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那个秋天的下午,文义持了福阳朋友胡云坤的信,来到康平市某郊县一个叫莲花镇的小镇里。小镇不大,有八九千人口,依山傍水建筑——一半房屋在山下江岸的平地上,一半房屋从江岸逶迤到半山腰。山上有树,还有几个小亭子、一座白塔,风光旖旎。站在山顶,俯瞰东西两江之水在这里交汇,就像一个美人的两条玉臂在拥抱着整个小镇。文义一走到这里,就迎面感到了一种亲切的气息。江风的清凉和空气中泥土、庄稼的味道,使他想起了家乡的小场,猛然间就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归宿感,仿佛再也不是漂浮在空中的尘埃了。
他很快就向人们打听到了镇办食品厂的地址。他走过两条街道,来到了紧靠山脚下一片普通的建筑前。这些建筑虽然低矮,也像康平市菠林山那些棚屋一样,显得有些凌乱,然而却很干净、整洁;也有七弯八拐的巷子,巷子里却没有污水、垃圾,更没有苍蝇和屎尿。他又走过一条巷道,爬了几级石梯,就来到了一处较开阔的地方。这里有一块不大的水泥地面广场,广场里面是一排厂房,两边有几幢宿舍样的楼房,不高,只有三层。宿舍的窗口前晾晒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厂房都是平房,里面显得很宽大。文义一走进前面的小广场,一股奇异的香味就向他迎面扑来,那是食物烧煮和加工发出的混合气味。
文义知道到目的地了。他向人打听胡淑蓉,没一会,从一个生产车间走出一个身材窈窕,穿白衣,戴白帽,面皮也十分白净的姑娘。文义一见,心里像是被什么猛地撞了一下——即使在医院里,他也没见过这么白皙、素净得令人目眩的天使般的姑娘。这姑娘不但白净,而且也十分漂亮。眼睛虽不太大,但却很黑,像深潭似的,盖着长长的睫毛。鼻子短而直,又使她的面孔显得十分朴实。在那一刹那,文义差点脱口而出:“你真漂亮!”可是他没有,他怕这样唐突冒失会使别人难堪。不过,他却在心里迅速冒出一个念头:他今后一定要自己的恋人也穿白衣服!这白色在他心中,已经是纯洁、质朴和美的象征了。
姑娘走到文义面前,对他似乎甜蜜地笑了一下——文义不知道她自己感觉到笑没有,但他却真真切切地看到她笑了一下,而且笑得那么美。这个微笑从此也在文义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姑娘笑后才问:“是你找我?”
文义的目光虽然没直接落在姑娘的身上,可眼角的余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姑娘吸引了过去,听了姑娘的问话,才急忙回过神,点着头说:“是!你是……”
姑娘说:“我就是胡淑蓉。”
文义一听,高兴极了,好像在遥远的他乡遇到故知。他“哦”了一声,急忙向淑蓉伸出手去。
可胡淑蓉看着他的脸,没向他伸过手来。文义有点儿尴尬地放下手,接着从怀里掏出了胡云坤给她的信。
胡淑蓉看完信,又抬头看了看文义,目光中也似乎多了一些明亮的东西,说:“真对不起,舅舅回家去了!”
文义一听,心立即凉了,忙问:“不会不回来吧?”
胡淑蓉说:“天黑时可能回来。”
文义松了一口气,说:“那我等他!”
胡淑蓉想了想,说:“到寝室去坐吧,还早着呢!”说完,就把文义领到了左边一幢宿舍楼里。文义走进去,看出这里全是女工宿舍。过道里,窗台前,挂的都是女人的衣服和用品。还有一股化妆品淡雅的香气,飘散在空气里。
胡淑蓉把他领到二楼的一间房前,打开门,让文义进去了。屋子不大,里面有两张床,收拾得像她自身一样素净而整洁。文义知道这屋子里住着两位女工——后来他知道了另一位女工名叫贾艳。他在一张凳子上坐下了,把背着的简单行囊放在干净的地上。胡淑蓉拿过一只白色口盅,给文义倒了一杯开水,放在他面前。不知咋回事,文义觉得胡淑蓉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他的目光不断偷偷地去觑她。她把开水放在桌上以后,转过身把文义放在地上的行李提起来,放在了右边一张床上。文义估计那张床是胡淑蓉的,他刚想说话,胡淑蓉却先开了口:“你歇着吧,我还得上会班。舅舅回来了,我就对他说去!”说完,就急忙走了出去,顺手拉上了门。
文义突然觉得遗憾起来,好像有点儿失落感。他以为她会留下来,和他摆会儿龙门阵,比如问问他为啥要到这里来,或者问问她弟弟在康平市的情况。可是她没有,匆匆走了。也许她真忙,上班的纪律严着呢!这样想着,文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又才认真地打量起这房中的一切来。这是他除妹妹文英的房间外,第一次这样静静地置身在一个姑娘的闺房里。房里的一切和淡雅的香气,使他有了一种局促不安的感觉。他拿过桌面上一面圆镜,先对着镜子照了照自己的面容,发觉自己脸上蒙着一层因长途坐车带来的灰暗的神色,头发也被风吹得十分凌乱。他突然为自己这副尊容感到不好意思起来。这是他长到二十多岁,第一次为自己的面容难堪,他说不清为啥会有这种心理。眼前又浮现出了胡淑蓉刚才那白衣天使般的美丽、洁净,越对比越觉得自己丑陋。自我难堪了一会,把镜子翻过来,就看见镜子背面嵌着一幅彩色照片——穿着夏装的胡淑蓉。这又是另一个国色天香的美女,带着浅浅的微笑,像出水芙蓉似的清纯、高雅。文义看着,心里不觉有了几分慌乱,好似偷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一样。
傍晚的时候,胡淑蓉的舅舅杨建设回来了。看了胡云坤写给胡淑蓉的信,没说什么,让文义留了下来。文义提着自己的行李走进男工宿舍的一间屋子里,有了一种游子找到家的感觉。
