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7749100000031

第31章 合作互惠:合作通天下,互惠才能共赢(1)

做生意也是做人情

经常听人说:“生意场上没朋友,利字头上一把刀。”言外之意是,生意场上尔虞我诈,没有情义可言,但李嘉诚却认为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在他看来做事先做人,做生意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做人情,他曾经说过:“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信念,就是不投机取巧,而是以诚待人。”

美国《财富》杂志对李嘉诚的评价,印证了李嘉诚的经商风格,这个评价就是:“靠与友人合作投资和贸易生意发迹。”为什么李嘉诚能得到友人的合作呢?因为他对人慷慨,善交朋友,讲义气,肯帮助别人,自己能做到的,会尽力去做,因此深得人心。

其实,李嘉诚对“人情”的认识,源于他在茶馆里当跑堂的那段经历。14岁那年,受生活所迫,李嘉诚在一家茶楼里工作,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主要负责为客人端茶送水。由于工作尽职尽责,他很快便赢得了老板的赏识,也成了加薪最快的服务员。

然而,李嘉诚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这份工作只是满足于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必须把茶馆的工作当成学习社会、体验人生、积累经验的良机。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就开始有意识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茶馆是社会的浓缩,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李嘉诚对于茶馆里的人和事,总是保持好奇心。

渐渐地,他发现茶馆的客人各具特色,又各有喜好,于是他开始悄悄观察客人,慢慢地了解了很多客人的消费需要和消费习惯。比如,谁爱吃什么,谁爱喝什么,什么时候上什么茶,他心中都很清楚,甚至来了一个陌生的客人,他也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判断出对方的身份、地位、喜好和性情。

有了这些了解和判断之后,李嘉诚便投其所好,同时又以诚待人,让顾客感到特别受尊重,也自然愿意掏腰包。正是这段经历,让李嘉诚从一个青涩的服务生,迅速成长为人情世故的老手。也是这段经历,让李嘉诚暗自学到了很多做生意的诀窍。后来,李嘉诚察言观色、把握人心的这种能力,在生意场上得以发挥,对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驾驭客户的心理,都有非常大的用处。

做生意就是做人情,了解人情世故是前提,其次才是把握他人的需求,满足他人的需求,如此就很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可谓做得淋漓尽致。他在经商创业的过程中,对待自己的员工,就特别注重做足人情。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女作家林燕妮去长江大厦与李嘉诚商量广告公司租场地的事情,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胶花。当时的塑胶花行业已经没落,而长江地产的盈利十分可观。林燕妮想不通,为什么李嘉诚不停止生产塑胶花,毕竟靠生产塑胶花赚不到多少钱。

不过,经过一番思考,林燕妮明白了李嘉诚的用意,她对李嘉诚说:“你不撤销塑胶花业务,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条生计吧?”

李嘉诚说:“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在很多人眼中,商人是无利不起早的,商人眼中只有金钱和利益。事实也差不多是这样,商人毕竟不是慈善家,如果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但李嘉诚却有情有义,对待员工体贴入微,宁愿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让塑胶花工厂经营下去,目的就是给员工一个工作,给员工一个养家糊口的机会,这真叫人感动。

李嘉诚曾说:“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所以,对待员工,他总是心怀感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唐太宗李世民,他将皇帝比喻为舟,将百姓比喻为水,并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嘉诚经商的理念与唐太宗治国理念极为相似,他们都懂得感激员工,懂得投资人情。

除了对待员工重视人情的投入,对待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李嘉诚也是有情有义。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李嘉诚的经商法则,他曾经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李嘉诚的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做生意,应该多替别人着想,应该共享利益,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合作。相反,只顾一时之利,只顾一己之利,而无视对方的利益,只能做一锤子买卖,只会生意越做越窄,最后自断后路。

有钱一起赚,自己发财也让别人发财

商人求财,讲究以和为贵,真正有智慧的商人不会与人争强逞能,而是笑脸迎客,为了赚钱,他们愿意与对手合作,使大家互利共赢。李嘉诚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有些商人总想着一家独大,好处独霸。然而,做生意太绝,不给别人活路,自己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最后会吃大亏。李嘉诚认为,在生意场上,多一个合作者,就多一条出路,少一个敌人。因此,他非常顾及同行的利益。如果能考虑与同行合作,达到利益均沾,虽然自己可能损失一点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财源将会滚滚而来。

