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情诗的古典底蕴
7743600000044

第44章 后记

文稿结束时候,正值危难之间,由于特殊的处境和心境,只能简短介绍成书过程,还请读者朋友谅涵。

全书耗时八年,贯穿整个的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一直持续了古今诗歌渊源衍变的研究方向。在广西师范大学读研期间,导师姚代亮老师热诚支持我的论题,曾多次帮助从教师资料室借出很多书籍,我乘火车时托运回家细读,打下最初的史料基础。黄伟林老师也充分肯定古今研究的视点,关心我的学业进展。在他们的培养下,毕业时完成约四万多字。在浙江大学读博,导师陈坚老师欣然赞同我的选题,使我得以继续这一探究,获得了宝贵的学术积累的连贯性。认真听取他的修改意见,对论文作了调整充实。吴秀明老师的授课,在论文的写作方法上详加介绍,给予很多启发。江弱水老师的悉心指点,也使我很受教益。这些写作策略都溶入文稿,该段时间写下约八万字,完成现代部分。在浙大读博士后,把文稿进一步向古典溯源,导师沈松勤老师耐心解答了我的密集问题,传授了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立论方式,着力培养论文写作时思维的严谨性和行文的逻辑照应。关注我的发展,多次帮助解决困扰。在古典与现当代截然不同的治学领域中我深有触动,再次拓宽了论述的框架,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的承衍流脉也呈现得更为清晰。该段时间我还对现代部分作了补充,并完成当代部分,写下约九万字。书稿是在沈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得以出版,使我的思考能够和学界建立广泛的交流。

回顾漫长的求学历程,万千感慨。感谢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和无私相助!所有的温馨记忆,都不会随风而逝。

文稿大部分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诗探索》、《中国文学研究》、《名作欣赏》、《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等学术期刊发表,感谢这些期刊的主编和责编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学业支持和深切的人生关怀!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陶文鹏老师!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胡明老师!感谢南京大学的胡星亮老师!他们远隔千里山川,密切关注我的成长,帮助询问前程,期待我有顺利的人生走向。感念老师“天下青年皆为弟子”的开阔胸襟和仁爱心怀。

书稿的责编是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钟仲南老师,谨把文稿交托给他,感谢他的宽容和热诚!体谅晚辈,慨然相助。感谢他隆冬时节的辛劳详阅、精心编排!并感谢所有设计和校对的老师!使这本小书以雅洁的形象与读者朋友会面。

青年时代最是艰辛,总在重大的十字路口抉择,总是面临无法预测的困境。甚至面前滚滚黄河,背后千仞深谷。不敢想象会有虹桥横波,能够让我掠过惊涛、看见对岸芳春。因为选择了理想,放弃了一切触手可及的富丽豪华。希望这些文字,蝴蝶千里飞翔,寻找心灵的故乡。它可能使我遇到更多的文学知音,不论回声来自近山还是远峦,都会减缓追寻路途的苍凉。

偶有爆竹遥响,提醒着匆匆岁尽。十九层的高楼之上,千顷雪飘,清寒袭衣。已经两个春节没能回家,漂泊日久,真该和父母团聚了。

谨留下电子信箱:zhimei9999@126.com,便于和学界老师联系。

红颖

2007年冬,西子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