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明白了诚信就是老实地说话、做事和做人。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习惯和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领会到了诚信的重要性,然后尝试着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渐渐养成诚信的习惯,并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消除一些错误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最终形成了诚信的个性品质。
一、从小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诚信不只是停留在认识层面上,而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从小养成诚信的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开始行动吧!
1.向榜样学习
生活中,我们的大部分学习不是直接去尝试探索、总结经验,而是通过更有效地模仿榜样的行为来完成的。模仿就是通过观察,有意或无意地仿效他人的行为。
被模仿的对象就称为榜样。例如:孩子想要学习烧菜,首先要先观察父母烧菜的方法;学生学习投掷铅球,首先观察体育老师的示范,等等。诚信也是如此。也许我们已经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但还不知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做到诚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该怎样讲话,如何去行动,然后试着模仿这些言行,在实践中感受诚信的力量,渐渐养成诚信的品质。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是与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人,我们的许多习惯都是通过观察父母而习得的。比如,我们看到父母和人打交道很坦诚,不说假话;他们说话算话,没有特殊原因从不迟到,等等。观察他们的做法后,我们就会学着他们的样子尝试去做了。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始创者、总经理奥尔森是美国大名鼎鼎的人物,曾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他总是要提到父亲,因为父亲用行动影响了他的一生。奥尔森的父亲奥斯瓦尔德是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工程师,拥有几项专利,后来成为一名推销员。
一次,一位顾客想从他的手中购买他推销的机器,但他发现这位顾客并不真正需要这部机器,于是他极力劝这位顾客不要购买,此事让他的老板火冒三丈,却为奥斯瓦尔德赢得了好名声。奥斯瓦尔德的诚实品德给了3个儿子巨大影响。他们都以父亲为榜样,诚信做人,全部成为有为的工程师。奥尔森在为人处世上就秉承了父亲的优点:办事讲原则,合作重诚信,在员工和商业伙伴中拥有非常好的口碑。
向榜样学习如何做到诚信,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①学会看。就是要观察心中的榜样具体是如何说话做事的。比如,怎么做到不迟到呢?是不是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每天制定好目标,目标要细化,按照要求去实施,不拖沓,立刻行动。又如,怎样做到信守诺言?看看榜样是不是许诺之前认真分析自己是否具备履行诺言的能力呢?答应过的事情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办到的?②亲自做。任何事情光看还不行,要亲自去行动。就像游泳一样,你站在岸上看,怎么也学不会,自己下水去试试。③用心悟。观察学习不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行为,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情景,作出合理的反应。这就要求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善于分析总结,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灵活变通地讲诚信。做好以上3步,也许你就清楚了该怎样去学习。
你想了解自己吗:找一找你的诚信榜样除了父母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哪些人最诚信?
想一想:在读书时代,哪些老师是最令你尊敬的?他们欺骗过人吗?他们说话算数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如何做到诚信的?还有同学呢?朋友呢?你最崇拜的明星讲诚信吗?他/她的优点是什么?思考完这一连串的问题后,你就可以尝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了:
2.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要向榜样学习如何讲诚信,并不意味着刚开始就要像他们那样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慢慢积累。正如我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说的:“一个人的信用可丧失于一朝一夕一语,但培养信用却要在平日里日积月累,而不能一蹴而就,故凭空一日取人信用是不可能的事情。”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小信诚,大信立。
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小事都是需要注意的。比如,生活上,不乱拿父母的零用钱,在他人面前说实话,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和朋友交往要坦诚,答应过的事认真办到;在学习上,如实交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等。在小事中实事求是,形成一种习惯,才有可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23岁的时候,在一个杂货店里当店员。一天晚上,他结算一天的营业额时,发现自己把零售了一点的一袋茶叶误作整袋卖给了顾客,于是连夜将欠缺的茶叶送到顾客家。顾客并不看重那一点点茶叶,却被林肯的诚实深深感动了。又一次,他不小心多收了一个农妇3美分钱,他晚上赶了6公里山路将这3美分钱退给了人家。林肯在一件件小事中做到了诚信。从此,那个杂货店声名远扬,很远的人都知道店员林肯是一个诚实的买卖人。林肯能够当选为总统,是与他从小事中树立诚信赢得大众的信任和支持分不开的。
如果小事中不能做到诚信,那么大谈诚实办事、诚信做人无异乎是建筑空中楼阁。小事不讲诚信,是无法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一名叫杰克的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完成了学业。他的学业成绩相当不错,德语很流利。毕业后,他到一些跨国企业求职,全部被拒绝。他最初以为是种族歧视,后来在最后一次面试失败后,他问该公司的人事经理其中的缘由,双方有了如下的对话:
“你们不录取我,是不是种族歧视的原因?”
