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7744900000008

第8章 学习(4)

◎学会换位思考。切实体会老师的难处和不易,想想如果自己是老师会怎样,减轻自己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不要一味地横加指责。

◎最好表现一致。在家的时候自己是个乖宝宝,在学校就完全变成了一个小霸王,不听话、会调皮、顶撞老师等。其实,你完全可以做一个在家里以及在学校言行一致的人。并且要明白,你完全可以避免不愉快的学习体验,即便有什么不满,一定要提出来。

变被动为主动

——培养主动学习的

调查表明,学生被动学习、主动性差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或者是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家长与学校的压力下学习。他们或者是为了让别人能看得起自己;或者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或者是为了升学、考试等。这样的学习不但没有任何乐趣可言,而且苦不堪言。

沈宁是一个九岁的女孩,小学三年级,她对繁重的学习生活非常不满。因为数学不好,她妈妈给她买资料只能借着老师的名义,妈妈告诉她:“每个学生都有,要在寒假完成这两本。”沈宁拿起那一大堆的资料后开始大哭,边哭边说:“我凭什么这么倒霉,寒假作业一堆。我给你做!我给你做!”拿起铅笔一阵乱写,边写边哭。做完后妈妈一检查,加减乘除都没搞清,只是简单把那些数字组合在一起。理所当然,妈妈肯定会教训她一顿。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中学生已经找不到最初学习的乐趣。他们往往是被父母、老师等“压迫”着,为了给父母和自己争面子、报答父母、想要走出自己生活的地方、去外面看看等,这些都成了学习的动力或者理由,种种理由促使他们把学习当做一种“苦力”。一定时期,他们可能很喜欢学习,也不断鞭策自己要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当目的达到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消失。也有的可能在某段时间的努力后,目的没有达到,而后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当然也不再学习,有的甚至可能因此而逃学。

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事实上,只有切实认识到知识就是你学习的唯一目的后,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那样才可能认真去学习和提高成绩。如果你总是认为学习是很痛苦的事,一直被动去学,那么学习生活对你来说,就意味着会有无尽的烦恼。所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养成主动学习的,这将对自己未来的人生产生莫大的影响。

实践小课堂

◎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会把获得新知识作为自己的一种需要,学习过程中,最好做到张弛有度,才不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将学习当成巨大的负担。

◎学习过程中,和父母老师积极沟通,而不是对抗,在消极情绪下学习,将会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操作和学习两者最好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培养自己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别忘了让大脑休息

——培养科学用脑的

人人都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我们的大脑,时刻都在运转,即使在我们睡眠的时候,它也在不停地工作,管理着我们的身体活动。也许你会问了:“我们的大脑会不会累坏啊?”这个无需担心,我们的大脑只要不是长时间高速运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我们的大脑有1000多亿个细胞,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倍,高达5亿多本。大脑的潜能,几乎接近于无限。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普遍只开发了大脑潜能的5%,仍有巨大的潜能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大脑只要没有先天性的病理缺陷,他就可以成为天才,只要大脑的潜能得到超出一般的合理开发,他的能力就不会比爱因斯坦逊色。但是,大脑潜能要一点一点地开发,如果“拔苗助长”,结果只能是用脑过度,造成大脑疲劳,甚至发生悲剧。

丹麦历史学家海内肯就是一个不会使用大脑的人,他四岁就撰写了《丹麦史》,此举一度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正当人们津津乐道他的聪明才智时,突然传来由于大脑负担过重导致四岁半的海内肯脑力衰竭,最终不幸夭折的噩耗。

像这样的例子,国内外还有很多,许许多多的天才儿童,一夜之间名扬四海,但不久就消失了,或者传出不幸的消息。

所以,花季少年的我们,不要因为过度使用自己的大脑,而让你的“思维之花”凋零。我们没有必要羡慕其他的天才少年,其实我们自己也拥有天才少年一样的大脑;而当一些天才少年遭遇不幸时,应该给自己敲响警钟,千万不要造成用脑疲劳,一定要养成科学用脑的好。

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发大脑不等于疯狂地使用大脑,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式。“刀不磨不快,脑不用生锈”也是一种错误的用脑观念,不值得提倡和学习。

当你在学校努力学习一天后,你是不是有很疲劳的感觉?是不是觉得好像做了很多体力活一样累?如果有这样的反应,那证明你开始处于脑疲劳状态,一般表现为: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思维混乱等。如果长时间总是用脑过度,还会出现失眠、恐惧、焦虑、健忘、抑郁等症状,过度的脑疲劳,还会导致心脑血管及精神疾病,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由此可见,脑疲劳不仅不能开发大脑,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到人的智力潜能的正常开发,严重地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可是常常找不到使自己更为聪明的方法。其实如果养成科学用脑的,我们是一定可以变得更加聪明的。

实践小课堂

养成科学使用大脑的,你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五官并用、手脑并用地参与学习。有人发现,学习同一内容,如果只用眼睛,可接受20%;如果只用耳朵,可接受15%,如果眼耳并用,可接受50%。这一发现说明,学习时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最佳的用脑时间”。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个“最佳的用脑时间”,有的人早晨脑子特别灵敏,记忆力最好;而有的人则晚上头脑最清醒,学习效果最佳。应了解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用脑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的主要休息方式,睡眠充足才能使大脑消除疲劳,保证大脑正常工作。因此,应安排好自己的睡眠时间,使自己睡得足、睡得好,并且不要开夜车,以免影响健康。

