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7762800000076

第76章 大爱共宇寰 (12)

2008年10月23日上午,四川省政府督察组对利州区澳援宝轮城镇清江大道、滨江大道、宝轮污水处理厂、宝轮中学综合楼、“爱心民居”工程项目进行了专项督察。2009年1月12日—13日,四川省港澳援助协调机制工作组深入利州区工农镇千佛村、三堆镇马口村、宝轮镇苍溪村、回龙村实地查看澳援“爱心民居”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并专项检查“爱心民居”工程项目补助金使用情况。2009年3月11日,四川省委第四巡视组、市(州)监督检查第四组检查了利州区澳援项目建设情况。2009年3月13日,四川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于伟带领省灾后恢复重建第五调研组深入澳援西湾爱心水厂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考察。

广元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和有关部门检查、督促、指导、配合,有力地保证了澳援项目的推进与实施。

国内各级媒体、社会各界对于澳门对口援建的广元市利州区都十分关注。2009年5月7日,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四川省作家协会承办的,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知名作家组成的“名家看四川·聚焦新家园”采访团,在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省作协主席阿来的带领下,深入利州区工农镇千佛村澳援“爱心民居”工程项目考察采风。2010年5月10日,人民网、中国广播网、浙江在线、大河网等20余家全国网络媒体进行重返灾区采访活动,到工农镇小岩村参观采访“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成果。

第八章 (1)

感恩中前行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就是灾区人民的风骨!即便脚下是废墟,灾区人民坚强地选择站立;即便前方是荆棘,灾区人民毅然地选择前行。汗水冲淡泪水,坚强走向自强,灾区升腾起浴火重生的无限希望!

——摘自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走过灾难的这一年》

“将所有港澳援助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成为一流的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向广大港澳同胞和灾区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在推进澳援项目实施中,利州区干部群众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在全省恢复重建港澳援助工作会议的要求,不遗余力地推进每个澳援项目,“5+2”、“白+黑”,是表明澳援项目组织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工作状态的常用词。

承关爱而奋起,感大恩于行动。浴火重生的利州人民,在建设新家园的同时,加快建设新产业、新园区、新农村、新景致、新生活……

铸就千秋精品

行走在利州区城乡间,眼前掠过的都是一幅幅青春健康的画面。曾经的灾难离利州越来越远……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等,每天的数据都在刷新,每天的变化都在震后的利州上演。

“一场惨烈的灾难,把全国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场伟大的援建,把澳门与利州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更把感恩、感动永远镌刻在了利州人民的心间。也正是澳门同胞的深厚情谊,让今日利州如此美丽。”这是面对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利州区发展改革局局长郑启洪充满激情的一席话。

为确保援助项目规范实施、高水平建设和保证援建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澳门特区和四川省双方建立的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援助项目管理制度,通过实地考察、评估论证以及磋商会谈等形式,双方共同研究援助项目推进实施中的问题;四川出台了《港澳援助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港澳援助项目审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通过各项制度严格规范项目的实施管理;川方协调机制吸纳工程、财物、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人员,建立了联合督查的监管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施工安全关和资金使用关。

利州区对应组建了澳门援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与省、市协调小组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坚持“程序不减、周期缩短”总原则,建立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凡属区内审批权限范围项目,一律实行绿色通道、零障碍制度:关联度不大的审批事项,一律实行并联审批,互为因果的事项一律实行限时办理。在澳门援建项目推进上,建立了“一个澳门援建项目,一名区级领导挂联,一个协调推进班子,一套推进指导办法,一项专项考评机制”的“五个一”推进机制,落实了政府、部门、项目业主三方联动的联席会议制度。在项目实施监管上,严肃项目工作纪律和制度,坚持项目工作问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施工秩序正常。各项目涉及乡镇和区级部门都分别成立了澳援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对澳门援建项目工作做到“四个到位”:项目推进中服务到位;建设人员关心爱护到位;援建工作宣传到位;援建项目的策划等前期工作谋划到位。

为确保“爱心民居”工程项目“能修好”,利州区专门成立了澳门“爱心民居”工程领导小组,围绕全区灾后重建总体方案,根据城郊、河谷地带、山区等三类区域的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制定了“爱心民居”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边远山区推行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建房;河谷走廊公路铁路沿线以一楼一底砖混结构为主;城郊地区以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砖混房为主。所有“爱心民居”宅基地都经国土、建设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评估,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规划建设部门按照《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设防标准,编制了《农村住房恢复重建通用施工图集》,共15类建房户型供建房农户选择。在山区大力推广建设抗震强、周期快、成本低的轻钢结构、木结构住房6万余户,既彰显了小青瓦、粉白墙、人字顶、木门窗的川北民居特色,又户均节约资金3万元。对建房质量全程监督,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爱心民居”建设第一责任人,集中安置点统一建房实行监理员制度;全区培训农房重建技术人员392人,抽派17名技术骨干到各乡镇(街道)巡回检查指导。

为确保群众能“修得起”,利州区及时兑现“爱心民居”工程项目补助资金。对住房重建涉及的林业、国土、建设等审批事项,一律实行费用全免、手续简化、集中审批。对因地质灾害搬迁异地安置的重建户,按每户5000元给予场平补助。对165户特困户住房重建实行“交钥匙工程”。区财政通过向信用社“存入担保资金放大10倍”的方式,为重建户提供贷款4.2亿元。同时,整合扶贫、移民、以工代赈、安居工程等项目资金支持农房重建。针对全区灾后重建全面铺开建材缺口巨大的情况,利州区成立了建材特供领导小组,建立建材特供机制,协助建材企业满负荷生产,同时抓紧新建16个砖厂、10个采砂点,增加市场供给。在机砖最紧缺的时段对外调砖给予0.1元/块的运输补助,全区累计外调机砖8100万块。

