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7746000000011

第11章 我国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现状调查(6)

工业产业分类法要求产业内的各企业具有相似的生产过程、提供相似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相同的需求,这一分类方式完全适用于旅游业内部各产业边界的划分。这些产业都是直接服务于旅游消费需求的。与纵向虚线长方框图相交的是一组横向虚线长方框图,表示的是提供间接旅游服务的产业,这些产业往往服务于旅游企业,如旅游教育、旅游咨询等。这部分产业也是按照工业产业分类法进行划分的,有清晰的产业边界,当然这部分企业也会服务于其他的市场,因此,产业边界也是突出在旅游产业边界外部的。

(3)旅游业内各产业间的产业关联

旅游产业内的各产业之间,尤其是提供直接旅游服务的各产业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联效应,它们之间不是投入产出关系,也不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关系,而是共同组合成一个产品,因此各产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必须达到均衡,这使旅游业不是简单的“产业群”,而具有了“集成性产业”的特征。

图2‐7中除旅行社业以外的纵向产业内的企业提供服务的任一组合形成一个旅游产品。旅游学并没有给出旅游产品的明确定义,但一般认同的旅游产品是指由旅行社组织的旅游线路及相应的全部旅游活动。因此,这些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是很高的。旅行社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各产业中规模最小的产业和质量最差的产业的状况。由于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原本在产业外的产业间关联被“内化”在产业内部,各产业的发展规模必须根据旅游活动的组合要求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实质是各产业内旅游企业中规模的界限,突破了这一界限,企业的供给将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应,其生存就受到严重威胁。

当然,企业可以为这部分供给寻找其他的需求,但寻找其他的需求市场是受到限制的,并不是轻易能解决的。这些限制来自以下三方面:

旅游企业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

旅游产品的购买是消费者到生产地购买而非产品运往消费地;

旅游企业依托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的客观消费容量直接限定了旅游需求量。

这也是我国旅游企业盈利能力资源类企业最强,旅行社及综合类企业其次,酒店类企业最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旅游产业组织和布局的内涵

旅游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应是内部各产业自身的产业组织结构,旅游企业直接受制于这一产业经济环境。在各产业内部,企业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它们提供相似的产品,具有相似的生产过程,而且这种相似性是非常高的,企业处于竞争状态。企业如何在这一产业经济环境下生存是另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暂不分析。

旅游产业布局有两层内容:首先是旅游业应在哪些地区得到发展,为当地的国民经济作贡献。由于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来发展,显然,在一些地区这一政策并不合理。其次是旅游业内部各产业在一个地区内的布局。旅游活动存在明显的位移,而且是产品的消费者向产品生产地的移动。因此,旅游产业的区位特征一定与旅游吸引物的分布特征和旅游吸引物适应大众消费的程度有关。所以,旅游产业的区位分布不均衡是必然的。

(三)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产生

一般产业组织理论认为,政府干预产业组织的目标是维持有效竞争和实现规模效应,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获得经济的增长,旅游产业也不例外。但是,基于上述对旅游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到,旅游产业组织结构要维持有效竞争并不能完全从企业的角度进行调控,如常见的政府干预下组建旅游集团等形式。在旅游产业内,维护有效竞争的前提是旅游供给量与旅游需求量的均衡。旅游需求量并不能简单考察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现代旅游业中,旅游需求量是由旅游景区容量决定的,旅游景区容量的有限性会抑制旅游需求量的增加。当旅游企业供给量超过旅游景区容量时,旅游企业之间一定会出现“恶性竞争”,有效竞争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最根本的制约要素。

在此前提下,旅游“吃、住、行”的均衡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旅游“吃、住、行”的均衡实质是旅游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均衡。旅游产业内部的均衡是指构成旅游产品的旅游服务提供与企业所提供的旅游服务规模要保持均衡,不能出现个别企业提供规模过大或过小的状况。旅行社组织的需求产品是由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中最小提供能力的企业决定的。服务提供过大的企业为了生存会对其他的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是“恶性竞争”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供给过小,就会形成所谓的“瓶颈”,“瓶颈”是个相对概念,一直会存在,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在不同的服务供给之间“轮流坐庄”。

上述分析表明,控制景区环境容量的重要性。如果景区环境容量得到控制,景区的环境质量也能得到维护。但是在实际中,景区环境容量经常被突破,主要是政府部门经常将某一“瓶颈”归结为阻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把突破某一“瓶颈”作为政府干预的主要内容。

其结构复杂,因此,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并不能按照一般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进行,需要考虑旅游产业的“集成结构”。旅游产业内的两种组织结构(各产业间的关系和各产业内企业的关系)都需要均衡。旅游产业内各产业之间的结构均衡是旅游吸引物容量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均衡,这是旅游业内形成有效竞争的前提。但纵向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均衡并不要求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衡。因为企业的市场可以突破旅游市场的范围,向其他的市场提供服务,所以并不完全需要诸如“各星级饭店之间的比例”等的结构要求。

因此,如果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能放在旅游景区,尤其是旅游景区的容量的管理、控制方面。小到一个公园,大到一个旅游城市的容量都应该得到管理,否则会形成对旅游企业不利的外环境。例如,“黄金周”期间,很多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显然极大地超过了该景点的环境容量,旅游者首先是不满意的。而旅游接待设施在这一周明显供给不足,“供给不足”的市场信号吸引了更多的对旅游接待设施的投入,但增加的旅游供给能力在“非黄金周”表现出明显的供给剩余,“恶性竞争”由此产生。

旅游吸引物一般都以“公共物品”的形态存在,政府对此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其外部性,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以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政府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管理的原则是满足该吸引物的可持续性要求。政府在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对旅游产业的各种结构造成影响,影响力是通过市场机制传递的,在长期达到均衡。

改善案例:我国部分景区环境改善措施

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0多公里,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湖地貌,景区长80余公里,茫茫6万多公顷,因沟内有盘信、彭布、故洼、盘亚则查洼、黑角寨、树正、菏叶、扎如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197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84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在全国40佳风景名胜区评比中,名列新自然景区榜首。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有“童话世界”的美誉。大多数景点集中于“Y”字形的三条主沟内,纵横50公里。

在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景区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始、自然和完整是景区管理的首要问题。九寨沟景区发展初期,也经历过森林大规模毁坏、未经规划的旅馆和招待所大规模建立的现象,致使景区垃圾丛生、土质和植被均遭到破坏,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对景区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九寨沟景区管理部门积极倡导“绿色旅游”的新理论,将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资源、满足“绿色消费”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管理和发展中,并在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多个“绿色第一”,表现为:

(1)开通绿色环保观光车。该环保车尾气排放达到欧三标准,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影响。景区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游客需一律乘坐环保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