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CI 检查的前几天,为了让科室内的旧桌子看起来更清洁整齐,她还拿来家里装修房子用剩的材料,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把科室的桌面进行重新贴面,看起来和新的一样,受到了全科员工的一致认同。从这之后,我发现她已经和整个大集体融合得非常好。我的科室、我的团队又回到了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来。
我发现了在我科每一位员工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都可以找到他们值得我庆幸的事情……所有的这一切正在不断地充实着我的护理管理生涯,我感触——这都是因为我拥有一个值得我自豪的团队。
对父母的爱原来如此简单,只要用心,一举手一投足我们就能让老人满足。
抚摸
雏菊
老人跌了一跤,伤及腰部,住在我们病区。医生诊断说,可能以后的日子都无法正常行走了。老人有三个儿子,工作很忙,给老人请了一个护工24小时照顾老人,他们每天傍晚会轮流看望老人,了解老人的病情及治疗、护理,然后匆匆离去。
老人很少说话,对我们的护理不理不睬,只是痛得难受时会不停呻吟,我们都认为老人情绪低落是因为知道自己今后无法正常行走引起的,用了很多办法让老人开心,都不见成效。
这一天,老人的大儿子兴冲冲地来到病房,带来一根拐杖,对老人说:
“妈,这根拐杖是我托朋友从北方带来的,上好的楠木拐杖,又轻巧又方便,以后您走路就没问题了,您握握看。”老人将头转到一边,看也没看拐杖一眼,大儿子束手无策地离开了。又过了几天,三个儿子一起来了,给老人推来了一辆轮椅,大儿子对老人说:“妈,这车是我们三兄弟一起去选购的,能自动遥控的,您看多方便。”老人一反平时的沉默,大声吼道:“我不需要轮椅,你们别梦想我会坐。”三个儿子都呆住了,直到我们进去做治疗,老人才平静下来。
这天下午正好我值班,老人烦躁地在床上呻吟,直叫腰痛。给老人吃了药,做了物理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对老人说:
“大妈,我给您揉揉吧。”这时在一旁着急的大儿子说:“护士小姐,让我来给妈揉揉看。”大儿子将手伸到老人的背部,轻轻地揉捏着,这时老人出奇的安静,没有再喊痛,大儿子轻轻地对老人说:“妈,这样是不是好一些。”老人微笑着点点头,慢慢就睡着了,大儿子依然专注地坐在那里,只是揉捏的动作改成了轻柔的抚摸,从手到腰部,又从腰部到手,轻而有节奏地抚摸着,深夜才离开。
从此,病房有了老人的笑声,每天都有家人来给老人擦身、洗脸、腰部按摩。老人一天天好起来了。
那天遇到老人的大儿子,我问他:“你用什么方法让大妈高兴起来的?”他很动情地说:“小姑娘,可能你不会明白,我也是刚刚才明白,老母亲为了我们三兄弟苦了一辈子,物质对她来讲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忙于工作,对她的关心太少了,以为把最高档的东西给老人就够了,其实老人就像孩子一样,所以那天回家后,我们三兄弟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我似乎明白了,对父母的爱原来如此简单,只要用心,一举手一投足我们就能让老人满足。
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可以用心感觉。
——海伦·凯勒
两个水果
木木
今天特别开心,黄昏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一个红苹果和一个黄橙。
吃好晚饭,一个病人打铃叫我,一进病房,她就愁眉苦脸地告诉我:她饿坏了。她是禁食的,于是我马上把TPN(胃肠道外营养)给她接上,并向她道歉,我吃饭回来迟了。她像个孩子一样问我:“小周,你看我像不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哇啦哇啦哭着向你讨吃的。”我扑哧一笑,“要是我这会儿手里有个奶瓶的话,肯定往你嘴里塞啦,看来我下次得备个小奶瓶在口袋里。”她和家属听了咯咯地笑,我自己也跟着笑,觉得刚才的对话特逗。
看着她的饥饿感渐渐缓和,我说:“我很钦佩你的坚强和乐观,从你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有个小故事想和你分享,不知你是否有兴趣听?”
