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度?哪里又存在一个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摸清楚。朱元璋有理有度的民族政策又怎样反映出这个度呢?事先朱元璋也不清楚,他只有去摸索,去问询地理和民族专家,去找准这个度何在。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以后,明确宣布要推行“华夷无间”,“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蒙古军事势力的存在是朱元璋面临的首要问题。元朝被推翻以后,蒙古统治集团逃回大漠,但仍然控制着广大的区域,对新生的明王朝构成严重的威胁。朱元璋审时度势,认为只有通过有理有度的民族政策,才能分化蒙古大营。对于塞外的蒙古军事力量,朱元璋采取了“以威服之”的政策,先礼后兵,在逼降的情况下若有不服再动以武力。在建国初期,他不断派兵深入沙漠实施攻击取得数次重大胜利,而在1372年进攻受挫后,他适时地调整政策在确保北部边防稳固的条件下,采取“以德怀之”的政策,“以威服之”和“以德怀之”相并用,朱元璋把握好一个度加速了北元势力的分化和衰败,巩固了自己统治。
“度”似乎是一个玄虚的概念,能触碰不便把握,有尺寸不好衡量。“度”字令人感到困惑。批评人语气重了接受不了,语气轻了听不进去。医治人用药重了会伤身体,用药轻了难以根治。对朋友讲真话有幼稚之嫌。不讲真话有虚伪之疑。所以孔子也因此犯难:可与言而不言则失人,不可与言而言则失言。“失言”和“失人”之间,难在一个度字。
法国总统戴高乐对身边人很随和。身边人因此随便过了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居然不分场合和总统开玩笑。戴高乐感觉威信受到影响,把过于随便的人撤了。只有那些举止得体,行事有节的人得以留存下来。
大学生毕业后去单位上班,都希望能留下最初的好印象。向领导报到时毕恭毕敬,虔诚地说:“向领导学习,向领导致敬”。敬重之言有点过分,领导很不自在,哭笑不得。原来本想器重这个大学生,有了这种印象,因此改变主意,只给安排一个平常的工作。这便是没有分寸、礼仪无度带来的教训。
失度而亡,适度而存。
如此看来,什么才谓合适的度呢?度在不温不火、不热不冷之间;度在不高不低、不前不后之间;度在不卑不亢、不骄不馁之间;度在不硬不软、不刚不柔之间。增一寸则嫌长,减一寸则嫌短。进一步则嫌多,退一步则嫌少。总是位居中间,维系着平衡,支撑着协调。因此神奇而玄虚。难以追寻又不能不追寻,难以把握又不能不把握。所以,必须用心体察,认真揣摩。
把握好一个度,你才能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你才能在处理事情时显得游刃有余!朱元璋懂得这点,不管是处理民族政策,还在是制订其他重大决策的时候,朱元璋都能在分析客观形势后,合理有度地作出抉择。
治国与管理是类似的,把握好一个度,方能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大的使用极限,创造出最好的效益!
[金言忠告]
做人上,中庸之道是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做事上,你若把握不住“中庸”二字,你的工作就会失去重心,工作前景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