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有136.7万对夫妻离婚,每千人口中就有0.96个婚姻解体,离婚率在20年中增长了近3倍。高离婚率带来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单亲家庭在增多,孩子面临着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现实,残缺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件很残酷的事情。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出了他父母离婚后的真实感受。
我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和其他人一样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和一个爱我的爸爸,可现实不允许我拥有这样的幻想。家庭的破碎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我不知这世上还有什么是值得我相信的,连自己的家人都会抛弃我。
也许爸爸妈妈找到了他们的幸福,也许没有人再会在意这个家庭的存在,可是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此时的我只希望尽快走出这一片阴影,我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的心情渐渐地平静了许多。可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家团聚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单,内心免不了一阵阵地酸楚……我实在无法让自己坚强,每逢深夜中梦醒时,脸上的泪水骗不了自己,这种伤痛无法抹去,它像一块烙印,铭刻于心。
我讨厌这种感觉,有时它几乎使我窒息。可奇怪的是,当同学间谈论父母时,我却还会对别人说我的父母怎么好。难道是过去那个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留下的影子吗?我好想回到过去那个家,那有我想拥有的一切,我怀念过去那种平淡的幸福生活,我后悔没有去珍惜。这样的日子很蹉跎,又有谁会去关心那个坐在角落的孩子呢?我好像回到了爸爸身边,也许还有好多事要去努力……我知道梦醒了,还会回到现实中。我依然不想去恨他们,因为我爱他们,更爱我心中美满幸福的“家”。
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儿童身心发展和健康,更何况有的父母离异后,孩子归一方抚养,不准与另一方有任何接触,以此作为对前夫(妻)的报复。殊不知,这是以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为代价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夫妇的双方越来越多地关注起孩子。孩子在父母离婚事件中是最大的受害者啊。
周双双是一个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女生。周双双长期担任班级干部工作,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认真负责。学习上勤奋努力,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近一年来,测验考试,她的成绩均明显下降,老师也多次找她谈话,近两个月来,她更变得沉默寡言,茶饭不思,睡眠不安,还经常做噩梦,有时候还泪流满面,且有自杀念头,于是她妈妈带她到心理医生这里来寻求帮助。询问其家庭状况才发现,原来周双双的父母于一年前离异,母亲再婚。周双双跟着妈妈,她与继父关系一直不好,看到妈妈和继父亲密相处,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忧伤和自卑油然而生,感到自己没有“家”,更缺少“爱”,内心痛苦无法倾吐,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不如去死算了。周双双几次向妈妈流露出轻生的念头,才引起母亲的重视。
从周双双的情况可以看出,父母离异后,父母都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她的成长、发展与感受,而各自关注于自己的新生活,没有考虑到孩子在经历这种重大生活事件以后的心灵创伤。在经历了父母的离婚后,父母没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周双双适当的关爱,周双双不能从被忽视、冷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在新家里,周双双不能接受继父,不接受这个新的家庭,这种封闭,会导致她的生活环境单调,情绪压抑,不论忧伤、喜悦、痛苦或欢乐,在家里都没有人可以分享。
这种情况,必须引起家长的注意,并不是周双双去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就能解决问题,很多问题不是在于周双双,而是在于她的妈妈。
一方面,周双双需要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产生忧郁情绪——因为妈妈对自己的忽视,并且在感到妈妈对自己忽视的时候,要与妈妈进行沟通,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毕竟母亲是爱自己的。
另一方面,周双双的妈妈也要重视女儿在经历父母离婚后的心灵感受,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爱。离开父亲或是离开母亲,都会令孩子难过,周双双和妈妈住一起,父亲不能给予她及时、有效的关爱,而在家中,母亲由于新的感情生活也忽视了她的感受。作为母亲有必要了解孩子的这种感受,并且能够协调好她和继父的关系,帮助她接受继父,也让继父接受她,让她融入这个新的家庭,帮助她从压抑、封闭中走出来。
有记者采访了2对离异的夫妻,他们一个共同的做法是,给孩子一个健全的爱,婚是离了,但尽量做到不伤害孩子。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让他(她)和别的孩子一样,在健康和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