“先生,我们不是种族歧视,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公司一直在拓展亚洲市场,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人。”
“那为什么不录取我?”
“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你共有3次逃票记录。”
“我不否认,但谁会相信你们就因为这件小事,而放弃一个你们急需的人才?”
“小事?我们不认为这是小事。”
除了以上这些外,像上课、上班这些小事情中都应该守时、守约。不要觉得上课或上班迟到几分钟没有什么关系,不要认为失约几次无所谓。其实,信誉和信任往往都是在一次小小的行为中建立起来的。从小事做起,方能养成稳定的诚信品质。
检测一下你的习惯:
按照下面的方法绘制一个简单的表格,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花几分钟时间填一下这个表格。然后想一想,自己今天的表现令人满意吗?明天应该怎样行动呢?每周将结果总结一次。把这当做一个习惯,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在表格上填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到最后,一旦发现你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就说明你已经养成诚信的好习惯了!
3.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诚信习惯的养成,除了要靠自我约束外,还要靠一定的奖励与惩罚。通过采取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我们可以逐渐改掉不诚信的毛病,保留诚信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的妈妈品行不好,经常教孩子撒谎,鼓励孩子占别人的小便宜。一次,父亲抓了几条鱼回来,母亲便让孩子去偷点油回来炸鱼吃。孩子照做了,母亲夸他真有本事。孩子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偷鸡摸狗,骗人钱财,后来就是抢劫杀人,最后被判了死刑。临刑前,母亲来看他,他说:“都是你害了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一些行为能否成为习惯被保留下来,取决于行为之后的结果。行为的结果往往影响着我们今后是否再做出这样的行为。倘若这种行为被奖励,那么我们以后可能会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它也就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如果受到惩罚,则会消退,我们就不会再做出这样的行为了。这个孩子的撒谎、偷窃行为不断被鼓励和夸奖,致使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偷盗成为一种恶习,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的错误行为不断得到奖励,最后养成了不诚信的坏习惯。因此,要培养诚信的品质,就一定要控制行为之后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奖励诚信行为,惩罚不诚信行为。
奖励,就是在自己做出诚信行为后通过某种方式好好鼓励一下自己,使自己获得愉快的体验,今后乐意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比如,这个星期办事情没有迟到过,或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办到了,没有失过约,那么你就可以认为自己这周的表现很不错,可以满足自己的一个要求,奖励自己。如果这周很忙,很想好好休息,那就给自己放半天假吧!如果一直想去看一部电影而又没有时间,那就趁这个时候去吧!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吧,因为它是你优秀的品质赢来的。
如果发现自己这周的表现有些地方不太好,例如偶尔迟到过,说过几次谎,或是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办到,那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啦!认真分析原因,并适当惩罚一下自己!比如,本打算给自己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暂时就不要去购买了;
本想周末出去旅游,还是下回再去吧!或是强迫自己比平时多做一倍的家务活儿!做这些事情往往会使自己感到不愉快,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但只要你行动了,你会发现今后一旦做出某些不诚信行为时,你就会想起这些不愉快的体验,你就会对那些不诚信的行为产生厌恶感,今后自然就不想这样去做了。
总之,要努力将诚信行为与愉快的结果、不诚信的行为与不愉快的结果联系起来,你就会逐渐形成诚信的品质了。
巧用奖励
奖励的目的是肯定一个人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希望他能继续这样做。但是,是不是得到奖励的人今后一定会再做出曾经使他/她获得奖励的行为呢?事实并非如此。奖励只有使用得恰当、巧妙,才会看到我们期望的行为。因此如何奖励也是一门学问。想培养诚信的品质,就要巧用奖励,使人们得到奖励后愿意继续保持诚信或做得更好。使用奖励时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奖励物
