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都是网络惹的祸
7762900000007

第7章 沉迷网吧,可能会改写人生

在比较体面的场合,如果你问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很可能回答是“看新闻”。然而事实决非如此。

从2002年10月中旬到11月15日,燕山大学累计欠学分达到或超过20分的120名大学生办完了退学手续,黯然神伤地离开了大学校园。在这次受到退学处理的学生中,85%以上是因为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业的。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如果一味沉迷网吧,很可能会改写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有多少大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

网络身上披着的知识和高科技光环,使得知识层次较高的在校大学生成为网民中的杰出代表。

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网民,其中在校大学生157万人。这些大学生上网究竟在干什么?有多少大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2002年7月,由原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调查公布的一组数据解开了这个谜底。

在参与调查的3000名大中学生中,曾经光顾过色情网站的占46%、沉迷于聊天室的占76%、玩游戏的占35%,只有将近30%的同学回答“搜索信息”和“下载软件”。

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学习文化、掌握知识、了解信息的比例最多只有30%!

不但如此,大学生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沉迷于上网而荒废学业,最终从天之“骄子”成为“弃儿”。

例如,北京一所大学99级某专业的30名学生中,有5名学生因为沉溺上网荒废学业被除名。上海一所大学2000年降级和除名的200多名学生中,80%因为过分迷恋上网从而导致荒废了学业。

14天泡吧,大学生患上精神病

“何某,男,20周岁,患严重精神分裂症,医生建议休学一年。”这一历史性结论,是何某从1999年10月4日至19日连续14天在电脑网吧“奋斗”的结果。

何某原来是浙江省杭州市某高校三年级学生。1999年10月4日上午9点,在家里过完国庆节后,何某身上带着400元生活费走进了学校附近一家他非常熟悉的网吧。

他摆开架势,网上马上就有来自上海、北京、云南的3位网友呼之即来,共同进行网上麻将游戏。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反正觉得肚子饿了就要一份快餐,吃了再继续开打,整整一夜没有合眼。

第二天,他一共吃了一包方便面和一顿快餐。晚上实在支持不住了,才问老板要了一个地方睡了5小时,然后继续上网聊天。

就这样,一直到14天后的10月19日13点15分,当几位同班同学出现在他身旁叫他名字时,他才恍恍惚惚意识到自己姓啥名谁,其他一切不记得了,精神和身体都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400元钱当然已经全部用光,另外还欠网吧老板100多元。

2000年1月9日,何某的哥哥从安徽老家赶到杭州,拿着厚厚的一叠医疗证明和诊断书,赶在寒假之前来学校为何某办理了休学手续。

电子海洛因吞噬了一名中专生

2002年4月30日晚上22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财贸学校三年级学生陈海,与其他几名同学到一家名为“银浪”的网吧玩游戏。由于过度疲劳,第二天早上陈海突然倒地不起,猝死在网吧,成为“电子海洛因”的一个牺牲品。

年值19岁的陈海进入网吧后,当时就坐在29号机位上玩“石器时代”的网络游戏,一直玩到5月1日早上8时。玩了一个通宵的他站起来看了看别人的电脑,然后继续坐下来玩游戏。

8点50分左右,陈海突然脑袋一歪、倒在旁边的同学肩膀上,随后整个人就滑落到地上。同学们以为他太瞌睡了,就赶紧喊他。一名网吧管理人员发现陈海呼吸困难、全身瘫软,就立即与陈海的同学一起将他送到附近一家医院抢救。

据了解,陈海是这家网吧的老顾客,以前也玩过通宵上网。没想到这一次终于永远倒在了他心爱的网吧里。

连续15天把网吧当成家

2001年11月7日,四川省都江堰市陈传晓、陈西妹夫妇,终于盼回了离家出走已15天、每天在不同网吧之间“打游击”的儿子豆豆(化名)。

15岁的豆豆就读于都江堰水电十局子弟学校初三(2)班,平时喜欢上网打游戏、聊天。10月23日深夜,因为豆豆还没有回家,陈传晓便打电话向儿子的同学尹丽(化名)打听。尹丽说:“豆豆下午根本没来上学。”

第二天,陈传晓便到都江堰市的网吧及录像厅寻找儿子,后来又从成都、邛崃、崇州等郊县一直找到眉山,结果也没有发现儿子的影踪。

10月27日,尹丽在网上找到了豆豆,豆豆说“不想回家”,并称自己在都江堰市“668网吧”上网。夫妇俩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到该网吧,结果豆豆根本就不在那里。

10月28日,陈传晓通过尹丽的邮箱给豆豆发邮件,谎称其母亲病了,让他尽快回家。一直等到29日凌晨3点过后豆豆才发回邮件,简单地说了句“对不起”。

11月7日下午,陈传晓到都江堰市中山网吧找到了编号为“A9”的电脑。这是一台尹丽与豆豆用过的电脑,希望从其原始聊天记录中能够找到豆豆身在何处。可是,除了发现儿子与女网友聊天中充满缠绵的语句以外,根本就没有透露过行踪。陈传晓几乎绝望了。

