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都是网络惹的祸
7762900000039

第39章 网络犯罪引出沉重话题

网络犯罪取证难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公安部门只是根据一个IP地址的相关记录,从而认定某人向外发送了色情图片或者其他犯罪行为,并且对其作出处罚,受罚人一定会“狡辩三分”。

因为这种依据可能会与事实有所出入。在一个以技术取胜的网络社会里,IP地址是否真的具有惟一性?如果不具有惟一性,那么技不如人者是否就一定只能自认倒霉?

广东省阳江市网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最后通过一纸诉状将公安部门的网络警察告上法庭。

取证,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阳江市公安局根据侦察手段认定,网民梁某向他人发送了色情图片,其主要依据是受害者(收到色情图片的市民)电脑及电信部门服务器上下载的记录。但是原告梁某并不认可这份证据。

梁某一直没有否认那些色情图片是通过他的电脑发出的,但是他认为,从他的电脑发出并不表明就是他发出的。因为电子邮件具有易丢性,被篡改以后可以不留痕迹,所以无法排除该证据在提取以前没有被篡改或伪造的可能。

况且,谁能保证这一行为不是黑客入侵而引起的呢?只是问题在于他无法提供自己的电脑遭受黑客入侵的有效证据。

网络安全专家agui也同意梁某的看法。对于一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脑来说,完全可能被黑客入侵,也同样完全可能在入侵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主要取决于电脑的操作系统和配置。

应当说,这起案件的原告(梁某)和被告(公安局)双方都缺乏有力证据,这是网络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与传统案件相比,取证的确是网络案件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也许有些证据是永远也取不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院最终如何判决就变得十分令人关注。如果判公安局胜诉,可能会带来许多冤假错案;如果判梁某胜诉,网络警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对方都以“电脑黑客入侵”为理由,这个网络秩序还怎么维持下去?

网上发表的反动文章

2000年8月,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一名网吧老板因为连续数日在网上公告栏中发表反动文章而被警方留置盘查。据悉,这是四川省破获的第一起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8月14日上午,南充市公安局民警发现当地一位叫“蔗民”的网民,从8月11日晚上11时55分后连续发表了许多恶毒攻击党和政府的反动文章。南充市公安局立即组织了“8·11网案”专案组。

14日、15日两天,南充警方对该“公告栏”进行了全天监控,晚上则派干警以网民身份赴网吧卧底。经过摸排监测,查知该计算机IP地址为202.98.153.126.16日晚11时23分,警方迅速出动,终于在某网吧找到了该IP地址的计算机。

据查,该网吧的老板名叫蒋某,27岁,系南充某中学计算机教师。他承认“蔗民”系他的网名,网上危害国家安全的文章也是他所发。

美国司法部出招应对网络犯罪

2002年1月14日,美国司法部特地选址在靠近五角大楼、国防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北维吉尼亚,成立了一个反计算机犯罪部门。

该部门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黑客、网络恐怖主义者、软件盗版者。这里的“网络恐怖主义”,是指“对医院、政府、银行等重要组织的电子系统的破坏。”

这是美国继在洛杉矶、西雅图以外地区设立的第10个这样的专业组织。

该组织主要由6名美国联邦检举人构成,其中3名是由美国国会新批准的专项资金所雇佣的。该组织由办案经验很丰富的律师Jack Hanly领导,致力于调查维吉尼亚东行政区的犯罪事件。

美国的商务“网络法院”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一些常规法院在判决高科技商务上的纠纷时往往手足无措、莫衷一是。这样的判决结果即使产生了,也无法做到公正合理,更可能给两家企业带来两败俱伤。

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密遏根州在2002年10月推出了商务“网络法院”,以加快案件审判速度。

密遏根州州长约翰·英格勒在签署法律规定中要求,“网络法院”必须具有先进性,应当利用数字纪录、电视会议、数字表达装置和其它一些高科技工具进行案件审理工作,减少重要案件的审理时间。在审理过程中只能有一名法官,没有陪审团,原被告双方在一个特殊的新法院上听审。

在此以前,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早就设立了网络商务法院。该法院的高级法官本·特尼勒可以通过电视会议技术对处于不同地点的原被告进行案件审理。

他说:“网络法院的普及在技术和设备上都已经成熟,只是对于各个公司来说安装这样一套系统所需的资金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欧盟表示将坚决打击网络犯罪

2000年7月,在法国马赛举行的欧盟司法部长和内务部长非正式会议上,与会的欧盟15国各部长表示,他们将制定新的法律打击迅速增长的网络犯罪,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诈骗、电脑黑客、儿童色情等等,对这些不法分子予以坚决打击。

