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地排解孩子心中的烦恼
7751500000034

第34章 让孩子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有话不愿同自己讲?而且并不是孩子天生没有话,在和别的孩子聊天的时候,看起来也挺能说的,可是就是有什么事情不和父母说,原来小的时候还可以,是不是越大越不理睬父母了?

那么,孩子为什么有话不愿同父母讲,为什么不愿向父母敞开心扉呢?孩子的心里话对谁说呢?

贾芳在电台工作,她主持“中学生热线电话”节目。每逢周六热线通话时间,桌上的电话铃声不断,“耳”不暇接。来电话的中学生朋友所谈的话题牵涉到许多方面,从作业负担到早恋苦恼,从升学困惑到人生思考。耐人寻味的是,这些中学生在一吐心曲之余,往往要拖一句尾巴:“我这些心里话,只想让你知道,对父母和老师都是不说的。”

电台专辟“热线电话”节目为中学生释疑解惑,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再仔细想想,来电话的中学生的心底秘密,在父母和教师这些长者面前“讳莫如深”,对从未谋面的电台人员,却肯“和盘托出”,这是为什么?“热线电话”能获得中学生信任的秘诀之一,便是他们与中学生通话时,并不是简单地提供“标准答卷”,而是更注重于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探讨与沟通。

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正处于趋向成熟期的青少年,一是由于逐渐形成强烈独立意识,因此往往不愿他人给以现成的生活指南;二是他们的内心又对各种事物有诸多“不确定感”,因此迫切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同和了解。而在日常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父母和教师恰恰无视这两个心理特征。当他们偶尔知道孩子心里有什么隐衷时,或是漠然置之,而更多的则是“一本正经”的面孔,给孩子以“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训词。这种居高临下的架势,又怎能谈得上与孩子相互沟通感情呢?久而久之,孩子感到,你这位长者可敬而不可亲,也就不肯对你说“悄悄话”了。

某中学曾做过这样的调查问卷,你有了烦恼或不愉快的事爱跟谁诉说?可供选择的诉说对象为父亲、母亲、老师、同学。结果是,选择诉说对象最多的是同学,占81%。孩子们所以喜欢带锁的日记本,原来是对付大人的,是为了向大人们封锁自己的心。这简直让有些为人父母者感到残酷,感到害怕,感到痛苦不堪了。

造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和不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学生强烈的“心理断乳”以外,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传统的家长专制作风也是另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在能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成绩优良,心理发育健康。自杀、离家出走、早恋等事件和现象往往发生在那些不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学生身上。孩子上小学时,有些家长还不屑于和孩子沟通、交流,而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却一下子感觉到他们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有的家长甚至一点点地退缩到只能管理孩子的生活起居的狭隘空间里。

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属于传统压制型和现代溺爱型的混合体,他们很难与子女建立对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有八九是失败的。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暴风骤雨”时期,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那么,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1)充分理解

对孩子由独立意识而导致的闭锁心理,首先得有个科学的态度。我们不妨来个心理换位,回想一下自己孩提时代的生活,并以此来体察孩子们的心。如此,您对上面的“为什么”就会有更切身的理解。有了对孩子的理解,“头痛”就消除了一半。

(2)适当沟通

父母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身上的肉,可以任我骂来由我打,不要以为自己多吃了一些年的咸盐,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仿佛真理总在自己手中。对孩子要多来点民主和平等,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有关专家指出,民主型的家庭氛围、朋友式的合作关系是消除“代沟”、实现两代人交流的前提。这样,你就可以跟孩子有较多的沟通。就会促使孩子对大人敞开心扉。

(3)合理尊重

尽管父母做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该奢望孩子什么都跟你讲。孩子作为人格独立的人,他们心中应该有一块大人不必涉足的天地,应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对比,我们只有尊重,做孩子的指导者、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这样一来,我们也就用不着“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