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青川工业企业,可谓是“全军覆没”,没有一家能正常生产。浙江省在援建中,制定了《浙江省援建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业企业实施方案》,根据灾后生产力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业主投资经营为主体,辅以援建帮扶,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两高一低”型、龙头带动型企业加快发展,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目前,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已重点扶持了川珍实业、电解锰、白龙茶叶、蓉成制药等18家发展势头好、就业岗位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
青川震前共有工业企业178家,其中规模企业23家。通过浙江援建的倾情帮扶,到2009年3月已恢复生产60家,恢复面积达90%;23家规模企业已有21家恢复生产,恢复面达91%,已恢复的企业产值、利税均实现了大幅增长。新建砖厂及建材企业62家。
2009年5月15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青川考察灾区城镇及民生项目重建时高兴地说,青川县产业恢复发展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扎实推进,原有的企业和产业恢复发展得很好,这是全省其他地方不能同日而语的。
浙江省在援建青川商贸流通业中,重点抓好农业生产资料和灾后重建急需的建材等生产资料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1877万元建成了青川县综合物流中心。投资1000万元在北井坝建成1440平方米轻钢结构的大型超市1个,已累计投资3990万元建成了开元农资批发市场、县城建材市场等7个商业项目。
2008年11月12日,在“5·12”地震后仅仅半年,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就建成开园,这是汶川地震灾区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
2009年11月15日,由浙江省全额援建的青川县地震遗址博物馆开工,吕祖善、蒋巨峰等为博物馆奠基。这也是汶川地震灾区第一个地震博物馆。博物馆的入口处设计了冥想厅,依次进入为灾难厅、自强厅、大爱厅、重建厅、科普厅;设计有情景体验剧场。蔡刚说:“要让人们在参观地震博物馆时,对历史了解、还原和联想,除了要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共鸣,对未来充满希望。”
见证:“人与自然之间特殊情况下的生死考验。”
再现:“人与人之间天灾灭顶时的同心合力。”
感悟:“人与自然在涅槃重生后的和谐共生。”
浙江产业援建注重抓好青川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围绕特色产业,按照产业发展和援建项目需求,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杭州市指挥部举办了泥瓦工劳动技能培训;温州市援建指挥部专门邀请温州市经济规划院两位院长、博士给青溪全体村镇干部做经济社会发展的讲座,并通过镇有线广播组织村民收听。浙江各市县援建指挥部已为青川培训劳动力5345人;启动智力类援建项目,在青川县曲河乡举行了首期大鲵养殖技术“明白人”培训,三个班共培训150人;围绕解决就业建平台,建立了浙江—青江对口就业援助工作协调制度和浙江—青川劳务信息平台,抓好对口就业援助工作;围绕劳动力转移抓推荐,2009年省指挥部、省就业局组织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和台州的49家知名企业组成招聘团,先后在青川、广元举办了3次现场劳务招聘会,提供了6400多个就业岗位,与1300余名应聘者达成意向性协议,当年共安置6400名青川县人在浙江省内就业。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产业发展组孙海浩说:“浙江就业部门已到青川县、广元市现场招聘7次,为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
产业领跑,发展起跳,浙江援建不仅是真金白银的巨资投入,更是把灾区带入以提升发展能力为重点的新阶段。
“美丽乡村”不是梦
如今,走进灾区,走进青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优美的是社区,最坚固的是学校,最满意的是群众。
青川,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巨变。
青川,正成为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的聚集区、示范区。
