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湖州援建队伍进驻马鹿,新鲜事是一件接一件。
由湖州市德清县援建的楼子乡小学于2009年5月27日竣工,6月1日交付使用,是浙江援建青川县交付使用的第一所重建学校。说起楼子乡小学,还有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气温急剧下降,指挥部驻地停电。指挥长方凯半夜被冻醒,起床准备倒杯开水,结果水杯已经被冻住了,用力一拧,杯子破掉,碎片划伤了手掌。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方凯却睡意全无。他想到了楼子乡小学的孩子,仍然在板房里上课……方凯彻夜难眠。德清援建指挥部全体人员立下誓言:抢抓进度,及早让孩子们搬进新学校。楼子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大型车辆根本开不进去,学校施工所需的钢筋都是9米长,很难运进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建学校的抗震性能,钢筋既不能提前截断也不能折弯,保证其强度不打折扣。楼子乡小学的施工单位派人站在运输车上,运输车转弯时把钢筋头搬向和弯道相反的方向,转弯后再搬回来。就这样一点一点把钢筋运进去。20吨钢筋光转运就花了近一天的时间。
以下是七佛乡中心小学石碑上的一段文字:
重建记
七佛乡中心小学于公元一九四一年始建大佛滩,名曰昭化县凉葛区完全小学,一九九六年迁建礼拜寺,更名浙江物产七佛希望小学,全乡学子,求学于此,乐亦融融。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遭遇震灾,校舍受损,师生忧忡。困顿之际,浙江长兴,大爱无疆,千里驰援。斥资千万,是年十二月十六日破土重建于此,至翌年五月竣工。
甘棠遗爱,饮水思源。为弘扬长兴之善举,以德昭后世,勒石以志。
青川县七佛乡中心小学 敬立
公元二零零九年五月十二日
湖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李全明说,修建马鹿中小学校简直是以分秒来计算时间的。在工程的尾期,指挥部的所有人员晚上和工人们一起贴瓷砖,搞卫生,5个人全累倒了,输完液后继续上工地。学校的最后一块草坪是9月1日早上7点完工,8点就迎来第一批上学的孩子。
马鹿中小学因工程建设质量好、品位高获得四川省“天府杯”金奖。连浙江省教育厅的同志都感慨地说:“浙江最好的学校建在青川。”
风景不仅在学校,凡是到马鹿乡的人,一定会被那一片片壮观优美像白色毡房似的大棚蔬菜基地深深吸引……
湖州援建的马鹿乡、七佛乡和楼子乡财力都非常薄弱。李全明说:“在灾区援建,建一所学校、修一条路是义理之中的事,但灾区怎样发展,老百姓的钱从何而来,这是更重要和长远的事。”
马鹿乡地处青川南大门,距县城约50公里,湖州市援建指挥部把这里定位为新县城的蔬菜基地。
马鹿大棚蔬菜示范基地项目是由湖州援建的青川县第一个落地的产业项目。湖州派农业专家长驻基地,并提供新品种引进、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智力支持,建成大棚180个。钢管大棚采用先进的宽门、斜拉撑、双卡槽、半自动卷膜结构,具有坚固性好、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适于机械化作业等优点。
基地采用政府引导下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社在湖州援建指挥部的帮助下,逐步承担起种植技术培训指导、新品种引进、品牌培育和对外销售工作,经营户负责蔬菜种植。2010年春季蔬菜和水果引进了小黄瓜、樱桃番茄、西瓜、黄樱椒和鲜食玉米等新品种,产品5月初上市,6—7月进入盛产期,经济效益可观。基地建设共流转土地90亩,每亩租赁费1200元;经营户用工40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出租土地户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
“7·16”特大洪灾时,青竹江马鹿段水位跃至历史最高纪录,大棚损失80%。基地防洪堤四处被冲垮,基地内排灌系统、道路等基础设施系统损坏严重,134个大棚被毁,大棚蔬菜全部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250万元。这次特大洪水对大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人们叹息、痛心之余,湖州人争分夺秒,加快重建,下面的时间表,彰显着“湖州速度”:
7月16日中午在现场清点、记录大棚设施和蔬菜的损失情况。下午召开会议,专门成立了大棚重建工作组,明确要在8月上旬完成大棚基地恢复工作。16日晚就与蔬菜大棚供应商联系,定购90套钢管大棚,要求公司尽快派遣熟练工人赴川。
17日—19日,组织100多人,对受损大棚进行拆除。19日,首批大棚安装工人到达,开始进行大棚受损组件的整理和维修。
24日,第一批60套大棚组件到达。到26日,已完成57个大棚钢架结构的搭建。落实专人,组织经营户进行生产自救。
25日,180个大棚种植所需的种子、高温育苗所需的遮阳网、喷灌设备和营养块已全部到位,为抢季节育苗种植创造了条件。同时,组织经营户利用未损大棚进行下季蔬菜的播种育苗工作。
其间,7月18日,湖州市委市政府慰问组及农业专家赴青川慰问指导;21日,基地恢复所需的种子和设施全部到位;8月5日完成了全部大棚搭建;8月8日大棚全部种上蔬菜。
重建后的大棚蔬菜基地,新增喷灌设施,加高防洪堤,完善排涝系统,大大提高了大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种植的秋季蔬菜在9月产出,每个标准大棚产值在5000元以上,经营户纯收益超过2500元。
短短半个月,180个大棚在洪水肆虐过的地方再次建起,让马鹿乡老百姓惊叹:奇迹!