法国司法部长伊丽莎白·奎格(Elisabeth Guigou)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他说:“我们决不是限制因特网发展,但我们必须不能让它成为一个没有法度的领域。”虽然这样的打击行为只是亡羊补牢。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样的工作仍然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30个国家签署打击网络犯罪协议

2001年11月,欧洲委员会中的26个成员国联合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非等30个国家,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共同签署了打击网络犯罪协议。

该协议所指的网络犯罪,包括网上儿童色情内容、诈骗、黑客攻击等行为。协议对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制定了规则。该协议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

至2002年2月,欧洲委员会又起草了《网络犯罪公约》。根据这项公约规定,通过网络散布种族主义和排外言论,同样被视为犯罪行为。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司法界对该公约表示欢迎,但是网络公司普遍认为它不具备操作性。

打击网络犯罪,网络110招之即来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解决网络技术难题,在辽宁省大连市,只要拨打95828呼叫“网络警察”,警方就会立即出击,查处网络违法犯罪、处置计算机灾害性事故,为求助者释疑解惑。

这个被称为“网络110”的寻呼热线,是2002年7月开通的。为了实现承诺,大连市公安局专门配备专业人员、实行昼夜接处警制度,随时处置网络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故。

8月18日,大连市某医院计算机操作系统出现故障,致使该院财务数据和住院患者所有医疗、就诊及用药资料丢失。院方非常着急,因为要将这些丢失的数据全部重新录入,该院财务科的所有人加班加点也要3个月才能完成。

情急之下,在该院所有精通计算机的人员一天努力还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他们紧急拨打网络警察寻呼热线,应急小组成员10分钟就赶赴现场,仅用2个小时就当场排除了电脑病毒、并且很快将所有丢失数据重新恢复。

9月2日,被网友诈骗了一部手机的李某向大连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报警。由于网络警察在网上精心布控,不到2天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寻呼热线开通2个月内,该市一共接警400多次,破获网络犯罪案件7起、抓获涉案犯罪人员9人、解决网络技术难题60多次,为团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

疑犯上网仅仅25分钟便束手就擒

2002年9月13日,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通过网络监察技术,一举抓获了湖北省荆州市的3名故意杀人在逃嫌犯。3名犯罪嫌疑人万万没想到,从他们上网到最后落入法网,只有短短的25分钟便束手就擒。

2002年8月29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金石商场发生了一起杀人案,3名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潜逃在外。通过调查,警方发现他们都有上网习惯,于是进行了网上布控。

9月13日中午,警方发现3人隐身于重庆市万州区正在上网,便通过网络技术确定了他们的具体位置,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劫匪相邀作案,便衣警察欣然赴约

2002年年初,湖北省襄樊市火车站附近发生了多起抢劫案。警方通过抓获犯罪嫌疑人董某,得知另外两名在逃犯罪嫌疑人朱某、姚某喜欢上网聊天,便决定将计就计。

2002年2月1日下午,樊城刑警大队大案中队中队长严增明打开电脑进入聊天室,发现朱某、姚某正在该聊天室聊得正欢。他不露声色,利用董某的网名与二人进行周旋,很快就取得了对方的信任。于是双方约定在樊城区幸福路某网吧见面。

可是当朱某、姚某赶往该网吧时,在那里等候他们的却是公安民警。经审查,他们很快交代了短时间内连续作案20多起的犯罪事实。

全球头号网络老鸨在巴黎落网

2002年5月,43岁的玛格丽特·麦当劳刚刚走出巴黎的一家饭店,这位被指控经营世界最大连环网络高级卖淫集团之一的英国老鸨,即遭到警方擒获。

警察当场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中查到了一份妓女名单,其中年轻妇女450名,另外还有几名男妓。这些就是她向国际客户们推荐的“货物”,也是她的犯罪证据。

玛格丽特·麦当劳之所以能够经营国际化卖淫集团,这与她的个人素质不无关系。

她受过高等教育,能流利说出6种欧洲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无论从穿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上看,她都是一名成功商人。只不过,她经营的行业是应召女郎、“午夜牛郎。”

她居无定所,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使用的手机就有10部。她通过整版报纸广告和网络广告组建“环球妓女网”,向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的大老板们提供“坐陪人员”,她从中提取40%的佣金。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高素质”,最后也逃脱不了法律惩罚的命运。

正所谓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第八章 网络陷阱——五十步陷一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