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衢州市的经济实力与省里其他地市比较还不是那么强,但是最近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财政实力也在逐年增强,我们有信心也有这个能力承担一部分援建任务。而且衢州市的民间抗震救灾捐赠非常踊跃,社会各界的捐款达到了5600多万元,捐物500多万元,全市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600多万元。如果从人口总数、党员总数、收入水平与捐赠总数的比例来衡量,这是非常高的。更重要的是,对口支援灾区,能够更直接地把衢州人民的这份爱心传达给灾区群众,参与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和学习灾区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对加强干部教育,加快衢州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很好的动力。”
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了衢州市的请求,并将原来未安排援建任务的丽水市、舟山市也纳入了对口支援青川县的规划之中。根据这些市的自身优势,有选择地安排了地理条件相近、便于扶持灾区产业发展的乡镇。同时考虑到衢州等市财力的实际,只安排这三个市各自承担一个灾区乡的重建任务。
2008年7月,浙江省39个指挥部,332名援建干部、12000多名建设者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和5100万浙江人民的嘱托,千里驰援,奔赴青川,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投入资金最大、参与人员最多、建设标准最高、推进速度最快的跨省对口支援行动!
2008年7月4日下午,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在青川县委大院挂牌,成为全国援建队伍中第一个挂牌的指挥部。7月27日,全体指挥部成员进驻青川。
第一章 (2)
2008年8月18日,嘉兴市援建指挥部在青川县房石镇挂牌,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在青川县挂牌的市级指挥部。
“穿军装、住板房、吃食堂”、“四四五”、“5+2”、“白+黑”,如果要问什么是援建生活,到浙江援建的所有指挥部的援建人员都会给出以上的答案。
浙江省39个指挥部覆盖青川县城全部和36个乡镇,并根据2007年各有关市县(市)地方财政收入状况,规划重建任务。各指挥部设置的主要部门有:项目规划组、工程建设组、产业发展组、资金管理组、综合协调组等。
2008年9月16日,一场秋雨悄然而至。39个指挥部100多名正副指挥长,冒雨汇集到县城乔庄参加“奋战1000天,共建新青川”誓师大会。在雨中,迷彩服与红色的安全帽格外醒目。
浙A、浙B、浙F、浙G牌照的车辆艰难地穿行在青川的每一个乡镇,身穿迷彩服,讲着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台州口音的普通话,头戴安全帽的援建大军成为青川灾区的一道独特风景。
“为听从召唤而来,为援建干事而来,为学习提高而来,为灾区奉献而来,为浙江争光而来。”指挥长谈月明这番充满激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援川干部的心声。
在许多援建人员的名片上都写着这样一句话:“浙江人民始终与青川人民心连心!”
初到青川
在这次援川之前,绝大多数援建干部并不知道广元,有的还以为是“广安”。所有的人在被正式确认为援建人员后,都尽快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查询了解过广元和青川的灾情,他们第一次真正踏上灾区的土地,特别是到达各自所对口援建的乡镇时的情景,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温州援建青溪镇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说,虽然来灾区都早已作好心理准备,特别是过艰苦生活的准备,但灾区滑坡、塌方、泥石流、堵路、缺水的状况还是令他们始料未及。前半年用水靠接雨水,洗澡到浑浊的小河沟,甚至到了11月份还用不上热水,常常是咬紧牙关用凉水冲澡。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启龙回忆说,刚来时,为了给每一个队员配一个洗脸盆,他居然跑遍了整个青川县城,外加三锅乡25公里多的山路,才凑齐了花色样式大小不等的20个脸盆。
永康市援建骑马乡指挥部指挥长陈振产说,2008年8月29日挂牌后,他当晚就住在板房里,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厕所,晚上蚊子一团一团地扑过来,幸好当地老乡送来了蚊香,那可是老百姓自己都舍不得用的宝贝,这让他很感动!巧的是,当天晚上就发生了一次余震,轰隆隆的响声,震感明显,所幸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有惊无险。