她连说:“好啊,好啊。”
我就把自己最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励志故事讲给她听,是关于一个病入膏肓的美国老人如何在绝境之中心存希望,奇迹般地活下来最终康复的感人故事。
她听完了故事,向我道谢,并说起了去年除夕夜她所经历的生死关,她说那是一个奇迹,几乎每个人都不抱希望了,而她在初一那天竟然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一直到现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到今年我儿子回来,让他回家能看到妈妈。”
我不知道她的儿子在哪里,但是这份母爱一下浸润了我的心,甚至有种无名的酸楚。
看着这张坚毅的脸,我无语。我准备离开她的病房时,她突然说:“小周,我们一起努力!”我看着她,轻轻地拍拍她的手,“只要你不放弃希望,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你!”
去给她量血压时,她知道我晚上还值班,趁我忙活时,让她家属往我口袋里塞两个水果。我带着听诊器,听她对家属说:“小周晚上还值班,肯定会饿肚子的,你赶快拿点水果给她夜里吃。”我马上用手捂住口袋,想谢绝,她说:
“你这样我会很难受,只是一点水果而已。”我只好红着脸收下了,谢了她,揣着两个鼓囊囊的口袋离开病房。
看着这两个颜色鲜艳的水果,我的心情很好,她晚上的笑脸和这份心意是对我今天的工作最好的褒奖。
在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病人之后,我才明白其实他们的要求很少,只要你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份尊重。
今天我是病人
木木
那天夜班下班时,我顺口对同事说了一句:“我的右下腹部很痛,连咳嗽走路都有种牵涉痛。”同事马上条件反射,说:“你不会是阑尾炎吧?快找医生看看。”
我说:“你别胡说,可能是昨天晚上忙了一个通宵,太累了,回去睡一觉也许就好了。”同事还是坚持让我去看医生,我没去,径直回家休息去了。
下午三点多,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痛,量了一下体温:38.9℃。躺在床上翻不了身,亲人都不在身边,好无助。想了想,给好朋友打电话,她让我在家等她,我说我自己直接去医院,让她来医院帮我。
到了医院,我直奔急诊室,诊断:急性阑尾炎,B超显示有大量渗出液化,必须马上手术。我一下懵了。我愣愣地看着好友,她也不能为我下决定,只是一直握着我发抖的手,安慰我不要怕,只是一个小手术。这话是我平时安慰病人的常用语,今天反而用到我自己身上了,我有点无奈地苦笑。
医生让我手术签字。我粗粗看了一眼签字单上罗列的种种并发症,不用医生说,我自己都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危险了如指掌,不发生最好,如果发生那只能说我运气不好。医生安慰我不要怕,说是主任主刀。“签吧,再等下去,家人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到,还是自己签吧。”我拿着笔闭起眼睛,心里突然很复杂,脑子里一闪而过:“万一我在手术台上有个什么,那我的亲人们怎么办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哆嗦而扭曲的字迹。“原来我也很怕死。”我在心里暗叹。想起一些病人在术前害怕得哭鼻子的好笑的事情,现在觉得一点也不好笑,我突然间明白一个永恒的事实:是人,都害怕死亡。
平时经常光顾的手术室此时觉得挺陌生的,这头顶上的无影灯怎么这么白晃晃的?一点也不温暖;想看到一张熟悉的脸,都戴着严实的口罩帽子,没劲;为什么我的好朋友不可以一起和我进入手术室呢?不然她还可以陪我说说话。脑子里糨糊一样,东想西想。麻醉师来了,看不出他脸上的表情,听他的语气挺和蔼的。又是签字,他问我过敏史,我回答青霉素过敏。想问一句麻醉药过敏的几率高不高?憋了好久,没问,怕医生说我啰嗦。
一躺到狭窄冰冷的手术床上,我不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感觉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我告诉洗手护士我很冷,她说待会就适应了。配合麻醉师摆好了虾米样的体位,我问进针时疼吗?他说有点酸胀感,让我尽量放松。我慢慢地深呼吸,眼睛盯着面前那器械车上的一大堆闪着冷光的手术器械。心里嘀咕着:“这辈子我再也不来这个鬼地方了,不知道我的家里人有没有赶到。他们这时在门外是什么样的表情呢?冷静还是焦灼?”
一种难言的酸胀感由双下肢像蛇行一样蔓延上来,我知道麻药起效了。
当我平躺好,突然有一种不能控制的冷侵犯了全身,我全身在寒战,听见牙齿“咯咯”打架的声音,我无法顺地呼吸,我告诉麻醉师我换不过气来,快憋死我了,我烦躁地想翻动身子,却无力。听见监护仪尖锐的报警声,扭头发现氧饱和度从90%开始下降,我无助地看着那变化的数字:85!82!78!75!
