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但中外两国教师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总要将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比较呢?而且往往比较的都是拿中国人的短处比外国人的长处,这公平吗?这样的结果还用说吗?中西方的文化观念差异太大了,那个距离不是几个海和几个洋能够丈量的。
实际上,这个中国老师看小丑,是把小丑作为一个职业,一个谋生挣钱养家糊口的行当来看的;外国老师看小丑,不仅仅是把小丑当作一个职业,当作一个谋生挣钱养家糊口的行当来看的,还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内涵。这就是彼此的差别。
我们还在为生活的基本生存需要而苦恼,他们却在为生活的娱乐需要而享受。按照人类的需要层次来讲,这是什么样的差距呢?这是经济的差距,这是国家国力强弱的差距。由此我们可以注意到,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富裕到享受的地步。因此,我非常讨厌那些动不动就说“我们中国人也可以说不”的人,还有那些“如果我们的GDP已经在全世界上升到多少多少位,我们可以怎么怎么样”的人。
我想,总有一天我们的老师看到作文中写着“志愿当小丑”的话语时,他会由衷地抚摩着这个孩子的头顶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二)
一商人的丈夫对妻子说:“今天你不要到隔壁那家商店去买东西。”
“为什么啊?”
“刚才他们把我们家的秤借去了。”
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商不奸。”
商人想到了消费者了吗?想到了想的却是他口袋里的钱。那商人想到了欺诈吗?想到了。但他早已经将“欺诈”从他的道德准则中删除了。这时的商人已经将“欺诈”与赚钱的手段画上了等号。当然,商人也是有他自己的生活道德准则的,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为什么骂商人的词汇那么的丰富呢?因为我们无可奈何,即使有了消费者协会,我们也是无可奈何。那就骂骂,最起码的还痛快痛快嘴巴。但现在我们已经大度得不再骂商人了,因为商人就是商人,他就应该唯利是图,就应该见利忘义。但是我们都知道的作为文化人中的一员——教师是很清高的,也很酸腐的。那些我们能想起来的挖苦嘲笑商人的字眼都应该是这些文化人的创造的。因此,我们称呼老师“先生”,也许是先知贤达之意吧。但是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有些老师们怎么不清高了?也不酸腐了呢?
也许还是那句老话,老师也是人,也要活着,也需要钱。但君子说了,爱钱之心人皆有之,应取之有道啊。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就不是在秤上玩花样儿的小儿科了。听听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些老师的真实想法了。
“哎,你孩子不要上那个老师那班啊!那老师……”
我只能哀叹,无言以对。
(三)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这很轻易地让人想起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定义。你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在你们班里谁是好学生。孩子肯定能给出一串名字来。“他们怎么好啊?”“他们学习好。”学习好,也就是学业成绩好。他们的学业成绩好,就一定代表他们好吗?孩子是怎么判断孩子的好坏的,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是从家长哪儿学来的?我们经常可以听见老师、家长训斥孩子:你不要跟谁谁玩,长大了你想去要饭啊!那个谁谁准是学业成绩较差的孩子。我们很看重孩子的学业,因为学业成绩决定着孩子的走向:上重点小学,上重点初中,上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找个薪水很高的工作……
这还让我想到了,当我们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卷那些触目惊心的红叉叉时的表现——“你怎么又在这儿错了呢?为什么?”“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你怎么这么马虎?”
这让人想到当老师面对孩子的考试卷那些夸张的红叉叉时的言语——“这道题我讲了多少遍,你们怎么就记不住?长没长脑子。”“你们把这题给我抄五十遍,看你们记住没记住!”
这里不是我们老师家长的心态平和不平和的问题,是观念,教育的观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会犯错误的人。我想,当我们面对着那些必然出现的错误,在我们避免不了的时候,是不是也乐观一下:“那是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