因为它酸,所以没有人采吗?他决定问个清楚。

赵先生沿着桔子树来回足足兜了半小时,无奈无一过往行人,他只好调转方向准备回到住处。这时,他突然见到前方一个背着书包,脚踩旱冰鞋的学生模样的孩子正奋力而有规律地甩动着双臂朝自己滑来。

赵先生有礼貌地对孩子说:“劳驾,孩子,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美国孩子大多数是活泼大方不见外的。孩子见到有人要他回答问题,马上把旱冰鞋尖向地上一点,来了一个急刹车,说:“当然可以。”孩子拿出手帕擦着他布满雀斑的脸上的汗水说:“只要我知道的。”

“圣何塞的桔子是酸的吗?”赵先生指着桔子树直率地问。

“不。”孩子摇摇头自豪地说:“这里的桔子可甜呐!”

“那你们为什么不采吃?”赵先生指着一只熟透的桔子说,“让它掉在地上烂掉多可惜。”

“对不起,先生,我该怎么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呢?”孩子摊摊手,耸耸肩笑着对他说,“我为什么要吃路边的桔子呢?它不是属于我的。”

孩子说着和赵先生挥手道别,又开始他有规律地甩动双臂向远处滑去。

“这不是属于我的。”望着早已远去的孩子的背影,赵先生寻思着这个简单朴素,但又饱含社会公德准则的语言,这是闪闪发光掷地有声的语言呀!

不属于自己的不食、不属于自己的不拿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主动遵守这种公德,生活才能充实和坦然。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佛拉11岁时,一有机会就到湖申小岛上那小木屋旁钓鱼。

一天,他跟父亲在薄暮时去垂钓,他在鱼钩上挂上鱼饵,用卷轴钓鱼竿放钩。

鱼饵划破水面,在夕阳照射下,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随着月亮在湖面升起,涟漪化作银光粼粼。

鱼竿弯折成弧形时,佛拉知道一定是有大家伙上钩了。他父亲投以赞赏的目光,看着儿子戏弄那条鱼。

终于,佛拉小心翼翼地把那条精疲力竭的鱼拖出水面。那是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趁着月色,父子俩望着那条煞是神气漂亮的大鱼。它的腮不断张合。父亲看看手表,是晚上10点——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他说。

“为什么?”佛拉很不情愿地大嚷起来。

“还会有别的鱼的。”父亲说。

“但不会有这么大。”佛拉又嚷道。

他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他再望望父亲。

虽然没有人见到他们,也不可能有人知道这条鱼是什么时候钓到的。但佛拉从父亲斩钉截铁的口气中知道,这个决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唇上取出鱼钩,把鱼放进水中。

那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没入水里。佛拉心想:我这辈子休想再见到这么大的鱼了。

果然不出所料,那次以后,佛拉再也没钓到过那个晚上钓到的那么棒的大鱼了。可是,这条大鱼一再在他的眼前闪现——每当他遇到道德课题的时候,就看见这条鱼了。

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慎独”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匹不能负重的骡子

南宋时的一天,陈策去集市上买回了一匹骡子。这骡子精壮精壮的,毛色发亮,走起路来四只蹄儿像翻花。喜得陈策连声说:“好骡好骡。”

第一次用这骡子,是要从西域的恒顺运一些丝绸到他的铺子。伙计将鞍放上骡子的背,想不到骡子突然暴怒起来,上蹿下跳,连鞍都摔在地上,把几个伙计吓了一跳。这骡子怎么啦?伙计把骡子捉住,又试了几次。只要鞍一上骡背,它就发怒一般暴躁蹦跳。

“这是一匹伤鞍的骡,老主人养成的。”陈策说。

“骡子不能负重,就是废物。”邻居说,“还把他送还原来的主人,或者卖掉吧!”

