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穿满裆裤
1岁以前的孩子,还不会自觉控制大小便,一般都穿开裆裤。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语言、动作和心理发育上都比前一个年龄组的孩子成熟得多,通过培养自觉大小便的习惯,可逐渐让孩子穿满裆裤。1岁半以后孩子已能自由行动,户外活动也多了,但对卫生常识一无所知,即使大人讲了也不容易记住,玩得高兴的时候,往往不管什么地方都坐,如果穿的是开裆裤,特别是女孩,由于阴部敞开,尿道短,阴道上皮薄,外阴部不能保持清洁,地面上的细菌等脏东西会从孩子的肛门、阴道、尿道侵入体内,引起尿道炎、阴道炎、外阴炎等。有时即使没有细菌感染,由于阴部受不洁物的刺激,也会引起局部瘙痒,手抓后诱发炎症。另外……这个年龄组的孩子容易感染蛲虫,蛲虫在肛门周围产卵,肛门周围的卵易于污染孩子乘坐的大型玩具和公共便盆,如果孩子穿开裆裤坐滑梯,骑摇马时就容易感染蛲虫。蛲虫一般在夜间爬出肛门,并在肛门附近产卵,引起孩子肛门周围瘙痒,影响孩子夜间睡眠。如果肛门发痒,孩子用手抓痒,可能又会通过吸吮手指而引起自身再感染。
孩子穿开裆裤,还容易养成玩弄生殖器的坏习惯,孩子从小有了这种不良习惯,长大后容易犯手淫,同时孩子玩弄生殖器,也有损伤生殖器的危险。冬天气候寒冷,如果孩子穿开裆裤,四面透风,容易着凉。当孩子会走路,大小便会有所表示或自己坐盆大小便时,就应给孩子穿上满裆裤,训练他自己解裤子,或嘱咐他在大小便前要告诉大人,帮他解裤子,这样做虽然比较麻烦,但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2.莫穿拉链裤
有些家长为了图方便或者赶时髦,喜欢让孩子穿拉链裤。但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穿拉链裤是非常危险的。小男孩在小便后自己拉动拉链时容易把生殖器的皮肉嵌到拉链中去,这时拉链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得,稍一拉动,小孩就痛得哇哇直叫,使孩子遭受皮肉之苦。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衣服时,不仅要考虑方便、美观,更应考虑的是安全,符合卫生要求。
3.注意好的睡眠
这个年龄孩子活动量大,为了使小儿晚上睡得好,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家长应在晚上孩子入睡前为孩子做好睡前准备。睡前不应让孩子做剧烈的运动,不讲新故事或看新书,以免小儿兴奋过度,影响入睡。可以和小儿一起说说歌谣,听一些柔和的音乐或者让小儿独自玩一些安静的游戏和玩具。如果小儿暂时还不想睡,家长不要勉强,更不要用恐吓打骂的方法,强迫孩子入睡,如用大灰狼、大老虎、鬼神、打针等小儿感到可怕的事情和东西来恐吓孩子,这种做法会强烈刺激孩子的神经系统,使小儿失去睡眠的安全感,容易做恶梦、睡眠不安,影响大脑的休息。在睡前吓唬孩子,还会形成恶性条件反射,使小儿在成长过程中害怕猫、狗等其他小动物,不敢独睡,不敢走进黑暗的房子,性格变得胆小懦弱。如果用打针来吓唬孩子,以后孩子就会对治病形成恐惧心理,影响小儿对治疗疾病的配合。如果经常用一些“鬼神”来吓唬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世上真的有“鬼神”,从而产生一些谬误的观念。入睡前室内灯光应暗一些,电视、收音机的声音要放低,大人说话的声音也要相应放轻,拉好窗帘。睡觉前应为小儿洗手、洗脸、洗屁股,使小儿知道洗干净才能上床,床是睡觉的地方,应保持清洁,并逐步形成洗干净就上床,上了床就想睡的条件反射。上床前要让孩子解空大小便,以免尿床,睡眠时应给小儿脱去外衣,最好换上宽松的衣服,使小儿肌肉放松,睡得舒服。上床后就不能允许孩子再玩耍嬉闹,让他知道上了床就该安静地睡觉,这样小孩就容易进入梦乡。
从小让儿童养成单独睡觉的习惯,既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又可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被子不要做得太大太厚,便于随气温变化增减件数。为防止儿童睡觉后乱踢被子,可以在靠近头部一边的被子的两角缝上两根布带,拴在床上。另外,商场上买的儿童睡袋也适合于儿童单独睡觉时用。但睡袋要经常洗晒。枕头用蒲绒、荞麦皮、谷皮和木棉做枕心为好,使儿童感到柔软舒适。
4.注意别尿床
小儿经常夜间尿床是一件让家长感到非常头疼的事,但并非不可避免。小儿夜间尿床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在熟睡时不能察觉到体内发生的信号。如果家长为小儿制定合适的生活制度,尽量避免能够导致小儿夜间尿床的因素,如晚餐不能太稀,少喝汤水,入睡前1小时不要让孩子喝水,上床前要让孩子排尽大小便,入睡后家长要定时叫醒孩子排尿,一般孩子隔3小时左右需排一次尿,也有些孩子晚上可以不排尿,家长要掌握好小儿排尿的规律。夜间排尿时,一定要孩子清醒后让其坐盆排尿,很多5~6岁甚至更大些孩子尿床,都是由于幼儿时夜间经常在朦胧状态下排尿而形成的习惯。一般孩子通过以上办法,都可以成功地避免尿床。也有些小儿刚开始可能不配合,一叫醒他就哭闹,不肯排尿,这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注意观察小儿排尿时间、规律,在小儿排尿之前叫尿,时间长了,形成习惯,就不会尿床了。即使偶尔小儿的被褥尿湿了,家长也不要责备孩子,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心理紧张,使得症状加重。
5.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对于独生的小宝宝,做父母的很自然会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物品。常见的现象是给孩子的玩具太多、太杂,显得“刺激过剩”,反倒使孩子无所适从,也不利于培养宝宝有条理的习惯。
