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
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一定要活好。
——百岁老人陈椿
宋代的永明延寿禅师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禅偈:“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意思是说,虽然一切的修行活动像空中的花朵虚幻不实,但还要认真去修行;虽然修行办道的场所像水中的月影虚幻不实,但还要静静地禅坐;人的烦恼魔障本来是空,像镜中的影子一样,但还要努力去降伏;各种佛事活动本来是空,像梦中的景象一样,但还要努力去完成。
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文章中,苏轼借江水与明月两个意象展开自己的观点。苏轼说,从一方面看,江水滔滔不息,日夜流逝;从另一方面看,江水还是一江之水。从一方面看,月亮阴晴圆缺,日日不同;从另一方面看,月亮本身并没有任何增减变化。
这就是在告诉我们,看待人生是需要一个多元的角度的。佛家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缘起缘灭,生生灭灭,转眼之间,天地都不复存在,又何况短暂的人生。既然人生短暂无常,又何必因为那些琐碎的小事而太过计较。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得与失里。不过要相信天道无私,有一得必有一失,如果太计较得到,只能失去得更多。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管得与失,值得去庆祝,因为心中易满足。”放下得失不计较的人拥有豁达的胸怀,这是一种明智,这样的人看似吃一点儿亏,受一点儿累,但其实能收获更多。
一年冬天,杰夫在郊区购买了一个大牧场。有一天,牧场里的牛逃了出来,最后冲进一户农夫家里偷食玉米,被农夫当场杀死。杰夫得到这个消息时很愤怒,心想农夫实在太过分了,牛只不过偷吃了点儿玉米,农夫竟然把牛宰了。
杰夫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理论。当时郊外天气风云突变,正值寒流来袭,他们只走到了一半,人和马就全部挂满了冰霜,两个人也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农夫的小木屋,农夫不在家,但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当杰夫进屋时发现,屋子的桌椅后还躲着5个瘦得像猴子似的孩子,这个情景让杰夫有些震撼。
不久,农夫回来了,农夫的妻子告诉农夫:“他们是顶着狂风严寒来找你的。”杰夫看到农夫时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可他忽然又打住了,伸出了手和农夫握了握。
外面天气寒冷,农夫热情邀请杰夫共进晚餐。其间,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一听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直发亮。吃完饭,佣人一直等着杰夫开口谈正事,但杰夫似乎忘了一样,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又过了一会儿,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便要两个人住下,等明天天气转暖了再回去,杰夫拗不过,只得与佣人借宿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又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告辞回去了。一路上杰夫默默无语,倒是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杰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一进门就放弃了!后来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而是得到了更宝贵的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但人情味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为了小事斤斤计较,然而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并没有得到内心真正的充实。人与物之间是无从比较的,真正的无价必定表现于无形。故事中的杰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无价的。
如果以计较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很小,只会盯着别人或者自己那么一点的错误,而忽视了整首“赞美诗”。而真正的聪明人会主动放下计较,甚至还会利用常人的计较心理,达成自己的目标。
一般来说,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必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局限于一个极小的范围,逐渐会变得自私、冷漠、吝啬、苛刻,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连一些小小的疾病、挫折,财物上一点儿小小的损失,别人对自己小小的不尊重,都很容易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因此,这种不良心理的危害是很大的,应该努力加以克服。
心宽者必淡定,他们闲看云卷云舒,明白了色空不定的道理。正如百岁老人陈椿的一句话:“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一定要活好。”有些事会不会招惹麻烦,有时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不要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太过于看重名利得失;不要总是那么猜疑敏感、任意夸大事实;也不要动辄就为了一点儿小事而着急上火、大动干戈,只有心里放得下这些,才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