第二章 (8)
站在青竹江对岸,远远就会看见一幢幢青瓦白墙、木栏花窗的民居,掩映在绿树和田园中,这并非世外桃源,而是青溪镇阴平村的村景村貌。阴平村距青溪场镇1.5公里,因阴平古道而得名,是三国时期囤粮之所。阴平村曾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在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的倾力打造下,如今,阴平村已经是四川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是浙江援建的一张亮闪闪的名片。
阴平村建设起点高,不仅改路、改水、改厕,绿化、净化,还包括排污、供水,引溪水入园等。指挥部还请温州旅游专业人员为村民培训,组织村民到成都参观学习农家乐的经营管理。
三年前开始从事农家乐经营的赵永鸿对今后的生活前景非常看好,“环境好了,设施齐了,耍的多了,生意自然不愁。”2009年靠旅游接待收入20多万元,阴平村闫家坝社65岁的闫兴元自豪地介绍:“变化太大了,自行车换成摩托车,摩托车换成小汽车,沼气家家都有,化粪池三户就有一个。温州市援建指挥部不仅为我们改房修路搞绿化,还牵线搭桥揽生意,确实是真情援建、用心援建、长效援建。”
2009年5月以来,青溪镇就已经新发展农家乐近30家,接待游客近10万余人次,并吸引了国外游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温州长效援建思路初见成效。
浙江省在援建中,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乡村。将“千村整治、万村示范”的成功经验引入青川,投入3亿资金,以“十镇示范、百村整治”为切入点,与青川县携手推进以“五改二治”(改房、改水、改厕、改线、改路,治污、治乱)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风貌打造和美丽乡村行动。大院、观音店、石坝、红光等36个场镇面貌一新,枣树村、凉华村、砂石村等100个村庄基本达到了环境美、卫生洁、人居好的要求。
打造一批精品线路,按照“设施齐、配套好、环境美”的总要求,新建了江边二村、浮寨村等133个示范村。重点建设金子山—竹园—关庄,乔庄—三锅—青溪和乔庄—板桥—木鱼3条线路,青川县公路沿线安置农户达到总数的64%,灾后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
马鹿乡砂石村4组村民徐开富说,湖州援建指挥部为村里安上节能路灯,修建垃圾池,村里80%的农户都用上了沼气。
宁波援建黄坪分指挥部指挥长孙建平说,入川援建以来,感觉最难的工作还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拆除过渡房、危旧房的工作。
“两房”的难拆,有种种原因:有的农户永久性住房建设启动晚、速度慢;有的农户想占着有利地块,把过渡房移作他用;有的因为危房拆除难度大,缺少人手迟迟不动;也有极个别人故意不拆,把拆房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
孙建平说,如何尽快拆除过渡房、危旧房,确实让乡里与指挥部大伤脑筋。
在一次全乡干部参加的专题会议上,孙建平提出了“用心工作法”。对有思想情绪的农户,不能像过去那样一阵风似的人到场就行,要用心摸清每户没拆的具体原因,耐心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手段,做好疏导工作。
这一招还真有效。到晚上11点左右,指挥部各路人马风尘仆仆地赶回乡里,同时也捎带回一连串的好消息:解放村告捷、建设村告捷、枣树村告捷……
第二天一早,到了具体抓落实的时刻,孙建平与几个乡干部一起第一站来到场镇上。
场镇上的五户人家昨天已基本同意拆除自建棚,只是有两家还需要在自建房里整理一间临时住房。昨晚孙建平联系好的两名工匠已经到场,按照既定方案立即开始腾房抹墙。有一位叫岳兴财的老大爷的猪圈,因还养着一头过年猪,没有地方腾挪,无法拆除路边的圈道。拆除似乎又有点卡壳,孙建平灵机一动:“如果我买了你的猪,你拆不拆圈?”
“卖了猪,我马上就拆圈。”岳兴财说。
“好,一言为定。”孙建平用稍高于市场的价格买下了老人的年猪,差价就算是对老人支持工作的补偿。
犯难的问题立马得到解决。
沿着剑青公路上行,孙建国一行来到解放村田坝里社。公路对岸五户人家的七间危房已经破败不堪,瓦不遮椽,着实大煞风景。反反复复做了多次工作,最后建议拆了危房后在原地新建鸡圈,给予享受建鸡圈的一切优惠政策。孙建国他们到达时,有两户已经在动手拆房。蹚过溪流,走进了几户农家,再三关照他们要注意安全,并承诺今后建起鸡圈,援建指挥部还可以为他们发展土鸡养殖提供帮助。在场的主人很感激。
孙建国说,看着渐渐变得整洁、美丽的小山村,感觉辛苦没有白费,心里涌起了丝丝暖意。
在青川,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乡村百姓,不论是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还是数年来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的人,大家感受最深的是,浙江两年的援建,青川加快发展至少20年!
