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可不知的励志故事全集
7810500000028

第28章 最大的财富是智慧(2)

指挥官曾孜孜不倦地教导飞行员:要热情饱满地成队列飞行。他一再强调,飞行时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必须保持队列,坚决服从队长的命令已成为飞行时的本能,不可能有任何选择余地。

有一次,汉德听到一位年轻的飞行员问指挥官:“如果领航撞上了山崖该怎么办?”指挥官思索片刻,立即问答道:“我情愿在山崖边看到四个一字排开的洞。”

这就是原则。这件事给汉德和那个年轻飞行员上了生动的一课,指挥官的话同那一次次严格的队形训练一起,深深地刻在汉德的脑海深处。

在一次飞行中,汉德和同伴排成一字形纵队,他排在第三位。一字形纵队要求第二架飞机与领航飞机的右翼间距少于6英尺,第三架飞行左翼距第二架飞行右翼也是6英尺。

他们在暴风雪中飞回基地,尽管气流干扰很大,但他们仍以500英里的时速保持着优美的队形。正当汉德集中精力飞行时,领航瞥见了下面云层间的黑洞,开始迅速迫降。他自信将会有更恶劣的天气,因此急呼指挥中心取消原来的飞行计划。

原飞行遵循IFR规则(即飞行中心通过雷达监控指挥飞行)。取消巧R就意味着转为可视飞行,飞行中心不再进行监控。IFR一经取消,飞行就完全由飞行员自己控制。

他们的领航是一个相当自信的指挥官,对穿破云层安全着陆很有把握。当他发现云层中的洞居然是一个“黑洞”时,他一定相当惊讶,因为这意味着有更恶劣的天气会紧随其后。在那一刻,作为飞行员,总会想起一句老话:听天由命吧!

他们尽可能保持队形飞行。然而由于没有任何指示,他们都有些晕头转向,就像置身于调酒器中。当他们冲进厚厚的云层时,汉德就看不到另外的两架飞机,视野极其有限,四周茫茫一片。然而,他们的距离始终如故,作为飞行员,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精确飞行。

飞机在汉德的视线中忽隐忽现,接着他看到领航机和第二架飞机,其座舱盖间距大约六英尺左右。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即使两架飞机不相撞,也将失去最宝贵的机会。

汉德决定打破常规,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让规则见鬼去吧。”他将飞机拉起,点燃再燃装置的同时迅速跳伞。他已经决定,凡事都讲究时间、地点,此时此刻就该把队形抛到脑后去。

汉德没有同领航通话,但确信,他在黑洞的另一边一定很吃惊。天气是如此之恶劣。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汉德在军官俱乐部看到了领航,一瓶酒已喝掉了一半,他们都躲过了一场空难。尽管他们曾经历过严格的队形训练。他们都是将三者融会贯通:天赋(技艺高超、反应敏捷的飞行员),知识(无休止的飞行训练)和阅历(与死神打交道)。

在危急时刻,他们的天赋和求生本能使他们走出死亡线,避免成为队列飞行和数百万美元飞机的牺牲品。

任何个人,在危机来临时,都要想到打破常规。实际上,世界上的许多奇迹都是不遵守“常规”的结果。

逃出烈火的魔爪

秋天南美洲的大草原好像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这里是游玩的好地方。

这天,一群旅客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快乐地追逐嬉戏,为自然博大、壮丽、充满生机唱着颂歌。

忽然灾难降临了——他们的身后蓦地窜出一团大火,风也呼啸了起来,为烈火助威,风风火火,直向旅客们扑来!仿佛有一条巨蟒在用它的一千张嘴吹着火焰。

这些旅客从没见过这狂暴肆虐的场面,惊慌失措地乱奔乱跑。但是,越来越旺的火势来得更猛更快。看来,无论你怎么跑,也是难逃出烈火的魔爪。

就在这死难临头的惊险时刻,一位老猎人出现在游客们的面前:“各位,别跑了,大家还是听我的话,动手拔掉这一片干草,清出一块地面来。”

游客们见是一位老猎手,觉得他经验丰富,就马上按照他的吩咐,七手八脚地猛干起来,很快就清出了一大块地面。

火是从北面烧过来的,老猎人让大家站到空地的南端,自己跑到空地的北端,并把草堆搬到北边去。他默默地望着渐渐靠近的大火,仿佛在沉着地对待快撞到枪口上的野兽一般。

游客中有人恐慌地问:“老猎人,火再烧过来怎么办?”