得到奖励往往会使人们感到愉快,但并不是所有的奖励物都能引起人们愉快的情绪体验,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个人当时需要的奖励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正如俗语所说的“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也就是说,需要什么就奖励什么,这样的奖励物最有意义。例如,如果自己学习或工作很累,感到筋疲力尽,那么就急需放松一下,好好休息,一张登泰山的门票也许就没有多大吸引力;如果你早就想出去散散心,那么这张门票可谓是“及时雨”。合适的奖励,才会使自己感到愉悦,才会体验到诚信行为的价值,今后也会乐意这样去做。
2.使用恰当的奖励方式
奖励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定期奖励,如一周或一个月奖励自己一次。也可以是按照自己做出诚信行为的次数来奖励,如守约一次或三次就奖励一次。还可以是不定期的奖励,如一个月中不固定奖励的时间,每天都有被奖励的可能。又可以是在自己做出若干次诚信行为时奖励自己,至于到底是几次,也是不固定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奖励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研究表明,当我们最初做出诚信行为时,使用固定的奖励方式比较好,如定期奖励或做出几次就奖励。因为这样我们可以预测自己何时可以得到奖励,只要稍作努力就可以得到,当然就乐意这样去做了。一旦我们的某种行为成为习惯后,那就要采取不固定的方式了。因为以不固定的方式来奖励的话,自己无法预期何时可以得到奖励,只有一直保持这种行为或做得更好才能得到奖励,这样才会使诚信行为保持更持久。这种奖励比之前来得更不易,所以要放在后面使用。我们可以在朋友或同学的帮助下来实施这种方法。
3.奖励的次数要恰到好处
如果奖励的次数过多,如每次开会或上课准时就给予奖励,那么就容易使人们认为,这种奖励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相反,如果奖励的次数太少了,甚至很久没有见到奖励,例如公司规定员工连续半年没有迟到早退,并且没有任何违约行为就奖励一次,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个奖励即使再有价值,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可欲而不可求的。当然就没有人这样去做了。
合理的做法是,根据奖励的价值等级来安排奖励的比率。例如,如果把奖励按价值大小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的话,那么获得这些奖励的比率可以分别是:5%、10%、20%。这样,大家都会去努力,行为越诚信,得到的奖励也就越多、越有价值。
二、从自我反思中完善自己
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自己,可以使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吸取教训,及时纠正,使未来的人生道路更加畅通。同时,在反思中我们也应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总结成功的经验,鼓励自己做得更好。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停下匆匆的脚步好好反思自己,自己做到诚信了吗?如何去反思呢?不妨尝试一下下面的两种方法:
(一)静思法
非宁静无以致远。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抛开令人烦恼的琐碎的事情,在宁静中思考你曾经做过的事情。尝试着让自己的记忆回溯到一周前的样子,慢慢寻觅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自由的畅游中,你会发现真实的你是个什么样子。想一想: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待人真诚吗?我欺骗过别人吗?我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吗?你会找到你在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尚需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这样,你就会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诚信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给你一面镜子:认清自己,改变自己
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静静地坐在桌前,面对着一面镜子。先对着镜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保持5秒钟;然后再做出一个十分沮丧的表情,也保持5秒钟。接下来,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本周我最讲诚信的一件事情是:
2.本周我最不讲诚信的一件事情是:
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你再仔细回忆事情的整个经过,每件事情分别用5分钟,然后填完下面的表格,写得越详细越好。
完成了上面的表格后,也许你对自己已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你会发现自己诚信的动因,不诚信的原因,诚信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不诚信给自己造成的损失。那么,你就要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先制订出一套有效的方案,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刻行动!