◎注意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大脑疲劳,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视力、听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不能忽视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更不要把学习同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对立起来,以为锻炼身体和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给自己空间和时间。要解放自己的空间,让自己从“三点一线”中解放出来,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表面看来,这样做学习时间似乎少了,但实际上学习的内容多了,智力发展快了,学习热情高了,这一点常被许多人误解或忽视。

有竞争才有进步

——培养积极竞争的

下面是一位考上耶鲁的女孩儿的妈妈所讲述的自己女儿的故事:

女儿是在国内读完小学的。当时通过各种关系进的是一所市属重点小学,学校名声大,后门多,生员爆满,一班六十四名新生。女儿上学早,五岁半便背起了书包。记得第一次期中考试,女儿得了一门满分,一门九十九分,但名次排下来却是二十几名。

本来这种成绩已无可指责。记得我们小时候读书,有个八九十分就不错了,哪有过这么好的成绩,比起女儿,我已经差得太多,还有什么话好讲?可是,尽管这种成绩不错,我却仍然十分担心,原因就是假如女儿产生自满情绪,不再发奋图强,不是非争第一不可,却是如何是好?

好在这种局面很快改观,二年级之后,尤其是有了作文课之后,双百分拿不到了,排头的成绩纷纷往下掉,女儿的成绩却掉得少,相形之下才冒出了尖尖角。

我特别在意的就是这似露非露的尖角,养成了女儿可贵的不服输的劲头。来到美国之后,凭着这股劲头,她又用最快的速度过了英文关,之后,一路走来,别人能做的,她能做,别人做不到的,她还要做。

学钢琴时,她已经过了十三岁,老师不想收她,说她已经过了学琴的最佳年龄。可她硬是不服气,不仅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而且学得非常出色,就连高中阶段最紧张的十一年级,她每天还至少抽出一个小时练琴,不仅没有影响学习成绩,还一鼓作气地考下了钢琴十级证书。

社会的角角落落都有竞争的存在,不管是人类还是植物抑或是动物。竞争,对于自然生物来说就意味着获取充足的食物和养分,对人来说,积极的竞争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尤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总是安于现状,就会逐渐被现实社会淘汰出局。竞争意识就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心,是一种锐气,是一种不争第一誓不罢休的倔强。

所以,生活中应无惧竞争。竞争就是要求人在面对巨大压力时,一直保持最昂扬的精神状态,它会激发人自身的巨大潜能,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惊叹的成绩。尤其当你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如果你只会躲起来,也许永远都没办法开发自己的潜能,更不用说挖掘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竞争,就是培养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千万不要在竞争中磨光自己的锐气,用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向前冲吧!

实践小课堂

◎树立雄心壮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不要总是拘囿于小圈子,积极走出家庭和社区,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要敢想敢做,勇于创新,富于创造精神。

◎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善于激发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满足自己成长的需要,让自己不但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更有几种特殊才能和本领,具有较完善的人格,从而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竞争绝对不是踩着别人的头往上爬,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拼斗,也不是单枪匹马只知道赶路的“勇猛”,而是拥有大度的胸襟,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绝不“独孤求败”。

◎正确看待失败与胜利。胜不骄、败不馁是最佳状态,失败要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防止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成功也不能洋洋自得,骄傲往往导致下次摔得更重。

勿把压力当座山

——培养正确舒缓压力的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大学生,他来自偏远的山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他所在城市的大学。到了大学后,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开始语言不通,他觉得很苦闷,加上学校似乎没有他预期的那样好,他觉得更加失落,每天无所事事。宿舍的其他几个人迅速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去聊,聊游戏,聊自己的家乡,聊自己的一些见闻,只有他完全不能融入,很多东西他都不懂,他越发沉默。学期末的某天,楼管锁楼门的时候,他借口妈妈来学校找他有事,出去再也没回来。第二天有人在学校的游泳池里发现了他,他把自己溺死在了学校游泳池的角落里,尽管池水仅一尺深。临死前,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反复诉说自己无法缓解的压力,语言不通、无法融入大环境、成绩不如预期等。这一切让他选择了放弃活下去。

其实这位大学生遇到的所谓问题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都是小事。谁都会遇到无法预期的事情,当你跨过去这道坎,你就会发现,一切都已云淡风轻。诚然,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无时无刻不伴我们左右,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将来还面对工作压力。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当压力出现时,一定要保持遇忙不乱、宠辱不惊的健康心态。在压力面前绝不低头,千万不可被其压垮,在压力面前做一个战胜它的巨人!

实践小课堂

◎不给自己制订不切实际的目标,如果是不顾自身实际,无形中就会为自己增加无谓的压力。

◎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不能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就一直坐在书桌前学习,不能劳逸结合,反而更不利于成绩的提高。

◎一定要有自己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睡眠是最好的休息,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休息不好,就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就会莫名地感觉到紧张和压力。

◎走进自然。经常走进自然,听听鸟鸣,听听涛声,在自然的怀抱中,一切烦恼、紧张、压力都将置之脑后,随风飘散。

◎给心理压力以缓冲的时间。承受压力的思想准备越充分,承受压力的能力就越强,相对来说,压力本身就等于减小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压力,它们都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有了这样的心态,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善于发泄,擅长诉说。当压力过大时,可以选择倾诉或者找适当的方式发泄,没必要把一切都憋在心里,当然也可以选择以写日记的形式来舒缓压力。

◎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做,不能凡事都依靠父母和老师,如果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就应该自己独立去决定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