两年来,与援建干部朝夕相伴的青川当地领导干部对浙江干部理念、作风、能力有很深的体会。
县政协主席党兴谷说,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在整个四川灾区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一个班子。浙江援建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攻坚克难、特别无私奉献、特别优秀的团队。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提出了“科学、惠民、高效、安居、产业、智力、生态、廉洁、安全、精神”十大援建的理念,最早提出产业援建和全面援建。
浙江援建既是大手笔,又注重小细节。不仅给青川带来了大量的物资、资金、技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机制,这是让青川人受之无穷的宝贵精神财富。
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说,温州指挥部自进驻青溪镇对接以后,当地干部感到明显的差距。除了本身的地域差异和观念差异以外,双方干部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什么容积率、绿化率这些专业术语闻所未闻。怎么办?“学习,抓紧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缩短与援建干部的差距。”
“温州援建青溪,更重要的是对青溪发展理念的引领和示范,青溪必须在理念和发展水平上向温州靠拢。”杨咏介绍,他们已将本土干部素质的提高作为对接的一个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木鱼镇党委书记冀泽林说,两年的援建,木鱼变化很大!浙江援建干部务实高效的作风在快速推进着木鱼的发展,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做工作,每个人都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困难和遗留问题常常是“事不过夜”。
冀泽林说,木鱼中小学和场镇建成之后,返乡的学生和居民不少,木鱼镇的人气更旺了。
大院回族乡党委书记王静林说,浙江干部做事大手笔、高效率、严要求。乡党委与指挥部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像亲兄弟一样相处,很愉快。
建峰乡党委书记姚义强说,浙江干部理念超前,工作节奏很快,定下的事想方设法都要完成,再苦再累精神状态都很饱满。在工地上,凌晨两三点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还在加班忙碌。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浙江人是怎样对待工作的,浙江经济文化为什么如此发达。
第三章 (1)
奇迹背后的故事
蔚蓝色的情怀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在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
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宁波对外开放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
也许,宁波的独特也注定了宁波援建的与众不同。
宁波指挥部53名援建干部是宁波市从11个县市区和10多个市级部门选派来的。宁波援建队伍的着装与众不同:工作服是蓝白相间的海军迷彩服;指挥部的名称与众不同,都是以受援乡镇来命名,如宁波市援建指挥部乔庄分部、茶坝乡分部、黄坪乡分部、瓦砾乡分部。
当然,最与众不同的是给他们的这份援建试卷。
“宁波援建与众不同,别人都已领到试卷答题快一半了,我们才刚刚领到试卷。”宁波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史济权说。
的确,对宁波人来说,青川县城乔庄的重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灾后重建时限发生了新变化。中央已明确要求“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国家发改委2009年3月23日的会议纪要中,对“两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重建任务”的时间界限具体要求是:从2008年10月1日起至2010年9月30日止。要求对口援建完成85%以上的实物工作量。
二是县城选址发生了新变化。2009年4月24日,四川省政府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县城选址和乔庄、竹园定位:县城原址重建,乔庄镇是青川县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贸重镇,竹园镇是青川县一级中心镇,青川县经济、教育、文化中心。
也就是说要在乔庄这座站立的废墟上建起新县城,时间算尽算满只有15个月!
而在乔庄,比时间更紧张的是可用土地特别少。1.1平方公里要容纳1.6万人,县城建设都是板房区、拆迁区,整个县城要腾挪板房9000多套,搬迁两万多人。
一夜之间,千头万绪,千军万马,所有的问题、难题都向宁波人拥来……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不眠……
宁波市援建指挥部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