宁波指挥部茶坝分部指挥长马百壮说,茶坝乡场镇周边海拔有1300多米,是典型的小盆地气候,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晚上寒气蚀骨,睡到天亮手脚都是冰凉的。血压升高,关节酸痛是常有的事。
宁波指挥部乔庄分部林海康说,2008年9月去宁波第一次招标,早上7点就开车出发,8点半到七佛乡就遇堵。因为前夜余震又下雨,山体滑坡的土石方有好几千立方米,他们正准备调头返回乔庄,不料后面的山体也塌下来,只好在车里困着等公路部门抢修,一直到下午6点路才通行,到成都已经是晚上11点多。由于初到灾区经验不足,车上没有备干粮,4个人只好挨了一天饿。
舟山市援建红光乡指挥部指挥长王飞跃说,2008年9月23日,刚到红光不久,下了很大的雨,他和时任红光乡党委书记陈东到乔庄开会。陈东在前面带路,王飞跃的车紧跟其后,刚刚冲过一段路才两三分钟,山上泥石流倾泻而下,一行人都有死里逃生的感觉!东河口到红光乡有3公里烂泥路,只要一下雨,泥石流、滚石就完全阻断通行,进不去也出不来,板房也常成汪洋。副指挥长林伟国援川前是舟山市政园林局的副书记、副局长,学工民建专业的,在板房里尝试做了一道防洪墙。从平静的舟山到余震不断的红光乡,王飞跃他们真真切切体验到余震的威力,有明显震感的余震有200多次。因为经历太多,大家都成了预测震级的“专家”,凭感觉基本能判断出震级。
富阳市援建建峰乡指挥部指挥长赵立群说,青川湿度大,板房透气性差,碰到汛期和雨季,衣服被子全是霉臭味,床下的木板还生出密密的菌菇,就连皮夹里的钞票,也长出了青花……
余杭区援建白家乡指挥部沈高祥是杭州市援川干部中年龄最小的,入川时新婚不久。他来到青川白家乡援建地,第一天就遇上停电、停水、下大雨,给了他们一个“见面礼”。
嵊州市援建苏河乡指挥部指挥长商肖城说,从嵊州出发赴青川,山里山,湾里湾,经过25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才终于抵达苏河乡。
傍晚,商肖城他们来到苏河乡驻地,这里的地形地貌类似嵊州的通源、雅璜,乡政府驻地只有17户人家。据说这里地处地震断裂带,乡政府驻地的房子大部分倒塌,中心学校已成危房,有待重建。当时已建成板房学校,正常开学;乡党委政府和先期抵达苏河的嵊州第二批医疗人员在板房中办公;大多数泥房和兔舍等生产用房已经倒塌或严重受损,很多村民尚在帐篷中生活……9月,正值青川雨季,刚来几天,连续三天大雨,板房内积水严重,没几天床垫就发霉。
瑞安市援建桥楼指挥部副指挥长叶蔚说,刚来头半年,饮食完全不习惯,卫生条件也不好,他基本上处于较长时间的腹泻状态,板房又没有厕所,要穿戴整齐地到较远的简易公厕去,根本睡不上一个好觉,人也瘦了10多公斤。
对所有援川人员来说,到灾区饮食要过麻辣关,人际交流、工作对接要过语言关,还要过沿海城市和内地山区的工作节奏差异、观念碰撞关。在灾区工作对援建干部的应对能力、身体和胆识都是一种考验和锻炼。
迥异的生活、工作环境,没有令援建者胆怯和退却。他们主动适应、自我调适、甩开臂膀全身心投入到大援建之中……
合力建设新家园
灾区人民的乐观坚强深深感染着援建人员。温州指挥部副指挥长朱三平说,来到灾区,虽然老百姓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并不颓丧,也没有多少悲苦的表情。
马百壮说,青川受灾之严重,条件之艰苦,确实超出想象。但干部群众的坚强也同样令人感动。时任茶坝乡党委书记张元军的妻子是青川畜牧局工会主席、计财股长,在地震中遇难,留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他当晚安葬完妻子,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就赶到茶坝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赵立群说,他们来援建,辛苦只是这两三年,这里的干部群众已经辛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的收入很低,但大家还是在努力工作,心里很感动。
商肖城回忆道,苏河是“5·12”地震的重灾乡,绝大部分民房已经倒塌或成危房,乡干部基本“无家可归”。党委书记赵毅住板房,乡长都卫东全家住在帐篷里,工会主席刘继品在地震中失去双亲,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地震后一个月内都没有回家。
宁波市援建瓦砾分部副指挥长王闰清说,在他入川之前,他从史料中看到的关于“川魂”的故事让人感慨——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广州遇到清军强烈抵抗后,从海上攻击舟山、定海(今镇海)。清政府组织各路军队驰援浙东沿海,其中就有一支来自北川、汶川的近2000人的川军,等他们到达浙江,舟山、定海已相继沦陷,这支川军就参加了阻截英军北上的战斗。他们作战顽强、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副将朱贵指挥的大宝山保卫战中,由于双方武器装备悬殊,绝大部分川军英勇战死,后来幸存者将死难战士的辫子割下,带回老家,做成一个辫子塚,让他们魂归故里。
