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某市曾对近几年来22名13~15岁自杀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导致儿童自杀主要原因,其中学习压力过重和青春期问题两项占68%。
从表面上看是学习压力、感情问题,仔细分析起来,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活动,总是随着身体生理的成长和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各种影响而形成。不过,今天孩子成长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由于父母的无知,使得大批孩子心理成长与智力发展严重失衡,来自教育及社会环境中功利思想支配下的重智轻德倾向等,由此建构起的价值评价体系,逐渐成为一种隐形的压力左右着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近年来,声势较大的“减负”和素质教育,使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已明显减轻。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如影随形,当今社会上各种名目的考试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的压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在孩子们精神上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把书包太重、作业太多等一些能够明显衡量的学习负担带来的压力,称为“显性压力”的话,那么,在这些“显性压力”相对减轻的背景下,那些最容易为人忽视的“隐性压力”就一下子凸现出来,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上挥之不去,愈显沉重。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一些家长往往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和感受,不自觉地贯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而忽视了孩子对这些压力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他们一味地希望孩子超过自己,或者对孩子的成长预期过高,时间一长,必然在孩子心中隐隐地形成一种压力。而孩子们之间也往往会交流这些由父母和社会其他方面传递来的压力,并不自觉地互相渲染。久而久之,这种也许很正常的竞争压力,通过社会传导机制层层传递,也就层层递增、放大,以至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让孩子们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本不该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
与通过减少作业量等办法直接缓解“显性压力”不同,要缓解孩子心头的“隐性压力”,主要还是通过家长、学校等方面与孩子们多向的直接沟通。
(1)不要在孩子面前过于夸大生活的艰难和压力
其实,孩子长大了,心理成熟了,所谓的压力和艰难也许就不那么可怕了。比如一些小学生对遥远的高考那么恐惧,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家长和社会根据当前的高考形势,而对未来作出的判断。可是,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形势了。而这些孩子再经过几年的教育和成长,高考对他们恐怕根本不在话下。那么,今天尚显稚嫩的心灵,凭什么要对发展变化的高考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呢?
(2)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出过高的期望值
即使家长真的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也不要每天在孩子面前提起,有时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愿望会产生一种动力,但也不排除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3)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有压力孩子也能积极应对,变压力为动力;那些承受不起压力的孩子,心理脆弱,一旦遇事,总是畏首畏尾,最终可能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