(二)畅谈法
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时候熟悉你的人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你可以找你的师长、同事或朋友好好谈一谈,请他们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做到诚信的呢?你不诚信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他们帮你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将几个人对你的评价汇总起来,你就可以得到更为客观的结论了。然后,你可以将他人对你的评价结果与自我思考中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这些共同点,应该对你来说是比较客观的了,你就可以按照这些要求和建议,一步一步改掉不好的习惯。对于差异,你也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能给你启示的东西,并付诸行动。这样,你就会逐渐养成诚信的品质了。
三、消除错误的认识
尽管当前全社会都十分重视诚信,但目前社会上依旧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在它们的影响下,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应不应该讲诚信。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靠自我反思外,还需要他人(如父母、老师等)的引导,消除这些错误的看法,我们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诚信,才会自觉去做诚信行为。
老实人吃亏吗?有些人认为老实人吃亏,讲诚信无用,诚实本分、不会算计别人的人会吃苦头,而善于耍小聪明、占别人小便宜、投机取巧的人才会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对于这种看法,应该怎样看待呢?在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之前,作为引导者,父母应该合理地引导孩子去认识这种观点。可以让孩子看看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成功是离不开诚信的。他们讲诚信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为自己的成功人生铺平了道路。尽管某些人由于讲诚信使自己的利益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老实做人。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找找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哪些人讲诚信,他们是不是很受人欢迎呢?他们的朋友是不是比那些不老实的人的要多呢?在比较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明白了,原来老实人并不吃亏。相反,如果老是想去占别人的小便宜,投机取巧,最终是会受到他人鄙视的。
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切身去体验诚信带来的好处。讲诚信,你会得到什么?比如,当你答应别人的事情认真去做并做到了,事后是不是得到了他人的赞美和夸奖?又如,你平时是个很守时的人,从来没有迟到过,自己是不是得到了他人的认可,是个很受人欢迎的人呢?让孩子知道:慢慢地,你会发现,讲诚信会给你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很信任你,尊重你,喜欢你,愿意和你打交道。诚信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喜悦。在这一刻,也许你就会体验到诚信的价值了。
被别人欺骗后就得以牙还牙?当自己被人欺骗后,是不是也要欺骗一下他,让他也尝尝被骗的滋味呢?他不仁,我就得不义吗?一旦孩子接受了这种错误的思想,他们很可能就会犯错,甚至进入相互欺骗的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就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自己遭到的挫折,处理好面临的心理冲突。可以教孩子合理分析受骗的原因:这可能是事出有因的,别人不是有意欺骗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太好,惹别人生气了?让孩子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直接跟对方谈一谈,找出真正的原因。即便是人家有意欺骗自己,也要学会宽容,并将自己的心理感受告诉对方,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伤害,今后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为了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报复心理,可以教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不讲诚信的后果会是怎样呢?当自己被骗时,是不是感到很气愤?很郁闷呢?或者很沮丧?当他人迟到或失约时,自己的感受如何?或许你在为自己的焦急等待而烦恼,或是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在你体验到这些消极情绪的时候,你就已经明白了,诚信是多么重要啊!生活离开了诚信,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糟糕。正如吴玉章所说:“失去诚信,生活于阴暗;拥有诚信,生活于灿烂。”既然是这样,如果每个人被别人欺骗后都以牙还牙的话,那这个世界岂不是一片混乱?在学会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领会到诚信是可以消除矛盾的,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
他们不诚信,我也不必守诚信?当看到身边有人不讲诚信时,自己也不必去坚守诚信了?是不是应该跟大家的意见保持一致呢?如果他们都不讲诚信而自己这样去做,是不是很傻呢?对于这样的困惑,父母或老师可以做适当的疏导,教会孩子要看清主流,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讲诚信的,不讲诚信的只是少数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信,不盲从,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他们就不会跟着身边的少数人去做了,坚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