谁知道,此时此刻,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豆豆正站在自己家门口不敢回家。当陈西妹打开大门时,彼此不由得泪水夺眶而出。这时候的陈传晓,为了找到豆豆,已经从一个体重75公斤的壮汉变得身体消瘦、双眼深陷。

原来,豆豆10月23日离家出走时拿了家中1200元钱,然后到成都一家网吧上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他到郫县犀浦镇华胜街49号新雨网吧和华胜街55号易网网吧,在那里呆了整整8天,困了就伏在电脑前睡一会接着上网。期间,他还在通宵录像室里熬了几天。后来由于身无分文,再次辗转到郫县县城一家网吧呆了一天,然后结束流浪生活。

背着书包早出晚归,逃学8月天天泡吧

连续泡吧时间还有更长的呢。

湖北省一位15岁的男孩强强(化名),每天背着书包早出晚归,整整8个月时间白天泡吧、晚上回家,俨然把网吧当成了“学校”。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家长和学校对此竟一直浑然不知。直到2002年3月4日被父亲发现,强强才被迫结束泡吧生活。

3月4日,强强的父亲郑先生去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一所中学去叫儿子回来吃饭,惊奇发现强强已经很久没来上学了。联想到儿子爱玩游戏,郑先生猛然醒悟,夫妻俩马上在家附近的网吧一家一家去寻找儿子,连续找了6家,果然看到儿子正在玩游戏!

原来,强强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所以便开始逃学。发展到后来,初中三年级两个学期根本就没有报名,从暑假补课开始,就把家里给他的报名费、补助费、零花钱等全部“投资”在玩游戏上。

每天早上背着书包离开家,吃一碗热干面就去网吧。中午12点,吩咐网吧楼下的餐馆炒碗面送上去,一直玩到下午6点“按时”回家。实在没钱了,中午就不吃饭。

也许有人要问,平时父母亲不过问他的学习吗?也不是。不过每当这时候,强强总说自己“学习很好”。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不是“忘在学校”就是“没发下来”,以此蒙混过关。

那么,学校又怎么会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呢?强强所在学校的一位副校长说,强强平时话不多。他没来上课,老师也曾经试着联系家长,但“没有找到他家里的电话”。后来听同学说,他到其它学校读书了,便没有继续过问。

长期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大脑发育

2002年8月,天津市某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对学生进行的脑像图检测发现,长期玩网络游戏会对大脑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其中影响程度较深的一些人,甚至会诱发精神病。影响的部位主要是左前脑。

据该中心杨大夫介绍,2002年暑期先后有200名学生到该中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中40%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现象,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经过进一步询问发现,几乎出现左前脑发育不良的孩子,都有长时间玩电脑网络游戏的经历。

为什么经常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左前脑发育呢?据介绍,原因在于网络游戏的内容符合人的右脑的感知特征,却有悖于左前脑的逻辑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左前脑的发育。从人脑分区的不同功能来看,人脑的右前脑控制的是创造力,而左前脑则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

观察长期玩网络游戏的学生,他们虽然看上去往往“很聪明”,可是实际上学习成绩却在下降。

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即使孩子的创造力再强,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和驾驭能力,以及缺乏良好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成绩终究无法提高。

迷恋网络,意在逃避生活压力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所以,其生存能力之一就是要学会与现实世界打交道,而不是采取逃避的做法。而根据2002年8月加拿大约克大学心理学家里查德·戴维斯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的观点,许多网民迷恋网络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而这种“逃避”的最终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到工作效率,表现为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下、躲避社会现实、难以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等等。

通过对同事和60名本科生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衡量他们平时每天的上网时间、感受到的压力、个人的处世风格,这位心理学家得出了以上结论。

其最大的问题是,每当面临生活中的紧张刺激时,这些网民很容易作出错误的选择。

据专家估计,大约有2~3%的网民可以划入“上瘾”的范畴。他们虽然在减轻生活压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在影响工作效率方面受害更深。

网络少年满舟让大学老师感到压力

网络在改变人生的同时,当然也可能催生一批“网络天才”。著名的网络少年满舟就是杰出的一例。

在2001年被复旦大学录取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中,满舟创造了两项纪录——最早被校方确定为录取的学生之一、最晚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一个。

原来,为了给满舟选择一个最佳发展方向,复旦大学校方在计算机与网络两个方向之间抉择了很久,最后才确定把满舟送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科学与工程系。

早在2000年10月,复旦大学就决定满舟作为保送生提前进入该校学习。可是直到2001年5月,满舟作为复旦大学保送生的资格才被上级部门批下来。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钱松荣教授坦言,类似于满舟这样的学生,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因此,他的到来对老师也是一种压力,究竟如何培养他曾经产生过一些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