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可不知的励志故事全集
7810500000016

第16章 努力是成功的关键(4)

巴尔扎克说:“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拥有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时间。”抓紧时间,不懈努力的人,才能铸就辉煌的明天。

随时把看到、听到的记下来

果戈里说过:“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

果戈里正是这样做的。他有记笔记的习惯,随时把看到、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和读书心得记入笔记本中。他喜欢在午饭前出门散散步,常常因为看到或想起有趣的事而转身回家,把它们记入笔记本中。

有一次,果戈里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忽然,一份菜单引起了他的兴趣,便拿出笔来,往笔记本上抄菜单。饭菜上齐了,他还在那里埋头抄。朋友见他这样冷淡,心里很不愉快,不耐烦地说:“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请我来陪你抄菜单?”说罢,气呼呼地离开了饭馆。果戈里全然忘记了自己是陪朋友吃饭的,照旧头不抬,手不停地抄,连朋友走了也没有察觉,嘴里还不住地称赞说:“太好了!太有用了!”后来,果戈里在创作一篇小说时用上了这份菜单。

这位大作家有一个近500页的笔记本,上面记有大量的素材,他高兴地称它为“万宝全书”。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为了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眼下的每一天都要有所收获。

所有的一切都永远不会再回来

汉弗莱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他,汉弗莱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他们知道与其骗儿子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汉弗莱问道。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将来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以后,汉弗莱每天放学回家,在家里的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到地平线以下,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的。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在汉弗莱幼小的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他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就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他觉得自己跑赢了太阳。以后他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他10天就做完了。那时他三年级,常常把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汉弗莱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20年里,他因此受益无穷,虽然他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能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切莫浪费时间,因为他是生命所赖以制造的东西。和时间赛跑吧,获胜的一定是你。

你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

卡尔·华尔德曾经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爱尔斯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爱尔斯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

爱尔斯金说:“大约每天三四个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余闲,5分、5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14岁的爱尔斯金对卡尔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嗣后他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当爱尔斯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想兼职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他一字不曾动笔,他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他突然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他的话。到了下一个星期,他就把卡尔的话实验起来。只要有5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他就坐下来写作100个字或短短的几行。

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的终了,爱尔斯金竟写出了相当多的稿子。

后来,他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爱尔斯金的授课工作虽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他同时还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他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没有时间”永远是懒人的借口。极短的时间,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也是很有价值的。

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

有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们:“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接着,他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次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了。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道。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重要的道理?”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顿,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每一天我们都在忙,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事情好像都很重要,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地往罐子里灌进小碎石或沙子,各位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你生命中的“鹅卵石”?“分清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情先做”是把握人生的基本原则。这样就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重要的事情,发挥时间的最大效率。

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他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威尔逊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

在经过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他把它们换成了84个美元。他知道钱来得艰难,所以绝不浪费,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他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他只花费了一美元六美分。

在他度过了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就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在那里采伐圆木。威尔逊每天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他获得了6个美元的报酬。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白白流走。

12年之后,他在政界脱颖而出,进入了国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不要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