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休闲管理
7738100000046

第46章 参考文献(5)

[258]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59]魏小安.中国休闲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60]文崇一.观光游憩与社会文化分析.台北:台湾省发展国民旅游研讨会,1995

[261]文启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战略思考.消费经济,2001(2):47-49

[262]巫宁.旅游电子商业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32

[263]吴必虎,贾佳.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5)

[264]吴必虎,方芳等.上海市民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评价研究.人文地理,1997,12(1)

[265]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 )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地理科学,2001,21(4)

[266]吴维宁,卢卫平.美国国家渔业信息网络建设及其启示.中国水产,2005,(6):33-34

[267]吴卫东,魏卫.武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5,(2):139-140

[268]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旅游学刊,2003,(6):66-70

[269]夏海明.舟山市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形象设计.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28-31

[270]夏杰,林炳耀.南京居民休闲态势与特征分析.科技与经济,2006(5):41-43

[271]夏怡然.女性闲暇生活状况——以福建省为例.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1):28-33

[272]肖胜和.浅论郊野旅游开发.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报.1999,19,(3):44-46

[273]邢占军.心理体验与幸福指数.人民论坛,2005(1):31-33

[274]徐明宏.休闲城市.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75]徐茜.杭州休闲产业链的整合研究.经济论坛,2008(3):36-37

[276]许峰.休闲产业发展初步探析.中国软科学,2001(6):112-115

[277]阎水玉等.泰晤士河在伦敦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定位、保证措施及其特征的分析.国外城市规划,1999,(1):34-36.

[278]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旅游学刊,2002(2)

[279]杨瑞霞.国有农场旅游开发思路与产品设计.商业时代,2006,(14):84-86

[280]叶南客.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81]叶文.城市休闲旅游.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82]叶文等.城市休闲旅游.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2-25

[283]易松国.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综述.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5(1):105-111

[284]殷燕敏,潘艳艳,胡实盼.西部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以昆明、兰州为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2):271-275

[285]于光远,马惠娣.休闲,游戏,麻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86]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87]于光远.竞赛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5[288]于玲.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统计初探.现代财经,1998(5):47-49

[289]俞来雷.“休闲城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5

[290]俞晟.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91]俞晟,何善波.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人文地理,2003,18(4)

[292]俞斯佳,孙姗.从头认识邮轮经济上海城市规划,2005(2):39-31

[293]原梅生,郭梅军,张艳辉.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5):35-37

[294]袁定明.我国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农村经济.2006:53-56

[295]袁燕才,杨贤智.台湾休闲农业的崛起及其对我省的启示.广东农业科学,1994,(1):1-3

[296]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97]岳俊芳.浅谈我国老年休闲市场的开发.成人高教学刊,2005(1):39-33

[298]张建国,俞益武,朱志良等.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评析与发展对策.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5):581-587

[299]张蕾,郭娜.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与评价——郑州、武汉和长沙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2):265-270

[300]张莉.关于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调查分析——以江苏无锡市居民为例.经济纵横,2002(11):29-23

[301]张顺,李东来.论城市游憩业空间分布特征与分级关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302]章海荣.“FLOW(.)”阐释与“游”比较- 休闲美感初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8-111

[303]赵琳琳.休闲、游憩、旅游辨析.中国科技信息.2007,29:169-171

[304]赵龙.大学生运动休闲阻碍因素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3

[305]赵彦云,李静萍.中国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和预测.管理世界,2000(3):32-40

[306]甄明霞.步行街:欧美如何做.城市问题,2001,(1):12-15

[307]郑健雄.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定位策略.郭焕成,郑健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08]郑健雄.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之比较.郑健雄,郭焕成.2004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中国台湾,2004

[309]郑时龄.创建充满城市精神的步行街.建筑学报,2001,(6):35-39

[310]郑欣淼着.社会主义文化新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311]郑怡清,朱立新.上海市民休闲行为研究.旅游科学,2006,20(2):69-64

[312]郑雨尧,娄钰华,陈国定.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绍兴县为例.农业经济,2006,(6):31-33

[313]中国统计年鉴编委会.2001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14]周长城,蔡静诚.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发展及其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84-585

[315]周长城,任娜.经济发展与主观生活质量——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2):259-264

[316]周长城.全面小康:生活质量与测量——国际视野下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17]周长城等.中国生活质量:现状与评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18]周长城等.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19]周年兴,黄震方.国家公园运动的教训、趋势及其启示.山地学报,2006,24(6)

[320]周庭锐.顾客价值管理与顾客忠诚度的建立.电子化企业:经理人报告.2009:21-29

[321]朱明,程勤阳.日本的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9):16-18

[322]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23]朱跃东.温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之新宠——论温泉主题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中国旅游报,2005‐02‐16

[324]邹统钎.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北京蟹岛度假村的旅游循环经济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64-69

[325]邹益民,吴雪飞.饭店企业CSI 测评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初探.商业研究,2003,(18):13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