73!,听见麻醉师急促的声音:“她对麻醉药有点过敏……”模糊之中我在心里叫了一声“妈妈”,就沉睡过去了。当我醒来时,我听见他们在叫我的名字,问我好点没有?我本能地转头看了一下氧饱和度:98%,还不错,我告诉他们我感觉很累。手术开始进行,我感觉到手术刀在皮肤上划开,没有痛觉,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因为全院没有床位,我在急诊留观室狭小冷硬的推车上整整躺了15个小时才进入病房,我和家人说,我这次算是把当病人的滋味尝够了。病房里的护士都认识,看见我来都很关心,其实平时大家都挺熟悉的,而此时我觉得我是病人,有被关注的感觉,希望护士巡视病房的时候在我面前多停留一分钟也好,当她们微笑地问我今天感觉怎么样?我都很积极地回答,而她们的笑容让我心情不错,虽然我没说出来。我问自己:“我是不是有点矫情啊?还是护士呢。”但是我和同病房的病友一样表现得很自然,希望护士在我输液时,很和蔼地来巡视一下病房;希望医生查房时多和我聊几句;希望身边有家属陪我说说话;医生给我换药时,我要求她拉上床帘,尽管是女病房。
在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病人之后,我才明白其实他们的要求很少,只要你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份尊重。
想告诉病人,我愿意用我的愉悦和信心跟你们的沮丧、绝望做个交换,希望我们都可以永远这样好好地健康地工作着。
我的病人是妈妈
李莹
妈妈说肚子痛已经快一年了,一系列的检查后说是输卵管积水,需要手术。
医生说是很简单的手术,我知道。但,还是非常害怕。在床边陪着妈妈,看着瘦弱的妈妈熟睡的样子,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感到无助而内疚:三年前,妈妈子宫肌瘤手术,如果我坚持让她来这里,或许今天妈妈就不用再受苦了。
爸爸要照顾爷爷,妹妹正准备考试,我要不要告诉她?这个傻丫头一定会跑过来的。全麻会不会有意外?腹腔镜万一转开腹会不会很痛?我甚至担心妈妈那颗固定的假牙会不会掉到气管里……我很难过,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妈妈,妈妈是很传统的农村妇女,她认定子宫拿掉,输卵管拿掉,她就不能算是一个女人了。妈妈,都是我不好。
手术开始了,同学陪我在外面等着,时间比预计的要长,我有些焦躁不安,当医生给我电话时,第一反应居然以为是手术出了意外……医生说:盆腔粘连得很厉害,卵巢有个囊肿,一并剥掉了,需要做切片。然后我看到了气管插管的妈妈,颜面浮肿,不断呻吟,我想她一定很不舒服。我抚摸着妈妈,轻声地呼唤着妈妈,看着液体一滴滴通过长长的输液管流入母亲体内,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半梦半醒之间,妈妈问我:“现在我是不是跟男人一样了?”那一刻,我心碎了,泪流满面。
很快,天性乐观的妈妈会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了”、“什么时候可以喝水了”,但她一直没有问我手术如何?我试着跟她讲子宫,讲卵巢,她只是笑笑。
每天都待在病房里,那段日子,“累”对于我而言似乎一点感觉也没有。
偶尔回到寝室,看着好久没收拾的房间,甚至会想到如果将来母亲不在了,家就是这个样子,打开所有能发声的机器,但依旧觉得很没生机,放声大哭。
……
现在妈妈恢复得很好,我们一家也像以前一样充满生机。
妈妈小小的一个手术,对于我都算是一种挑战,一次考验,更何况是病人?每一个病人,对于他们的家庭都是何其重要,疾病对于他们个人,家庭,都是一次考验。我们每天面对许多病人,一个人倒了,或许家就不再是家了……我深深体会到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而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我们任重而道远……
记得一次上班,一个病人无理取闹,之后甚至威胁我说:“我警告你啊,不要对我有什么报复行为,在医院里我也有很多人认识的,随便搞搞你好了……”当时,我很鄙夷,什么人啊,我都用了“变态”形容他……现在,我想一定是我没能好好体会他的感受。还记得有个病人感慨:真羡慕你们,可以健康地工作着。我当时一愣,是啊,健康地工作着,多好啊。
很想告诉病人,我愿意用我的愉悦和信心跟你们的沮丧、绝望做个交换,希望我们都可以永远这样好好地健康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