“别急,我自有办法。”一会儿,大火快烧近时,老猎人才拿了一束很干的草点燃起来,堆在游客北面的草立刻熊熊地烧着了,竟然逆着风迎着大火方向烧去。这两股火立刻打起架来。火势居然慢慢小了,而留给游客的空间越来越大。两股大火斗了一阵子,终于“精疲力竭”,慢慢地熄灭了下去。

只剩下大股黄褐色的烟柱,还在草地上不住地盘旋上升。

当获救的旅客向老猎人讨教“用火灭火”的奥秘时,老猎人深深地吁出一口气,说:“在烈火上面的空气受热后会变轻而上升,各方面的冷空气就会去补充。这样,在火的边界附近,一定会有迎着火焰流动的气流。等到我们北面的大火接近我们的草堆时,我把草堆点燃后,那么,我们这边的火,就会朝着风的相反方向蔓延开去,两股火后面的草都没有了,就会渐渐熄灭,当然,火不能点燃得太早,也不能太迟。”游客们恍然大悟。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水火不相容”;只有思路开阔的人,才能够想到以火灭火。

富翁考验儿子的办法

两个儿子大了,一个富翁老了。

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

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伊勒市的地方法规

在丹麦的伊勒市,养狗的人家很多,影响卫生,阻碍交通,还造成不少纠纷和事故,真是狗多为患,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不养狗的人见别人养狗了,不免要受其害,于是也养起狗来。

市政当局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心,但根据法律,又没有禁止养狗的条文。这该怎么办呢?

那时候,私人轿车还没有发展,上街出门,大多数是乘公共汽车的,养狗的人便带狗同乘公共汽车。市政当局便在乘车问题上找到了禁狗的突破口。

于是市政府公布了一项地方法规:狗与人不能一同乘车,要分别开来,如果狗单独乘车也要买车票,按狗的只数计价。如果它与主人一同乘车,狗则作为人的随身携带的行李。这样就把狗与主人分开了。

而实际上,丹麦政府的法律规定,公共汽车上是不能带行李的,也没有专门安放行李的位置,伊勒市的这个地方法规虽没有说不准狗乘公共汽车,但事实上狗再也无法乘车了。

狗不能乘车,对狗主人来说,非常不便。他们探亲访友,到公园游玩,到广场散步,如果不带着狗同行就少了乐趣;步行的话,人累狗也累;放在家里又不放心。与其如此麻烦,倒不如不养狗的好。于是养狗的人也就少了。

伊勒市的地方法规看来很荒唐,居然让狗单独使用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但养狗为患本来就是荒唐的事,他们也就用“荒唐”的法规来治理。这叫“以毒攻毒”,使狗主人哭笑不得。

更为“荒唐”的是,国家规定公共汽车不准带行李,而地方法规则要将狗作为“行李”。这个规定,确也似是而非,狗不是人,是人随身携带之物,不是“行李”又是什么呢?伊勒市政府用这种似是而非的法规达到了禁狗的目的。

每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但你可以灵活用脑,“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法则”。

张巡巧用草人

唐朝中叶,安禄山发动叛乱。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这一天来到了雍丘。著名将领张巡率领雍丘军民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守卫战坚持了40多天,城中的箭都已用完。张巡叫士兵们扎了一千多个草人,给草人穿上黑衣,系上绳子。晚上,叫士兵提着绳子把草人从城墙上慢慢放下去。围城的叛军以为是唐军偷越出城,一阵乱箭射去。等草人身上扎满了箭,士兵们再把草人拉上城来。这样反复好多次,得到了十几万支箭。

秘密泄露出去,叛军才知道张巡用了草人借箭的计策。又一天夜里,只见又有好多人从城上吊了下去。叛军将土都哈哈大笑,嘲笑张巡愚蠢。有个将领说:“张巡还想用草人来赚我们的箭呀,弟兄们,别上当啦!咱们不理它,让他们自等着吧!”

过了一阵子,有人报告城墙上的草人不见了。那个将领说:“咱们不射箭,张巡准是等得不耐烦,把草人收回去了。没事啦,大家都睡觉去吧。”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跑出一支唐军,直向叛军兵营杀来。城里唐军也擂鼓呐喊,就要杀出城来。叛军将士早已进入梦乡,遭到这突然袭击,立刻大乱。叛军将领从睡梦中惊醒,以为是唐朝的增援大军杀来了,不敢抵抗,慌忙下令放火,把那些工事壁垒一齐烧毁,然后逃跑了。原来这又是张巡用的计。这次吊下城来的不是草人,是唐军的敢死队。敢死队下城以后就找地方埋伏起来,到深夜发动突然袭击,城里再呼应助威,好像增援大军从天而降。其实敢死队一共才500人。等叛军惊慌逃跑,敢死队和城里的唐军乘胜追杀十多里,取得大胜利,才收兵回城。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思维定势”是“懒汉”的思维方法,要有意识地破除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别人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式,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关于牧鹅的理论

塞西尔养了100只鹅。有一天,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犹太牧师那里,请教怎样牧鹅。

那位犹太牧师专注地听完塞西尔的叙述,问道:

“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

“上午。”

“哎呀!纯粹是个不利的时辰!要下午放牧!”

塞西尔感谢牧师的劝告,高兴地回了家。三天后,他跑到犹太牧师那里。

“牧师,我又死了20只鹅。”

“你是在哪里放牧的?”

