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7743900000046

第46章 家庭护理(4)

(2)睡眠方面对存在睡眠障碍者,应指导照顾者合理安排患者的日间活动,晚上则调暗灯光,去除噪音,适当采用药物治疗。

(3)环境方面居家病人疾病的痊愈与健康的恢复,必须在健康的环境下才能获得。

室内的温度、湿度要合适,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

(4)卫生方面应帮助患者做好口腔、头发、皮肤、会阴以及衣服被褥等清洁卫生工作,维护病人的清洁与舒适。

(5)体位方面对于活动受限的病人,应协助病人保持良好的体位与姿势,维持关节的功能,避免可导致关节畸形或强直的姿势,可通过主动及被动运动以维持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居家护理人员需经常给予翻身、拍背等,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治疗性的护理

(1)一般身体检查如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血糖、尿糖及病情评估、健康问题的确立等。

(2)伤口护理如压疮、外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伤口护理。

(3)各种导管护理如胃管、尿管、T型管、造瘘管、气管套管等。

(4)各种注射及局部用药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肤用药、舌下用药等。应指导和督促患者按医嘱定时服药,并确保用药安全。

(5)其他护理如灌肠、吸氧、吸痰、会阴冲洗、蒸汽吸入、体位引流、人工造口护理、膀胱训练、腹膜透析等。

(6)采集标本并送检如血液、尿液、痰及粪便标本等。

(7)疾病危象或急性发作的预防根据病人的发病史、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危象,对病人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如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预防、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预防、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等。

(8)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医疗护理器械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家庭经济能力,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适宜的医疗护理器械。当病人购入医疗护理器械后,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器械的使用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器械的消毒及预防感染的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护士要定期检查机器的完好性,评估机器的使用效果。

4.居家康复指导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指导,防止畸形或残障进一步加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地让病人保持或恢复自理能力。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可选择与日常生活方面密切相关的活动,如进食、穿衣、洗漱、家务等。因老年痴呆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应进行认知训练,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训练和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对长期缺乏运动及锻炼的病人应进行体能锻炼与功能恢复,同时应该督促或协助家庭照顾者为患者提供户外活动如散步、游戏、种菜、种花的机会,改善其心肺功能和活动耐力。训练进度因人而异,应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复杂,活动量以无不适为度,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同时,活动时需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胸闷、气急等不适则及时停止。

康复也包括身体各主要系统及器官的功能康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排痰的训练,大小便异常的患者要进行排泄功能的训练等。

5.心理护理与情感支持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维持与促进患者健康和预防老化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很大帮助。居家护理人员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宜的护理措施,改善病人的情绪与心境,培养病人对生活的乐趣,教会病人心理调节的方法,增加病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此外,居家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庭成员多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安慰开导工作,使患者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社区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看报等以唤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如果患者对自身所患的疾病过度担心,社区护士应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

6.应急救护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居家护理的局限性,介绍患者的病情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介绍发生紧急情况前可能出现的先兆,指导患者或家属如何进行自救及求救。

7.为照顾者提供支持照顾者由于长期持续地照顾病人,他们的心理及生理的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社区护士通过居家护理这一形式,给予照顾者多层次、多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缓解照顾者在生理及心理上的负担,提高照顾技巧,从而提高日常照顾质量。

(四)居家护理规范与质量管理

为使居家护理工作正常运行,使居家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居家护理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以下是居家护理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有待于不断规范和完善。

1.家庭病床建床制度社区医生与护士在了解家庭档案的基础上,再对居家患者进行全面重新评估,判断是否符合建床条件、是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定是否建立家庭病床。建立家庭病床,首先与患者及家庭签订家庭护理协议书,明确护患(包括患者及家属)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然后根据评估资料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家庭护理计划。当居家患者不需要继续护理服务时(病情稳定、病愈、搬迁或死亡等),根据家庭医生的医嘱,社区护士给予办理结床手续。社区护士应认真书写家庭护理小结,并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有关注意事项。

