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减负是保障孩子心理健康,使孩子远离厌学情绪的关键。对家长来说,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跟督促孩子用功学习同等重要。
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引发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因,也是孩子厌学的主因。为了将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家长首先必须彻底转变家教观念。
(1)转变侧重分数的思想,树立做人教育的观念
如今的父母仍整天问孩子学习怎么样,作业做完了吗?考得如何,分数教育依然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其实,孩子学习的目的在于做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是人生的大问题,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将影响孩子终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因此,父母们应改变方法,从树立孩子的责任心方面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改善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地学习提高不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充其量不过是增加了点儿孩子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罢了。
所以,要真正地把握好学习,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抓起。没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搞好学习的。这就是说,读书先学做人,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如何做人,使孩子成为有道德的人。
(2)改变侧重听话教育的倾向,树立人格教育观念
现在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长是侧重听话教育,存在只注重听话教育的倾向。他们要求孩子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甚至每天都要叮嘱孩子几次,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家长的话,正确的是要听的,这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不能笼统地让孩子听老师、家长的话,也不能反反复复地说,这样经常地说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现在有很多家长已经吃到这个苦头了。有的家长说:“我一说话,孩子就烦。我说东,他说西;我说北,他说南。总是与我对着干、顶着干。我是好心不得好报。”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家长太唠叨,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再说,家长的话也不一定就完全正确。有些话对孩子讲,让孩子听,但表达的方法要变化,不能反复讲一句话。
家庭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加强对孩子的个性教育,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具有勤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并且养成开朗、乐观的好性格,对生活有信心、有克服困难的意志等。孩子具有良好的人格是孩子走向社会的重要心理财富。
当然,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孩子考试成绩的提高是不矛盾的,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人格使孩子学习有动机,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学习感兴趣,有上进心,这些无疑都是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3)树立、培养、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大量的课本,大量的作业,大量的考试,使孩子淹没在对课本的学习中,淹没在题海战术之中。大多数厌学的孩子都是因为再也承受不了这题海战术,即使不厌学的孩子对这种书山题海式教育也是感到很苦很累。从书山题海式教育的本质来讲,主要是因为家长素质不高,把握不了学习的根本目的,盲目追随貌似时髦的潮流,因而家长无心去培养孩子的创新心理素质,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只要把题做完,能考个好分数就心满意足了。
不少家长认为,创新是大科学家的事情,是大发明家的事情,是大艺术家的事情。普通百姓有什么创新能力?何况是孩子呢。孩子只要学业成绩好就行了。
那么,普通人有没有创新心理素质呢?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创新心理素质。而这种创新心理素质一旦得到开发,就不只是学习上会事半功倍,对孩子未来步入社会也是益处多多。如何帮助孩子开发这种素质,乃是培养孩子提高创新观念的关键。
总之,家长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可以更好地挖掘孩子的潜力,切实地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他们朝着未来人生之路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