“小河的右岸。”

“哎呀,错了!要在左岸放牧。”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牧师,上帝祝福您。”

过了三天,塞西尔再次来到犹太牧师那里。

“牧师,昨天又死了20只鹅。”

“不会吧,我的孩子。你给它们吃了什么?”

“喂了包谷,包谷粒。”

犹太牧师坐着深思良久,开始发表见解:

“你做错了,应该把包谷磨碎喂给鹅吃。”

“万分感谢您——牧师。由于您的劝告,上帝会酬谢您。”

第三天,塞西尔有点不快地、但又充满希望地敲着犹太牧师的房门。

“唔,又碰到什么新问题啦?我的孩子。”犹太牧师得意地问道。

“昨晚又死了20只鹅。”

“没关系,只要充满信心,常到我这儿来。告诉我,你的鹅在哪里饮水?”

“当然是在那条小河里。”

“真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不能让它们饮河水,要给它们喝井水,这样才有效。”

“谢谢,牧师。您的智慧总是拯救您的信徒。”

塞西尔通过开着的门进来时,犹太牧师正埋头读着一部厚厚的古旧的书。

“向您问好,牧师。”塞西尔带着极大的尊敬说道。

“上帝把你召到我这儿。看,甚至现在我都在替你的鹅操心。”

“又死了20只鹅,牧师。现在我已经没有鹅了。”

犹太牧师长时间地沉默不语。深思许久后,他叹息道:

“我还有几个忠告没对你说,多可惜啊!”

励志箴言

许多人生活和事业的失败,在于太愿意听从别人的“忠告”。记

住:你的脑袋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戴帽子的!

将要发生什么事

有个人养了几只老鼠,这几只老鼠是老鼠中的精品,犹如精灵一般。

这个人每天喂给老鼠美味的食物,并且精心地给它们擦洗身子,老鼠一病,他就异常担心,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老鼠跟他也非常亲密。天晴时他们在院子里愉快地玩耍;下雨天就在家里捉迷藏。他们还经常一起去旅行。他感到跟老鼠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但这并不是他喜欢老鼠的主要原因。他常常抚摸着老鼠的脊背,口中嘟囔:“如果没有你们,不知道我会遇到多少灾难呢。”

原来,老鼠有预知危险的本领。他正是注意利用了这一点,并且深入研究,发挥了作用。

很久以前的一天,老鼠突然都从家里逃走了。他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也就没命地在后面追。朋友们也紧紧跟着他。这时,大地震发生了。真是幸运,因为是在外面,所以他幸免于难。要是呆在家里,肯定会被压在建筑物下。即使不死,也会受重伤。

还有一次,在他外出要上船的时候,老鼠在他的提袋里骚动起来,他立即收住步子,老鼠随之也安静下来。结果,出航的船遇上了风暴,沉没在大海里。

他像这样托老鼠的福而幸免于难的事还有好几回。他想看这些,对老鼠说:“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界。今后可要多多关照啊!”

他喂食给它们吃。这时,吃食的老鼠显得惶恐不安。这是危险的预兆。

“啊?将要发生什么事?是火灾?还是水灾?不管它,赶快搬家吧。”

由于事出突然,他也就顾不得价钱的贵贱,胡乱卖掉房子,匆忙搬走了。当然,受些损失也是没办法的,要是磨磨蹭蹭,碰上灾难岂不更糟!

乔迁新居后,老鼠恢复了常态。他稍事休息,就想弄清自己搬走后旧居到底发生了什么灾难。于是,他往旧居挂了电话,“喂,喂,我是以前的老住户,想打听一下……”

“什么事?忘了什么东西?”

“不是,我是想知道在我搬走后,您那里有什么变化?”

“唔,好像没什么。”

“不会的,请您仔细想一下。”

“要说嘛,就是您走后不久,住您隔壁的人也搬了。就这样。”

“是吗!新搬来的是什么人?一定是位可怕的人物。”

他热心地问着。他想,灾难这时恐怕已降临到隔壁,自己要是不搬,无疑会被卷入事变中。但是,对方的回答很让他意外:

“不,是位很和善的人。”

“真的吗?”

“是的,因为他非常爱猫,养了很多,所以……”

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采用些小花招来推销自己

你可以拿着一盒子的劳力士手表站在街角,你的每块手表只卖一美元,但是如果你不对别人说:“你想要买一块手表吗?”那么,一天下来,你很可能一块手表也卖不出去。

不要拒绝宣传自己或自己的产品;不要害怕在你的交易中带进一些时髦、眩目的做法。

几年以前,戴维制定出了一个方案,可以用IBM公司的一种制造设备来把数字计算机主板的产量提高足足25%。当戴维把自己的主意推销给IBM公司的几位领导时,他们对戴维所介绍的工序和成本节省的潜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周过去了,戴维站到了IBM公司董事会的常委会前面,他们要对戴维所介绍的制造工序带来的主要变动负责审查和决定是否采纳。

当戴维完成了一个自认为非常优异的商业陈述后,一位女主管问道:“新的工序可以节省多少钱?”

戴维告诉她:“一秒钟就可以节省1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