可陈策这个人不忍心这样做。受了欺骗,他就这样认了。他叫伙计把骡子关到城外闲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给它一些简单的草料。他说:“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对畜生这样狠的主人,就是畜生!”他对骡子的前主人依然耿耿于怀。

他的儿子对父亲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还是想把骡子卖掉。但这个念头他不敢跟父亲说,他有点怕父亲。所以后来做的事他都是瞒着父亲干的。

他找到平时比较熟的一个马贩子,说:“你想法把我这头骡子卖了,我多给你中介费。”

马贩子说:“谁都知道你父亲的脾气,他会说我们的。

你父亲知道了,气得要冒烟的。”

“没事,一切后果我负责!”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个路过南城的官人的马死了,便来到骡马市场,想再买一匹。

马贩子瞄见了他,上前说:“有一匹上好的骡子,因为负重时受了点伤,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赶生意,急着就把它卖了,你要不要看看?”

官人就随他过去。一匹精壮精壮的骡子,毛色发亮。官人连声夸:“好骡好骡。”

马贩子说:“就是背上有些伤,稍养一养就好了。”

骡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鲜的擦伤。是陈策的儿子和马贩子磨出来的。脱毛,破皮,见血。

官人和当时的陈策一样,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说:“我的日程宽裕,暂不用它,只与我随行即可。”

陈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可当时已经晚了,那官人早已离开了南城五天了。

陈策骑上马,沿官道追。晓行夜宿,沿路打问。他花了两天时间,赶上了那匹骡子。那骡子见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只知道犟着不走。

陈策向官人行礼,说:“这是一匹伤鞍的骡子,不能负重。”

官人疑心他舍不得这精壮的骡子,要反悔,就说:“伤鞍的骡子我也要。”

陈策解下自己的马鞍,递给官人,说:“不信,你试试。”

官人说:“我不试。”

陈策叹一口气:“我以诚待你,你却疑我欺诈,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说完,策马回家了。

不久,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陈策,说:“我来并不是为了讨回银两,而是特为谢罪而来。你待我以至诚,竟受我小疑。哎,惭愧呀!”

在生活中,过于“精明”的人总是企图追求“无往不利、无利不往”的效果,希望自己占便宜,把吃亏的事让给别人。而真正聪明的人知道,与人为善,诚挚待人,自己才能最终得到真正想得到的东西和快乐。

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在17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了战争。

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

一个丹麦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水壶喝水。

突然听到哀哼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人,双眼正盯着他的水壶。

“你比我更需要。”丹麦士兵走过去,将壶嘴送到伤者的口中。

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长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点,只伤到了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本来要把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后来,这件事被丹麦国王知道了。

他专门召见了这个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

他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真正豁达的人,总是能够不计前嫌地宽恕别人。在别人多次忘恩负义之后,他仍有一颗饶恕的心。这种伟大的情操,到处都会得到敬仰。

酷爱下棋的东都留守

唐朝元和年间,名叫吕元应。他酷爱下棋,养有一批下棋的食客。

吕留守常与食客下棋。谁如赢了他一盘,出入可配备车马;如赢两盘,可携儿带女来门下投宿就食。

有一天,吕留守在院亭的石桌旁与食客下棋。正在激战犹酣之际,卫士送来一叠公文,要吕留守立即处理。吕元应便拿起笔准备批复。下棋的门客见他低头批文之状,认为不会注意棋局,迅速地偷换了一个子。哪知,门客的这个小动作,吕元应看得一清二楚。他批复完文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与门客下棋;门客最后胜了这盘棋。食客回到住房后,心里一阵欢喜,企望着吕留守提高自己的待遇。

第二天,吕元应携来许多礼品,请这位食客另投门第。其他食客不明其中缘由,很是诧异。

十几年之后,吕留守处于弥留之际,他把儿子、侄子叫到身边,谈起这回下棋的事,说:“他偷换了一个棋子,我倒不介意,但由此可见他心迹卑下,不可深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交朋友要慎重。”他积多年人生经验,深觉棋品与人品密不可分。

小事显示人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娱乐中,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别人衡量你人品的尺码。所以,不能不谨小慎微地恪守正直无私、光明磊落之道。