许多专家研究表明,给孩子过多的玩具,会使孩子性格散漫,导致孩子兴趣不专一,注意力不易于集中。给孩子适度的几个玩具,只要启发孩子多想些玩的方法,激发孩子动脑动手的效果更好。
但是,这并不是说要剥夺孩子尽可能多地探索环境的机会。这一时期的宝宝,会在家里爬上爬下,找东找西。你很可能会为了避免孩子把家里搞乱而把零散东西收拾起来,这当然可以理解,也可以防止出危险,但你不要试图让家里保持一丝不苟的整洁。如果把房间里所有的杂物都收拾起来,反而对孩子不利,这会使他失去许多操作、学习的机会。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对处于婴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即使是用手摸东西也是宝贵的体验。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粗细、软硬、轻重不同的物品,使孩子经受多种体验。”宝宝怀着好奇和兴趣去摆弄各种物品,从中学习各种物理知识和心理经验,有时不免把东西打翻、弄破,这表明了宝宝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为了成人需要的整洁而将物品全都收起来,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十分不利的。
6.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定时进餐。饭前半小时要让宝宝保持安静而愉快的情绪,不能过度兴奋或疲劳,不要责骂孩子,以免影响食欲。如果宝宝正玩得高兴,不宜立刻打断他,而应提前几分钟告诉他:“快要吃饭了”;如果到时他仍然迷恋手中的玩具,可让宝宝协助成人摆放碗筷,这会转移他的注意力,增加对进食的兴趣,做到按时进餐。
吃饭时不说笑,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保持环境安静,培养宝宝专心进食的习惯;要根据宝宝一日营养的需求安排饮食量,使宝宝养成定量进食的习惯。如果宝宝偶尔进食量较少时不要强迫进食,以免造成孩子厌食。进餐时不能催促孩子,要让孩子细嚼慢咽;应为宝宝准备一条干净的餐巾,让他随时擦嘴,保持进餐卫生;要让宝宝咽下最后一口才能离开饭桌;注意饭后擦嘴和保持桌面干净。
应按食谱安排每日孩子的饮食,尽可能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季节选用多种食物,培养孩子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饭桌上特别可口的食物应根据进餐人数适当分配,培养宝宝关心他人,不独自享用的好习惯。要注意桌面清洁,餐具齐全、卫生,饭菜冷热适度。
耐心培养宝宝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能力。父母可在碗中装小半碗饭菜,要求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要教宝宝每次用勺装饭不宜太多,防止撒饭;当孩子吃得差不多时,父母再给予帮助把饭喂完,保证孩子吃饱。在宝宝进餐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时,要耐心指导,切忌粗暴处理或包办代替,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要鼓励宝宝自己吃完碗里的食物,对宝宝的进步要及时表扬,以增强宝宝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1岁半左右可开始培养宝宝学习使用筷子,自己用餐巾擦嘴、擦手。在照顾宝宝饮食时,要细心讲解或提问各种食物的名称、颜色、烹调方法,使宝宝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7.培养大小便习惯
把便盆放在固定的地点,便于宝宝排便时自己找到便盆。成人根据宝宝大小便规律及时提醒孩子大小便。一般宝宝在喝水或奶后10分钟左右有小便;大便最好在早餐或晚餐后定时让宝宝坐盆,因为饱餐后会引起肠道蠕动,利于排便。这样,宝宝就能形成在固定时间、地点坐盆排便的习惯。宝宝大小便时要有人看护,但不要给孩子讲故事、看图书和吃食物,以免影响宝宝的注意力。
夜间可根据宝宝的排便规律及时把尿,把尿时要叫醒宝宝,在其头脑清醒的状况下进行。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应培养宝宝夜间能自己叫父母把尿的能力;夜间小便的次数,也可逐渐减少或不尿。一般到2~3岁时不再尿床。
冬天要指导孩子便前脱掉或拉下外面的罩裤,扒开棉裤,使宝宝不尿裤子。
在照顾宝宝大小便时,鼓励他开口说话,如“爸爸,尿尿”,“宝宝大便”,“大便臭”等,训练他的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
1.叫宝宝坐盆不能过勤,每次坐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为宜。
2.当宝宝坐盆排便后,要加以赞赏。不要对宝宝的大小便表示厌恶,以免宝宝产生心理困惑。
宝宝尿床防治
1~2岁宝宝夜间尿床是正常生理现象,为减少夜间尿床的次数,使宝宝2~3岁以后不再尿床,可采用以下办法: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以致夜间睡得太熟。
2.晚餐不要太咸,餐后要控制汤水、牛奶等液体的摄入量,以减少入睡后的尿量。
3.睡前不宜过于兴奋,必须小便后再上床睡觉。
4.夜间睡眠太熟的宝宝,白天一定要睡2~3小时。
5.注意观察宝宝尿床时间,以便及时唤醒宝宝把尿。
6.宝宝尿床后不要责备、恐吓,以免造成紧张、恐惧心理。
7.白天可训练宝宝有意识控制排便的能力,如当宝宝要小便时,可酌情让其主动等几秒钟再小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