在这些奇迹背后,湖州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马鹿乡的山山水水会铭记。
李全明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初次交谈甚至觉得他还有些腼腆。
2008年9月18日,正当李全明准备带领湖州市援建指挥部一班人赴川援建时,76岁的父亲因肺结核、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住进医院,医生已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一边是病情危急的父亲,一边是处在“非常时期”中的灾区群众,李全明强忍泪水,按捺伤痛,给家人作了安抚交代后,与18位湖州男儿一道踏上了援川之路。
而另一位湖州男儿张启标的事迹,更是让青川、让广元和灾区人民感动。
在湖州中心医院17层的一间病房里,躺着一位40多岁的男子,床头挂满了药瓶。一阵急剧的喘气,顿时使他满头大汗,可他手里却拿着一份图纸,还在琢磨着什么。妻子邹玲站在旁边,一副无可奈何的神色。一位护士走进来,没收了他手中的图纸,小声地说:“张工,你得好好养病。”
见图纸被没收,那个叫张工的男子急忙示意妻子把病床摇起来,然后轻叹了一口气。
张工叫张启标,是湖州交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湖州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二级注册建筑师。
张启标1962年6月出生于湖北,1983年6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200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6月前在铁道部大桥谷城桥梁工厂从事施工管理,任副总工程师。
2001年下半年,张启标被湖州市交通规划设计院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后一直在湖州市交通规划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任副总工程师。2008年9月聘为总工程师,11月赴四川青川县马鹿乡参加援建工作,任湖州援建青川马鹿乡工程建设组副组长。
2008年6月4日,张启标就随省交通厅组建的抗震救灾小分队来到四川,作为桥梁专家的他冒着余震对青川、剑阁、元坝等地的桥梁作地震损毁鉴定。
6月8日,正是全国普通高考的日子,张启标的女儿张婧怡在这天也走进了考场。张启标曾经答应过女儿,要陪她参加完高考。
张婧怡说:“当初,我也不理解爸爸的行为,但后来想通了,理解爸爸去灾区的初衷,因为灾区的人民需要他。如果我不参加高考,也许会与他一起去灾区。”
在四川,张启标奋战了14个日夜,总共鉴定桥梁52座。剑阁县柳沟大桥在地震中半边开裂,而且已经倾斜,又是国道桥梁。县里当时建议封掉。张启标却说:“暂时不能封,可以临时通行。”作出这样的决定,张启标要冒极大的风险,因为一旦救灾车辆上桥遇上桥体垮塌,他便可能成为千古“罪人”。剑阁柘坝大桥在地震中,发生了扭转破坏,剑阁县交通局提出不中断交通。但张启标检查后,当即把柘坝大桥定为危桥,立即中断交通,加固处理。实践证明,这座桥经当地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后,张启标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得到了交通部的认可。
张启标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做一名援建者。
2008年8月,湖州要选派援川干部,张启标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泛起了波澜,他主动递交了申请书。9月中旬,张启标的申请被批准,但根据指挥部的统一要求,他被安排在第三批入川,即2008年12月入川。
按理说,张启标不是湖州本地人,他是湖州交通设计院引进的高级人才,可以不参加援建工作。
第三章 (10)
