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都是网络惹的祸
7762900000004

第4章 招惹是非的电脑网吧

全球第一家网吧出现在1994年的英国伦敦,我国内地的第一家网吧实华开1996年11月诞生在北京。虽然落后了一个漫长时期(3年时间在电子商务史上称得上“遥远”了),但是电脑网吧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却一点都不比别人慢,完全可以“与国际接轨”。

纵容放荡文化氛围的“吧”

网吧的“吧”,来源于英文中的“Bar”音译,意思是“in an inn or public house room,counter,where drinks(Such as beer and spirits)are Served”,原指喝酒聊天的小酒馆,后来逐渐用来作为休闲聊天场所的代名词,而不管它是否提供酒精饮料。像迪吧、氧吧、书吧、氧吧、网吧、水吧等。

网吧里虽然不卖酒,但是它却像酒吧间一样,给前来泡吧的人提供了一种放荡的文化氛围。

据说,日本的男人在酒吧里是最无所顾忌的。看一看周围吧,中国的网民们(当然不仅仅是中国的网民、甚至不仅仅是男性网民)在网吧里不同样也是无所顾忌的吗!

将心比心,电脑网吧所提供的这种放荡氛围在家里是无法提供的。

例如,一个学生要想在自己家里肆无忌惮地玩电子游戏,总会遭到家长的干预和批评。而在电脑网吧里,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一个成年人要想在自己的家里浏览色情画面,至少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而在网吧里这种心理障碍就会荡然无存。

一向放荡不羁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8年在中国访问时特地参观了上海一家电脑网吧,并且和网友们交谈,连连称赞“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与其它“吧”相比,网吧具有这样两个重要特征:首先,它在数量上是吧中老大,没有谁能够和网吧的数量相提并论;其次,没有谁像网吧一样招惹是非、毁誉参半。

其实,说是毁誉参半已经“过奖”了。社会各界更为猛烈的是一片“痛打”声。

“网”的壮观和“吧”的氛围

在这方面,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飞宇网吧就最有代表性:近2500平方米的营业厅,电脑如流水线一样纵深展开,单座、多人座全部客满,一色青春面孔;网民们在网上各得其所,有聊天的、下棋打牌的、带耳机听音乐的、下载资料的……穿着统一服装的服务人员穿梭其中。据说最火的时候,有200多人在排队等位置。

2000年堪称是中国网吧膨胀年,直线下调的上网费给网吧的迅速膨胀提供了契机。从中心城市到中小县城,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巷尾。北京的普及程度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在书店、复印社、美发厅、服装屋,甚至在牛羊肉店,隐蔽的小门后面往往就隐藏着迷你网吧。

据有经验的学生透露:那些破旧的门面前停着许许多多山地自行车的,门面后头十有八九就有一个网吧。就好像乡下人循着蛛丝马迹“挖黄鳝”一样,十拿九稳。

九成以上网民曾经去过网吧

2002年5月,为了配合文化部对全国网吧进行专项治理,《通信信息报》做了一期关于网民对网吧看法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有91.2%的网民曾经上过网吧,只有8.8%的网民表示没有去过。

关于上网吧的主要目的,30.7%的网民回答是为了浏览新闻;38%为了玩游戏;32.1%为了找资料;5.8%为了聊天;17.5%为了发邮件;5.84%选择“其它”。

关于网民对于网吧的看法,19%的网民认为网吧缺乏管理,使得不少青少年沉迷于游戏、聊天甚至上黄色网站,因此网吧是“电子垃圾”;44.7%认为应该客观对待网吧,它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24.2%认为虽然有少数不法网吧经营者进行不法经营,从总体来看网吧还是健康的;12.1%认为当前网吧存在不少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规范。

良莠不齐的网吧现状

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20万家网吧。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方滨兴认为,中国网吧的布局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逐级递减,大城市一般能有两三千家、中型城市与一般省会城市能有600~800家、中小城市一般能有300家左右、地县城市一般有几十家到近百家、小城镇一般有2~10家。

二是既有连锁经营的名牌大店,又有零星布局的小规模网吧。在上海,东方网不断扩大它的网吧阵容,在梅陇、长风等地区已经开设了5家“东方网点”连锁门店。

三是规模差距较大,有的网吧有高级电脑数百台甚至千余台,而在一些乡镇的网吧里,有的只是在杂货店里放一台电脑、接一根网线就算网吧了,条件极其简陋。正因为北京飞宇网吧最高峰时拥有1800多台机子,飞宇的老板王跃胜才被人称作中国网吧业最大的老板。

厕所里竟然不准大便

在电脑网吧的厕所里不准大便、只许小便,已是许许多多网吧的秘密。

湖北省武汉市有一家“红太阳”网吧,就有这样的特殊限制。任凭网民如何内急,这个“内部规定”就是不能破戒。如果网民要大便,对不起,只能请你到外面去找公共厕所,没有半点通融余地。

类似于这样的“内部规定”并不少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怪规定呢?