另一个故事出自《川军》一书,1937—1938年数十万川军为民族大义,毅然出川抗日。七七事变爆发,国民党中央军节节败退,川军将士闻讯请缨,在刘湘、邓锡侯、孙震、王铭章等川军将领的率领下,穿着单衣、草鞋,带着川造的“单打一”步枪,分北路和东路万里驰援华北,去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但由于战事吃紧,队伍尚未在许昌集结,更没有更换装备,先遣部队就位后立即奔赴晋东娘子关前线。由于首次与日军交火和装备悬殊,川军41军122师伤亡惨重。太原沦陷后,国民党军队弃守山东,日军轻取黄河天险,徐州危在旦夕,川军被编入第五战区,归李宗仁统一指挥。滕县保卫战一役,122师几近全军覆没,中将师长王铭章等人突围失败,为国英勇捐躯,但为此后的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的战机。在台儿庄战役前后,第二批出川抗战将士又迅速组织起来,从巴山蜀水冲出夔门……据统计,在八年抗战期间,地处大后方的四川全省,出川抗战将士阵亡、负伤、失踪共计64万多人,占全国抗战军队的五分之一,为各省之首。
王闰清说,“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灾区人民顽强拼搏,团结一心,自救自强,短短100多天时间,已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
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彰显着四川精神!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亲临灾区,感受灾区,特别是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见证灾难,激励人生,许多援建者更是获得了一种拼搏进取的力量。让青川人民早日享受到援建成果,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第二章 (1)
前方一团火
“司令部”之夜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是各市地、县援建指挥部的“司令部”。援建工作怎样开展,援建项目、资金如何调度安排,援建队伍怎样管理,质量、进度如何保证等一系列的问题,是“司令部”这个核心面临的课题。指挥长谈月明尽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但灾区援建对他来说,对所有援川干部来说,仍然是一个新课题。
谈月明说,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困难特别多,条件特别艰苦;18个省市对口援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浙江援建的质量进展成效,援建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青川人民的期望,浙江人民的嘱托等等,都让谈月明和他的战友们倍感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神圣。
2008年7月27日,指挥部全体成员进驻青川当晚,板房里灯光通夜未熄,第一次党委会召开,围绕对口支援任务,领导班子进行分工,对内设置部门细化职责。
省援建指挥部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指挥长、党委书记(兼)领导省援建指挥部及党委的工作,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党委书记(兼)工作。
谈月明:领导省援建指挥部及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援建资金方面的工作。分管资金管理组。
赵克:负责党务和干部管理工作,负责智力支援工作,负责后勤管理、接待联络和宣传报道工作。分管办公室、综合协调组。
周华富:负责规划工作,负责援建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的相关工作,负责项目前期推进工作,负责研究提出项目管理模式。分管项目规划组,协助指挥长分管资金管理工作。
潘晓波:负责产业重建工作,负责浙商来广元的投资工作,负责浙江援建工业园区的推进工作,负责协调就业、劳动力培训等工作。分管产业发展组。
蔡刚:负责重点项目的招投标、监理和建设推进工作,负责协调援建项目的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工作,负责安全生产和统计汇总工作。分管工程建设组。
孙贤龙:负责广元市委、市政府有关浙江援建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