张启标刚到马鹿乡的湖州市援建指挥部时,被安排参加马鹿乡灾后农房重建工作。衡柏村鲜家盖社是马鹿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半以上的房屋倒塌,其余的都已成为危房,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才能再修建农房。规划是张启标的强项,他实地勘察后,发现以前的房屋建造结构混乱,重建时必须打乱以前的格局,让重建的农房既美观大方又坚固结实。
老百姓听说要重新规划地基,就有些人站出来反对。理由是社里每家每户的宅基地和自留地的面积各不相同,如今要打乱重新规划,面积和位置都会发生变化,有的人认为自己会吃亏。张启标用最通俗的话语向老百姓解释:“我们先规划你们的房屋占地。什么叫规划,打个比方说,你们每家的房子造好,怎么摆放家具,怎样摆放得好看,这就叫规划。我们这样规划,就像你们所说的看风水一样。只有把风水看好了,才能修建房屋。我们来规划,就是这个道理。”哦,原来是这样,大家纷纷说:“张工,我们都听你的。”
在农房重建中,张启标操心的还不止是规划。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张启标每天起早摸黑到现场督导。但当地老百姓的作息时间是早上8点30分,下午2点30分,晚上6点。张启标说,这样慢悠悠是不行的,要求大家都和他一样统一时间,便于工作。奇怪的是这次居然没人反对,村民们说:“人家张工是来帮我们的,都这样尽心努力,我们自己的事还有啥可说的呢?”
马鹿乡属于山区,这里的地质构造比较奇特,与浙江大不相同。农村的房屋建造与江南的房屋有着很大的差别。过去这里的农房都是依地形而建,很随意。现在重新规划后,既要保证房屋的通风,还要保证房屋的采光条件。
在质量要求上,张启标也绝不放松,要求村民必须用搅拌机,要有配比度。张启标说:“这是老百姓自己的路,应该修好一点,管长久一点。”有的村民不懂技术,张启标就手把手教他们怎样开机器、调配比。“张工很精细,少一铲都不行。”有村民回忆说。
大地震过后,灾区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张启标主动到农户家了解过冬的情况。在去枫林村的路上,车子行驶到一个急转弯的山坡时,司机发现前方路上堆满余震时落下来的大石块,汽车根本过不去。张启标让司机把车子倒回去,自己则从石头缝中间穿过去。
在走访中,张启标发现老百姓冬天喜欢烧树疙瘩烤火取暖。这是老百姓多年的习惯,要一时改变可能较难。张启标观察到人们在烤火时,都把门关起来,这样最容易引起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张启标向指挥长李全明建议说:“我们要积极宣传老百姓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知识。另外,有些房屋应当加固,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安全的冬天。”
“如果不是指挥部的讲解,我们还不知道烤火也会中毒死人。”衡柏村的村主任鲜正义说,“以前,我们只知道天冷了就烤火,现在才明白,烤火也有很多学问。”
马鹿乡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通村公路。湖州援建指挥部规划了跃进、衡柏、茶溪、陇溪、沙石、高石、何家等村的六条公路和五座桥梁工程。
张启标是这些道路和桥梁建设的主要成员之一。其实,在刚来马鹿乡时,张启标就已经从省援建指挥部那里拿到了相关通村道路的文件,并开始调查和做前期工作。
从马鹿乡到衡柏、陇溪、枫林三村,要过一条小河,一旦遇到雨天,这条唯一的通道就会中断,当地老百姓来指挥部请求修建一座桥。张启标到实地进行多次勘察和走访后,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涵管桥。当地老百姓却不同意,说洪水太大,涵管桥抵挡不住,应该修一座大桥。
“作为专业人员,我们修桥铺路,首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看的是这桥和路的用途。如果这条路或者桥只供几人或几百人通行,盲目贪大,就浪费了资金、人力、物力。”张启标说出自己的观点。他进一步解释道,“如果修成永久性的桥,要花60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可以把这些钱用在其他项目上,比如修路、产业援建等。”
经张启标这么一解释,老百姓恍然大悟。李全明听后,也非常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