据网吧老板解释,主要原因是大便不仅占用厕所时间长、影响到其他人上厕所,而且大便以后用水太多,会增加网吧的额外开支。而且,网吧的环境本身比较复杂,不少吸毒者混杂其间。有些吸毒者把网吧厕所当成吸毒场所,给网吧经营者带来莫大风险。

这样的解释能让人服气吗?不管网吧出于何种考虑,不让网民在厕所里大便,就是侵犯了网民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至于如果发现有人在厕所里吸毒,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这根本就不是理由。

套着“尿不湿”玩游戏

就在一些网吧为了不“浪费”水而不准网民大便的同时,一些网民为了不“浪费”时间,竟连小便也“减免”了——裹着“尿不湿”上网,以争取分分秒秒时间。

2002年5月26日,贵州省贵阳市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读者向媒体反映,虽然一些网吧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不许浏览黄色网站”等招牌,可实际上许多中小学生都在里面通宵玩电脑游戏,有的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们在网上玩得兴起时,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下身整天套着成人“尿不湿”。

网吧敞开“后门”欢迎孩子们

2002年6月3日,9个年龄在15岁以上的少年,因为结伙抢劫被关押在上海市闸北法院羁押室。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少年根本不知道自己触犯了法律,相反却满不在乎地边笑边大声说:“我们9个人一起打了一个人,然后抢了他的手机。”

守候在外面为他们担忧的十几位家长,听说他们在里面“谈笑风生”时,莫不感到目瞪口呆。

9人中间最小的一个叫宝宝(化名)。他的父亲气得暴跳如雷:“这些不懂事的孩子,被抓了还不知怕。我简直让他给气死了。”

他告诉记者,宝宝原本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自从上网后一天到晚往网吧跑,从此不仅不喜欢读书,而且学会了许多坏习惯。2001年,宝宝在网吧里被别人抢走3000多元学费后认识了网吧里的阿毛等人,便相互结为“兄弟”。

这些家长反映,孩子学坏就是从网吧开始的。虽然政府明令禁止中学生进入网吧,可实际上各类网吧都给孩子们留下了“后门”,孩子们都清楚如何通过“后门”进入网吧。

鱼目混珠坏了网吧信誉

通过以上这些报导,给人以一种“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感觉。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回答是否定的。

实际上,一些严格依法经营的网吧老板,也对非法网吧深恶痛绝,只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区别优劣,而彻底败坏了网吧的信誉。

据测算,开办一家非法网吧的费用只有正规网吧的1/4.这样,网吧老板就可以用这另外的3/4去“孝敬”相关管理部门,或者直接作为自己的利润。一有风吹草动,这些非法网吧反而更早知道动静,“纠正”得比谁都快。这就是非法网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主要原因。

在对待未成年人不准上网的态度上,合法网吧和非法网吧的处理方式也截然不同。

一开始,合法网吧往往会自觉拒绝未成年人上网,但是有些未成年人坚持要进来。如果你拒绝他们上网,并不能起到阻拦他们的目的,相反却把他们赶到非法网吧去。

在商言商,这时候网吧老板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

如果相关管理部门狠下决心、严格执法,网吧管理走上正规,这种情况就可以消除,通宵网吧也将不复存在。因为归根到底,开办通宵网吧只能赚取一点菲薄利润,与所带来的管理难度、发生危险的概率相比并不合算。

电脑网吧无法一禁了之

网吧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能否一关了之呢?不能。因为它在以下4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第一是“全社会都在与时俱进”。人人都在努力追赶信息化、网络化的浪潮,网吧已经成为人们学习上网的一个重要场所。

第二是“家庭没条件上网的人占绝大多数”。而每小时2元的上网消费,连农民工也能消费得起。

第三是“它是出差人员了解、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即使是2002年6月报导世界杯足球赛的美国记者,在韩国期间也同样喜欢去网吧泡吧。

第四是“网吧在抹平数字鸿沟方面功不可没。”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对信息掌握的差异越来越多地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机遇和生活质量,也日益明显地加大了贫富分化。网吧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起着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