第二天上班后,文义才彻底了解了这个镇办食品厂的情况。所谓食品厂,只不过是将花生、蚕豆、豌豆、薯类等农副产品,加工成干果向市场出售。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当门的左边是一溜烘烤食品的炉灶,右边是几眼大灶,用来煮食品的。大灶另一边,是几口清洗缸,清洗缸的里边,是两口卤锅。除食品装袋和塑封以外,整个生产、加工工艺都在这个车间里完成了。车间里炉火熊熊,弥漫着浓厚的水蒸气。但整个生产流程有条不紊,地面纤尘不染,和文义先前在菠林山加工卤鸭的棚屋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了。文义也确信了这是一个正规厂子,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他放心了。
他再仔细看,整个生产流程设备简单,技术也不十分复杂,他蓦地心里一动,想起自己家乡地里,出产那么多的花生、红薯和豆类,以前都是拿到市场上贱卖了,要是也这样精加工一下,价钱不是就成倍上涨了吗?想到这里,他忽然激动了。他觉得这是老天爷的有意安排,让他走到这里来!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有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指示自己的前程呢?他觉得完全是。这并不复杂的技术,他相信凭着自己的聪明,完全能够很快学会。这简单的设备,除了两台并不昂贵的搅拌机和塑封机以外,其余的烘烤床、蒸煮灶、清洗缸,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并不需用多少力气就可以盘好。更重要的是家乡黄土地年年出产的原材料,不用到市场上购买,就可以保证生产。是呀,这确实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的短、平、快项目呀,怪不得人家乡镇企业搞得红红火火。文义越想越激动,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他一定要把全套技术学到手,然后回到家乡去,办起自己的工厂,让父老乡亲们看看他的能耐,同时,也让家乡迅速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他说不定还能干一番大事业,成为像报纸上、广播里,常常宣传的那种乡镇企业家呢!
但是,令文义非常失望的是,厂长杨建设却只给他安排了一个杂工。每天,文义都只是做着一项单调的活儿,就是从仓库材料员那儿,将一袋袋花生扛到车间,然后倒在蒸煮锅里,接着又到另一间屋子里,将塑封好的成品又扛到仓库里,交材料员验收。这单调的活儿令文义烦闷。这倒不是因为扛麻袋的活儿比别的活儿更辛苦,他有的是力气,吃苦他不怕。他苦恼的是这样干下去,就干个十年八年,也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可他又毫无办法,他是打工的,必须听厂长的话。有几次,他想鼓起勇气对胡淑蓉的舅舅提出到车间干活的要求,可一看杨建设那阴沉、不苟言笑的面孔,勇气就烟消云散了。
还有一件令文义不得其解的事,那就是胡淑蓉姑娘。时间久了,文义忽然觉得胡淑蓉是一个谜。她不像她弟弟胡云坤那样外向,倒有几分像杨建设。她很少笑,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文义甚至怀疑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留在他印象中的那个感觉甜蜜的微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她也很少说话。文义在心里,已经自觉地把她当做了朋友。有许多时候,他不但情不自禁地偷眼觑她,而且渴望着和她交谈。可是,即使他们偶然碰面了,他也看不出她有一点热情的表示,他也便失去了搭讪的信心。这样一来,文义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冷美人!
可是不久后的一件小事,却又让文义改变了看法。那天,文义一连扛了好几袋原料和成品,累得满头大汗。当他把最后一袋花生扛进热气腾腾的生产车间时,更感觉身上燥热了。他将麻袋放在大灶前,拿过肩上的毛巾擦了擦汗。然后,他解开袋口的尼龙绳,用手去抱麻袋,想把花生倒进锅里。可抱了几下,都因麻袋太大太沉,没抱起来——过去,他都是直接将麻袋搁在灶台上,打开袋口,把花生倒进锅里。可这次是放在了地上。他又用力抱了一下,还是没抱起来。正在这时,他看见清洗缸前忙着的胡淑蓉,一面甩着手上的水珠,一面走了过来,用她湿漉漉的双手,帮文义抬起麻袋,将花生倒进了锅里。文义内心一阵感动,他不知道胡淑蓉隔得那么远,是怎么看见他抱不动麻袋的。他抬起头,感激地冲胡淑蓉笑了笑。可胡淑蓉却没事一样,低着头,又默默地离开了。文义虽然没看见她的微笑,没听见她的只言片语,却从此相信她绝不是一个冷美人了,只是还一时摸不准她的性格。
还有一次,下班以后,文义一个人在车间里拖着地板,这也是他杂工的活儿。车间很大,他只穿着一件背心,露出健康有力的胳膊,可头上仍冒着热汗。拖着拖着,他忽然发觉对面有一把拖帚在向自己拖来。他抬头一看,竟是胡淑蓉。文义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说:“你,咋来了?”
胡淑蓉仍然没答应他,只专注地埋着头干活,半晌才说:“都快吃饭了。”
这是胡淑蓉这天晚上说的唯一的一句话。这短短的几个字,却让文义感到十分温暖、激动,更改变了对胡淑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