2.家庭护理环境管理社区护士督促指导家属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家庭环境的适应性改变。患者及家人努力做到居室的整洁、安静、舒适、安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3.家庭护理操作管理社区护士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突出在家庭环境中的无菌观念,妥善处理操作以后的物品,避免无菌操作中的污染。家庭护理操作规范及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4.家庭输液管理社区护士首先要与患者或家属签订家庭输液协议书。居家患者在家中输液受到条件的限制,控制输液药品的种类与输液总量,同时了解患者是否过敏体质,禁止应用易出现过敏及容易引起严重后果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强心药(如西地兰)、止咳药(如氨茶碱)等。社区护士要严格把关,做好“三查七对”,上门输液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5.家庭分级护理管理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及护理需求,制订家庭一、二、三级护理,家庭一级护理要求社区护士能动态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应急准备,及时提供整体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协助家人完成基本的生活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家庭二级护理是提供单项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根据病情相应减少服务时间;家庭三级护理以观察为主,适当给予康复指导,直至患者康复或提出终止服务。

6.特殊药物管理和常用仪器管理社区护士要做好居家患者的药物和常用仪器的管理,慢性病患者可能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社区护士要检查药品的种类、数量、有无过期变质现象以及药物储藏方法是否正确等。同时定期检查治疗仪器的性能。

7.消毒隔离管理和医用废物管理护士进行家庭护理特别是对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妥善管理治疗仪器、餐具、食品、药品、生活用品及家庭护理常用物品。医用废物严格按枟消毒技术规范枠要求处理,社区护士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知识,严格按规范要求落实。

8.定期随访、转诊管理根据病人病情制订医护人员随访间隔时间,每次随访时医护人员要对居家病人进行重新评估,判断原有健康问题的解决情况以及新出现的健康问题,评价居家病人接受居家护理后有无改善,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居家病人病情变化需要转诊,则根据转诊制度给予办理。

9.医疗护理文件管理家庭病床医疗护理文件,是患者在居家环境中接受治疗与护理的重要原始资料,家庭病床患者的病历档案应该是连续、全面、系统、准确地记录家庭病床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与护理经过。家庭病床护理病历的组成包括:

(1)家庭护理病案首页;

(2)家庭病床建床护理评估表;

(3)家庭护理评估单;

(4)家庭护理记录单;

(5)家庭护理治疗记账单;

(6)家庭护理一般护理协议书和单项护理协议书;

(7)家庭护理技能指导书。

10.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的范围有:

(1)居家环境的安全管理,如防滑地板、墙壁扶手等;

(2)医疗器械及设备的安全使用,如雾化器、轮椅等的安全使用;

(3)操作的安全管理,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格实行无菌操作规程等;

(4)药品的安全管理;

(5)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物品的安全管理等。

11.居家护理的考核与监督管理定期调查居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服务的质量,调查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

(五)居家护理存在的问题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居家护理开展情况不同,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居家护理教育滞后居家护理对社区护士的能力要求比医院护士更高,而目前国内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在医院环境开展工作的护士为主,只是在“社区护理”课程中涉及很少的居家护理内容。在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已经开设了“居家护理学”课程,同时规定从事居家护理的护理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居家护理”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再教育。我国的居家护理教育相对落后。

2.居家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目前我国社区护士数量少,编制不足,难以承担全面的居家护理服务。

3.居家护理的规范和质量管理有待完善尽管各地区制订了各自的某些规范,总体来看还是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居家护理人员的准入标准、评估工具与标准、居家护理分级标准、各项居家护理操作规范与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收费标准等等尚无统一的规范。

4.社区居民对居家护理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社区居民的防病与保健意识差,认为大病去医院,小病自己吃点药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护理的发展。社区居民对护理工作的传统观念也是影响居家护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认为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工作仅为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尤其对护士独立自主地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王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