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撒在田间,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随着昼夜的更替、慢慢地扎根、破土发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孩子从母腹中呱呱坠地,随着地球的自转,不知不觉地不断成长,他们犹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火辣辣、金灿灿。未来的世界属于他们,社会靠他们创造奇迹、民族靠他们扬起昌盛的风帆。
然而,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并非总是快乐无比的,他们也有很多说不清的烦恼。
认识孩子心中的烦恼,为孩子们排忧解难,这是每个家长的职责。
这一代的孩子们被认为是最幸福、最甜蜜、在物质上能得到极大满足的一代,但在他们的心中,却生出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烦恼。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说,这些烦恼从“上小学就开始一天天增多”,而且层出不穷,有的孩子甚至感觉烦恼“堆得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高”。
成长必然会伴生着烦恼。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致使孩子们一时应接不暇,很难适应,便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烦恼。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被扭曲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被破坏了,就连密切的亲子关系也变得异常。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又为他们增添不少烦恼。
全国少先队组织曾在少先队员中开展了“养成道德好习惯,解决烦恼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期了解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关系时,所碰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在亲身实践中解决烦恼,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项活动的目的不是让“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强说愁”,而是不要让那些矛盾和问题成为一部分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障碍,甚至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孩子们的烦恼,被圈定在“自己日常学习、生活及成长进程中所遇到的不好处理的、不知如何解决的或不知如何解决才更好的”问题上。
按照孩子们的述说,他们的烦恼可以数出一百多种,我们根据上述四个关系,为孩子们的烦恼“排排队”,发现他们所遇到的最大的困扰是在人与人、人与自我方面。
孩子们在与父辈、朋友、师长的交往中,遇到的困扰往往令他们自己难以梳理。
某年大年初一,天津市一位叫徐媛的五年级同学要和爸爸一起参加单位的团拜。她把自己打扮好后正在得意,却被妈妈“教导”了一番,最后不情愿地换了一身妈妈指定的衣服。徐媛说,“我简直烦透了,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自由,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都由妈妈支配,而我只是一个服从者,我无法去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
吉林省长春市某小学的李明同学面临毕业时,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烦恼重重”。那天进行数学测验,最后一道题他怎么也做不出来。同桌交了卷子后回来轻声催他:“快点交吧!要下课了,再不交老师可要走了。”随即,铃声响了,同桌又催他:“快点,快点,零蛋了啊!”就在那时,他不知怎么突然会做了,匆忙写完交上了卷子。可同桌却怪声怪气地说:“哎哟,你还真的做出来了!没想到,你的脑子不傻呀。”同桌的挖苦让李明感到很苦恼,“现在同学们怎么会变成这样……”
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除了成长中的孩子共有的对自身评价方面的问题外(如身材的高矮胖瘦,肤色的黑白等),烦恼更多地集中在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上。其中,最大量、最强烈的便是学习问题造成的烦恼。
“自从升到初三年级,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除了作业就是考试。”南京市某中学的一位同学说。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负担的加重,孩子们的不愉快情绪也越来越多。上海市一位面临初中毕业的同学写道,“每天,作业和作业以外堆积如山的习题分析、测验练习、模拟试卷,让我满脑子都是写不完的作业;解不开的谜团公式弄得我晕头转向,连做梦都看见自己在数字草地上做‘语段分析’;抬头一望,太阳张着“O”形的大嘴笑,一片片云朵上写着许多单词……”
北京市某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董昊雷,是名大队干部,学习成绩不错。一天,父母带他去一所著名的中学想报名参加入学考试,他们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家长把自己孩子获得的荣誉证书拿给招生老师看。老师快速翻过后只挑出一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获奖证书,严肃地说,我们学校只招特长生和数学尖子生,否则没有资格参加我们的招生考试。董昊雷心里很不是滋味,痛苦当初为什么没有精益求精,追求更高的标准。深深的自责给他毕业前的生活增加了几分沉重。
正处于生长期的孩子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尚未健全。他们可能处理不好玩和学习的关系,上课老想睡觉、爱走神、爱说话,或者是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毛病,比如动作慢、粗心大意等。这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会常常被成人批评和教导,由此也引发了孩子的一系列烦恼。
据对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00多名学生进行的调查,目前中小学生最大的苦恼是学习与考试引发的焦虑,排在第二位的是人际困扰,这在孩子们倾诉烦恼的活动中得到了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