在实施重建过程中,利州区群众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各地集中安置点普遍通过群众“一事一议”决定建设模式、施工方案、资金筹集和管理等事项。白朝乡采取10~20户组成互助小组等形式,组织群众相互帮建,解决建设力量缺乏的问题。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的“马口样本”核心就是村民自主决策、“参与式”重建。龙潭乡将“民主管理”思想引入村道建设,创造了一个纯农业乡一年修建105公里水泥村道的“民主修路模式”。

为高质量建好澳援交通重建项目,早日让群众走上“致富路”,2009年5月9日,利州区交通局专门组织项目中标单位法人代表、项目经理、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公司负责人,召开澳门援助交通灾后重建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参会人员宣誓:把澳门援助利州区交通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灾后重建契机,把广元—天台山—三堆、陵江—宝轮快速通道、宝珠—清河公路建设好,向澳门同胞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利州区盘龙镇为如期完成6个村16个村民小组90户农房拆迁,保障澳门援建陵宝快速通道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了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熟悉农村工作的征地拆迁队伍,实行分片、分段、分村组、分户包干制。负责拆迁工作的干部不分节假日,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白天晚上,以攻坚克难的工作态度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

为搞好澳援教育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利州区教育局成立了澳门援建工作领导小组,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宝轮中学、城北职中、东城实验学校三所澳援学校均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坚持“节约每分钱,用好同胞的每分钱”,对建设资金、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进行全程监控。城北职中还特意聘请了具有综合甲级资质的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

利州区公安部门坚持“分内事情立即办、分外事情协同办、突发事情高效办、重大事情跟踪办、主办事情精细办”的服务理念,为澳援项目工程撑起“保护伞”。在澳援广元—天台山—三堆道路建设中,利州区公安分局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耐心细致教育群众,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陵宝快速通道涉及拆迁村民多、施工面大、过往车辆人员多,可能发生道路拥堵,影响道路通行和正常施工,利州区公安分局建立了专门的紧急处置预案,一有类似情况迅速处置。

利州区质监部门成立了保障澳援项目建材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服务澳援项目工作主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建材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赢保质量、创精品的澳援项目“质量战”。为从源头严把材料质量关,所有澳援项目工程均要求材料进场前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测,严格见证送检制度,不合格产品一律清出现场,尤其加强了对钢筋、水泥等影响结构质量的原材料的质量监控。

澳援项目的实施,给利州区带来的不仅是城乡各方面条件的显著改善和有效提升,在思想观念、理念方法、工作作风上也强烈冲击着利州区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尊重契约’、协议‘零变更’等理念,对我们今后以更加科学、更加严谨、更加务实的态度做好项目工作的各个环节带来深刻的启示。”广元市利州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张玉全深有感触。

利州区发改、财政、民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始终把“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作为工作基本原则,制定了《灾后重建澳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出台了“八个严格”,确保澳援项目规范推进、安全推进、高效推进、廉洁推进。利州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区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定期听取澳援项目资金监管情况汇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各乡镇、街道澳门“爱心民居”工程受援户及援助资金发放情况全部公示。区民政局统一制作了“爱心民居”标志并逐一编号建档。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坚持资金到哪里,审计人员就跟到哪里,发现问题,不查清不放手,不整改不放手。相关单位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公开项目、资金和物资台账,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2009年7月6日,四川司法厅纪委副书记谭孝之带领省巡视组督查利州区城北职中、东城实验学校澳援项目实施情况后评价:“利州区澳援项目工作主动性强,工作开展得高效、有序,展示了利州区人民对澳门同胞的深厚情谊。”

点燃希望之火

如今,走进利州,走进这片浴火重生、焕然一新的地震灾区,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振奋、让人慨叹:新的村庄、城镇、校舍、医院、敬老院、公路、大桥……拔地而起,曾经饱受地震之苦的老人和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随着澳援交通项目、城镇市政设施项目的推进,利州区城乡基础条件的显著提升,一批新产业、新园区已逐步建立起来……

广元市和利州区在澳援陵宝快速通道沿线布局了广元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园区、石龙工业园区、下西物流园、陵宝物流带、宝轮硅产业园,在澳援广元—天台山—三堆公路沿线布局了回龙河工业园、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堆建材产业园和白龙湖无公害水产养殖园。在澳援城镇市政设施重建项目所在的宝轮镇、盘龙镇、大石镇布局了广元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广元医药工业园、大石工业园和大石现代农业示范园。

位于宝轮镇的广元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是广元迄今为止投资额度最大、产值最大、解决就业人数最多的工业园区项目。园区由广元市利州区与广东投资者合作建设,建设规划用地4000亩以上,一期项目用地2500亩。其中,织布漂洗区用地1000亩(含供水与污水处理厂),服装加工区用地1000亩,西部服装物流配送中心和办公生活区500亩。园区集群式承接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预计可引入约30~50家企业,企业投资总额为50~60亿元人民币,产值总额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实现年税收3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约3万个。2010年5月合作双方签订协议。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