被检举弹劾的原因

有个南昌人,住在京城里,做着国子监的助教。一天,他偶尔路过延寿街,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在点钱买《吕氏春秋》。刚好有一枚钱掉在地上,这个人就走过去用脚踩住钱。等年轻人走后,他就弯下腰把钱捡起来。旁边坐着个老头子,看了半天,忽然站起来问这人的名字,冷笑两声就走了。

后来这个人以上舍生的名义,进了誊录馆,求见选官,得到了江苏常熟县尉的职位。他正打点好行装,准备上任,递了一张名片给上司。当时,汤潜庵正担任江苏巡抚,这人求见了十多次,巡抚都不见他。官府里的巡捕传下汤潜庵的命令,叫这人不必去赴任,原因是他的名字已经挂进了被检举弹劾的公文里了。这人大惑不解,便问是为什么事情而被弹劾的。人家回答说:“是因贪污。”

这人想,自己还没到任,哪里会贪污呢。肯定是搞错了,就想进去当面解释一下。巡捕将此事禀报了汤潜庵后,再次出来传达道:“你难道不记得当年在书铺里的事了吗?你当秀才的时候,尚且爱那一文钱如命;现在你运气好,当上了地方官,那你还不把手伸进人家的口袋里去偷,成了戴着乌纱的小偷?请你马上解下大印走吧。”这人才知道,当年问他姓名的老头,竟是这位汤老爷。他于是惭愧地辞官而去。

当官还没上任就被弹劾,也算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这个故事可以给那些贪图小利、行为不检的人作个劝诫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道德。

真的扫干净了?

有一师父,凡遇徒弟第一天进门,必要安排徒弟做一例行功课——扫地。过了些时辰,徒弟来禀报,地扫好了。

师父问:“扫干净了?”

徒弟回答:“扫干净了。”

师父不放心,再问:“真的扫干净了?”

徒弟想想,肯定地回答:“真的扫干净了。”

这时,师父会沉下脸,说:“好了,你可以回家了。”

徒弟很奇怪,怎么刚来就让回家?不收我了?是的,是真不收了。

师父摆摆手,徒弟只好走人,不明白这师父怎么也不去查验查验就不要自己了?

原来,这位师父事先在屋子犄角旮旯处悄悄丢下了几枚铜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扫地时发现。大凡那些心浮气躁,或偷奸耍滑的后生,都只会做表面文章,才不会认认真真地去扫那些犄角旮旯处的。因此,也不会捡到铜板交给师父的。师父正是这样“看破”了徒弟,或者说,看出了徒弟的“破绽”——如果他藏匿了铜板不交师父,那破绽就更大了。不过,师父说,他还没遇到过这样的徒弟。贪婪的人是不会认真地去做别人交付的事情的。

衣服上的破绽,需要缝补;而一个人品德上的“破绽”,需要通过加强修养来克服。在为人处世中,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完善,才能成为一个容易被别人接受的人。

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到:“对不起,我找不到!”

古人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保存最完整的兵马俑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陕西省就是以跪射俑作为标志的。

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你会看到:它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

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专家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人处世要学会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保持谦卑的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就能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发展自己。

两个理论学派的不同之处

1961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访问苏联,出席了莫斯科物理学家为他举行的一个欢迎会。在玻尔做演说的时候,有人问他:“您是怎样成功地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理论物理学派的?”

玻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可能因为,我从来不感到羞耻地向我的学生承认——我是傻瓜。”

玻尔这次演说的翻译,由苏联物理学家列佛席茨担任。他是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兰道的亲密合作者。玻尔的话音刚落,列佛席茨脱口而出翻译说:“可能因为,我从来不害臊地去告诉学生——他们是傻瓜。”

顿时会场里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笑声使列佛席茨发现自己误译了,立即做了改正,并向玻尔表示了歉意。

当时,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卡皮查也在场,他摇着头说:“这不仅仅是误译!”

“为什么呢?”有人问。

“出现这个误译绝非偶然。”卡皮查感慨地说,“确切地说,玻尔和兰道两个理论学派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