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奖金与罚款。奖金是根据职工对组织做出的额外贡献的大小,用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奖励。奖金的项目和条件应能表达组织领导对职工行为的期望,对职工的行动方向和努力目标具有引导作用。所以,奖金的名目不能过多,以免分散目标;数额不能太少,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应同职工的劳动成果和组织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稳定的发展。罚款是指对违反企业或部门规章制度,给组织群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和对未完成劳动定额的职工所给予的经济惩罚。它可以制约和收敛某些人的不良行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奖惩措施,正确发挥奖金与罚款这一经济手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奖惩及时,该奖就奖,该罚就罚,奖惩分明。
经济方法的实质是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经济方法的特点。
(1)利益性。这是经济方法最基本的特征。经济方法应符合物质利益原则,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核心是把经济责任和物质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要把劳动集体及个人的利益与工作成果相联系。
(2)非直接性。它是指依靠经济手段和经济方式,通过经济利益的得失来指挥、调节、控制经济活动,而不是依靠权威、强制性命令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它是以承认各管理对象的工作和经济权力为前提,即他们对各项经济手段和方式作出何种内容和何种形式的反应,采取何种经济活动,有他们自己的决定权。
(3)有偿性。它是指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应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有偿交换互相计价。过去那种通过行政命令无偿调拨企业或者单位的人、财、物等,不考虑其经济利益的做法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4)灵活性。指经济方法的具体措施和做法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随机应变,根据外部环境和操作对象的不同,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应对。
(5)平等性。经济方法承认被管理的组织或个人都有平等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
社会按照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计算和分配经济成果,所采用的各种经济手段对情况相同的经济单位应起同样的经济制约作用,不允许有特殊性。
3.经济方法的作用。
(1)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利用经济方法可给各级组织较多的自主权,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使领导机关减少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于促使各级组织主动地利用自身的条件,挖掘潜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灵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和职工的权、责、利有机结合,明确各自的目标,激励员工从物质利益上关心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4)有利于提高信息接受率。一方面由于经济方法直接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之上,与管理对象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信息接受的自觉性,从而提高信息接受率。另一方面改变了过去企业只听上级信息,不关心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模式,克服了过去行政方法只注重纵向联系的局限和上下信息传递的迟缓、失真的状况,从而重视市场信息和横向经济联系。
4.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
(1)多种经济手段的统一。一方面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管理的重点——产业政策的实现,通过国家掌握的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促进竞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企业与个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发挥工资、奖金、罚款、合同等的作用来促进企业内部的完善,严格、科学管理,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2)经济方法要同其他管理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不能以经济方法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唯一方法,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觉悟程度及其需要的多层次性、差异性所决定的。单纯地运用经济方法和滥用经济方法,将削弱这种方法对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反作用。
(3)注意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将日益加强,物质的激励作用将有所减弱。
(四)教育培训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教育方法是指通过传授、宣传、启发、诱导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管理的人本原理指出管理活动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教育方法的主要任务。在管理中运用教育方法,是增强经济组织的活力,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完成经营管理任务的重要保证。
2.教育培训方法的特点。
(1)长期性。思想意识的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2)间接性。它不直接干预人的经济活动,也不直接干预经营单位经济利益的分配。它对人们的具体经济行为没有约束力,它先作用于人,通过提高人的素质,然后作用于经济活动,是一种间接的管理方法。
(3)启发性。教育方法不是强制,而是通过真理性激励,启发人们自觉指向组织的目标并采取行动。
(4)广泛性。教育方法广泛地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贯串于管理工作过程的始终,并涉及每个成员。
(5)灵活性。教育方法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方式方法比较灵活。
3.教育培训方法的作用。
(1)教育方法是提高人的素质以及提高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根本手段。
(2)教育方法是其他管理方法发挥作用的先导和前提,任何其他管理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它能解决其他管理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3)教育方法是激励人的动机,培养人的责任感和纪律性,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人的认识水平、科学文化水平一旦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经确立,就会成为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4)教育方法有利于实现各级组织的现代化,能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为各级组织的现代化创造条件。
4.教育培训方法的正确运用。
(1)教育方法的形式和内容要有科学性。要尊重、培养、关心、爱护人,不能强加于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需要,恰如其分地选择和安排内容。要排除粗制滥造、违情悖理的东西。
(2)讲究方式方法。要坚持不懈,长期进行,逐渐积累,不能操之过急。具体做法因人、因事、因时而异,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3)不能脱离各项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孤立地运用教育方法,要把它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物质利益联系起来。
此外,还有技术方法等管理方法。
本章小结
1.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和整合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协作过程。
2.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简称为管理的二重性;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③管理的动态性与创新性。
3.管理学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它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4.管理者就是指组织中管理活动的指挥者与执行者。就其管理行为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管理者需要具备知识、能力和身心等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