1978年,长实集团与会德丰洋行共同出资购买天水围的土地。第二年下半年,中资华润集团等购得其大部分股权,并且建立了巍城公司,决定开发天水围。在巍城公司中,华润集团拥有51%的股权,长实集团拥有12.5%的股权,是第三大股东。作为最大的股东,华润集团雄心勃勃,计划用15年时间将天水围建成一座可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市。

当时由于长实忙于收购和黄,因此把开发天水围的计划交给华润。但出人意料的是,华润的雄心没有持续多久,就开始灰心丧气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1982年7月,港府收回了天水围488公顷的土地,并将其中40公顷的土地以8亿港元批给巍城公司,要求其在12年内建成价值14.58亿港元的建筑,并负责清理出318公顷土地作为港府土地储备。如果完不成目标,那么购买土地的8亿港元将视为充公。

另外,1983年港府宣布:计划投资40亿港元建设市政工程,其中预计投入16.2亿港元用于整理地盘,预计投入9.6亿港元用于基本建设。两者加起来,共计25.8亿港元,港府把如此重大的工程批给巍城公司承包,并要求它获得15%以上的利润。

如此严峻的要求对华润而言,就像泼了一盆冷水。华润作为一家驻港的贸易集团,并不具备地产发展经验,也不熟悉香港地产业的游戏规则。因此,一出场就失败了,其他股东见形势不妙,纷纷萌生退出的意思。

精明的李嘉诚把这一切看得非常透彻,他十分看好天水围的前景。因此,他开始不动声色地吸收散股,他相信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后来者居上。就这样,李嘉诚逐渐将其他股东手中的“垃圾”股票控制到自己手里。到了1988年,他已经控制了除华润之外的49%的股权,与华润成为仅有的两家股东。

1988年12月,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长实与华润签订了一份协议。在协议中,长实保证能够在天水围发展中让华润获得7.52亿的纯利润,而且协议签署后立即支付华润5.64亿港元。如果将来楼宇的售价超出协议的规定,其中超额赢利的部分,长实将与华润共同分享,华润获得51%的利润,长实获得49%的利润。今后天水围发展计划等一切工作均由长实负责,费用由长实支付,将来在收入中扣回即可。

在签署这份协议的时候,天水围交工期限只剩下一年半的时间。按照该协议规定,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风险完全由长实来承担,华润可以坐收渔利。对长实而言,要承担的风险非常大,当然,也可能获得非常大的收益。如果长实如期完成计划,按照协议售价,它将获得43亿港元的纯利润。但是业内人士估算,长实如果顺利完成计划,将获得70亿港元的纯利润。

不过话又说回来,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大概只有长实具备这个经验及实力,李嘉诚对此充满了自信。果然,工程开始兴建后,进展非常迅速。很快,天水围大型屋村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住宅及商业楼宇共计58幢,总楼面积1136平方英尺,共有16728个……住宅及楼宇开盘后,利润滚滚而来,华润获得了协议中规定的利润,而长实所得的利润,几乎是难以估计的。

从长实与华润的协议中,我们发现:在这个计划中,李嘉诚赚足了钱,又让华润不费任何成本,就能坐收渔利,这等于挽救了华润,也成全了长实自己。这就是李嘉诚的智慧,他把合作关系看得很透彻,他这样帮华润,并不只是针对中资公司,而是他做事留后路的一贯作风。

也许有人觉得李嘉诚吃亏了,因为华润什么都没干,就获得了几亿的利润,但实际上,李嘉诚是精明的。如果说他支付给华润的几亿利润是吃小亏,那么后来他获得的收益,是占尽了便宜。这就是李嘉诚所说的“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

其实,但凡做大事的人,都有李嘉诚那种“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思想,他们懂得给别人一些好处,让别人分享一些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巩固合作关系。李嘉诚作为一个理智的商人,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他不会与合作伙伴争利益,一方面是因为这样会损耗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争小利会得罪合作伙伴以及周围的同行,树敌过多,容易被人联合而攻之。因此,在许诺给华润回报时,李嘉诚表现得十分大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华润更多好处,通过这种让利,不仅给华润留下了大气的印象,也深深赢得了同行及其他商家的信任。

舍得让利,自己才能得利

生意场上,离不开合作。对于合作中的利润分配问题,李嘉诚看得很开,他认为舍得让利于人,才能获得更长久的合作,才能赚到更多。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1978年5月,环球大厦在中环车站上建成,随后开始分层发售,用户购楼踊跃,广告见报后仅8个小时,就全部售完,交易总额为5.92亿元,创下了香港楼价的最高纪录。1978年8月,海富中心在金钟车站上建成,物价总值9.8亿港元。

按照当初地铁中标时签订的合同规定,在分配利润上,地铁公司占51%,长实占49%。根据这个比例算下来,长实集团在这两栋发展物业总计获得毛利7亿多港元,纯利为07亿港元。

0.7亿港元看似不少,其实低于当时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甚至可以说是亏了。然而,李嘉诚通过此次与地铁公司合作,获得了无法估量的无形利益——形象和信誉。从此之后,李嘉诚在香港地产界名声大震,香港的各大银行、财团对他充满信任和信心,这为后来的合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地铁中标一役,李嘉诚主动让利,最后看似亏了点,但从长远来看,他实际上大赚特赚。因为发展地产业离不开银行和财团的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才有资金盖楼,这才是赚钱的保障。由此可见,李嘉诚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他不纠缠于一时的得失,而是看重长远利益,这是一位优秀商人所必备的素质。

有记者曾问李嘉诚,与别人合作成功的奥秘是什么,李嘉诚谦虚地说:“奥秘实在谈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

李嘉诚说得非常在理,因为经商都是求利的,但又不能只为了利益而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在李嘉诚看来,一个只知道图小利的人,终究成不了大商人。有些商人认为贪利才能暴富,也许现实中存在这种情况,但这顶多叫暴发户,还称不上大商人。真正的大商人,都是懂得让利的,他们敢舍敢收,心胸开阔,最终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天下。

当年,胡雪岩的钱庄生意做大之后,他开始把目光集中在漕运上,但是进军这个行业意味着抢其他从事漕运行业同行的饭碗,很容易引起同行的不满。即使同行忌惮他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心中有怒嘴里不敢言,也无法保证他们背地里不会使阴招暗算他。因此,胡雪岩决定采取措施安抚一下同行,他是怎么做的呢?

胡雪岩知道这些同行商贩资本小、底子薄,于是主动提出贷款给他们,让他们到乡村去收购粮食,而费用由他承担一半。这样,胡雪岩把实力不济的同行笼络到手下,让他们安心地经营自己的生意。同时,他也能在贷款和运输中赚一些利润。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样保证了整个江浙地区粮食市场秩序的稳定。

因此,表面上看胡雪岩少赚了钱,但实际上,他不但赚了好名声,还牢牢控制了那些实力较弱的商户,可谓一箭三雕。

浙江地区有一句非常流行的俗语:“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在商业经营中,要经常想一想:别人为什么愿意与你合作?如果他们没钱赚,你让他们怎么与你合作?所以,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这就是“舍得”的智慧。

作为老板,一定要牢记一点: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不意味着榨取同行,也不意味着压榨员工,没必要处处把别人往绝路上逼。相反,为了巩固和建立稳定的商业关系,必要时要学会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换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这样才能赚到源源不断的财富。李嘉诚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最后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么,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呢?在他看来,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是关键。只有不让别人吃亏,只有让别人获利更多,别人才愿意与你继续合作。这样一来,当别人有生意需要合作时,不就首先想到你,然后找上门来了吗?

互信才能合作,分享才能共赢

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六国论》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而非秦也。”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历史,你会发现:秦国之所以逐一灭掉六国,是因为六国本身互不信任、不团结、不合作。虽然某些时期也结为联盟、相互支援,但由于相互之间缺少信任,彼此猜疑,最终宣告盟约破裂,这才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

假如历史能够倒流,假如再给六国重来的机会,假如六国能够互信合作,那么他们的合力绝不是秦国可以匹敌的,秦国想破六国,难于登天。所以,历史告诉我们:互相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做大做强的保证。这个道理对于经商做生意同样适用。

在与合作伙伴做生意的过程中,应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确立了这种公平、公正的商业合作模式,从而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做生意,难免没有失误。这就要求双方用制度规避风险,共同承担责任。从一开始,就要有准备及有责任为自己及团队成员的过错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