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护理学实训指导
7737500000027

第27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4)

2.评估

(1)患者对成分输血治疗的认知及配合程度。

(2)患者对成分输血治疗的目的、检查中有关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3.计划

(1)患者准备:向患者说明成分输血的目的;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宣教输血中的注意事项。

(2)用物准备:

1)输血用物同静脉注射法,备消毒静脉盘、干燥注射器(5~10mL)、7号针头。

2)备齐用物,贴好标签注明。输血过滤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3)环境准备:病室清洁、安全、舒适。

4.实施

(1)成分输血的操作步骤

1)红细胞输注:红细胞输注前要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直到紧密的红细胞混匀为止;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滤网竖直安装;选用较粗的针头静脉注射;制品的血细胞比容在0.7±0.05时一般可直接输注,但有时因血细胞比容较高,黏稠度大,输注时流速缓慢,也可加入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输注,24h内必须输注完毕。

2)浓缩血小板输注:用有滤网的标准输血器,在血小板分离后尽快输给患者,输注前和输注过程中轻轻振荡血袋使血小板悬起,防止血小板凝集;输注的速率以患者可耐受为准,一般输注速度越快越好,以提高止血效果;若系冷冻血小板,宜在10min内融化,解冻后立即输给患者。

3)血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于输注前10min内在37℃水浴中融化,6h内输完;冷沉淀物融化后宜尽早用输血器以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尽快输注,室温存放不宜超过6h。

4)蛋白制剂输注:单独静脉滴注或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2)注意事项

1)红细胞输注: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红细胞制剂,反复发生输血反应者,最好输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严格执行输血操作制度,输注前要认真反复核对床号、姓名、血型、Rh因子、血量及血液成分等;使用标准输血过滤器,血液从血库提出后立即输注,不要放置过久及加温输注,血液温度超过37℃会使红细胞变形、破坏而致溶血,室温放置不超过30min;洗涤红细胞因洗涤血袋开放,有操作污染的可能,故应于制备后4~6h内输注完毕;为减少输血反应,输血前30min遵医嘱给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输入同型非同一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液之间应以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管道,且严禁向血液中加入任何药物;当患者贫血严重累及心脏时(贫血性心脏病),每次输注量以100mL为宜,速度宜慢,10~15滴/min;急救需要快速输血时,可选用大针头;密切观察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尤其是输血初期10~15min或开始输注的30~50mL血液时,要认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保留输血用具,保持静脉通畅并更换成生理盐水输注,通知医师;关于剂量,一般贫血患者可每2周输注红细胞200~400mL,在2~4h内输完,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成人为1~3mL/kg;心血管疾病及儿童不宜超过1mL/kg,以免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失血者可加快输注。

2)浓缩血小板输注:严格无菌操作,因血小板悬液常放置于20~24℃保存,容易发生污染;温度和pH对血小板的影响最大,最佳保存温度是20~24℃,pH应在6.0~7.4之间,否则输注后回升率低,存活期短;困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输注无效,故应严格掌握指征;对各类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开始剂量应至少输注1袋单采血小板,至少2次/周。一般出血停止、血小板上升数日后即可停输。

3)血浆输注:供、受血者ABO血型相合;为避免浪费、传播疾病和产生不良反应,新鲜冰冻血浆不应作扩充血容量使用;对IgA缺乏,且血中存在有抗IgA抗体的患者禁用血浆或含血浆制品;在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时,禁忌使用纤溶抑制剂,如氨基己酸等,以免发生血栓性栓塞;因少数患者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后,可发生静脉血栓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故对DIC或纤维蛋白溶解症患者禁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首次剂量通常为10mL/kg,一次最大安全量为10~15mL/kg,维持剂量为5mL/kg,输注速度为5~10mL/min。

4)蛋白制剂输注:不能与氨基酸混合输注,也不宜与其他任何液体或药品混合输注;血浆清蛋白溶液不宜用作静脉内补充营养,也不宜用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成人剂量4~10g/kg。当患者血容量正常或轻度减少时,50%清蛋白的输注速度是2~4mL/min,而25%清蛋白为1mL/min。儿童的输注速度是成人的1/4~1/2。

5.评价

(1)患者了解输血治疗的目的,以更好地配合。

(2)护理过程正确,配合护理效果好,无不良反应或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如下:

1)发热反应: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血液或血液制品中有致热原,其次为受血者本身高过敏体质或多次受血而致敏。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38~41℃)、头痛、心悸、皮肤潮红等,于输血后15~20min或数小时发生。护理措施有: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1次;遵医嘱肌肉注射异丙嗪,必要时用地塞米松以减轻症状,伴有紧张或烦躁者,可给予地西泮口服;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及时将血送输血科或检验科进行核查检验,排除污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热。

2)变态反应:多发生在有过敏体质的受血者,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轻者仅有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常在数小时内消退,重者可有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偶有过敏性休克。护理措施为:如为轻者,减慢输血速度,遵医嘱给予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如为重者,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必要时协助医师行抗休克处理。喉头严重水肿的危重患者,配合医师行气管切开,并做好相应护理。

3)溶血反应:发生溶血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型不合(ABO血型或其亚型、Rh血型不合),其次为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及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反应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必须尽早识别。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入血量有关,ABO血型不合通常输入血液10~50mL后即可产生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典型表现为突起寒战、发热、腰背疼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继之出现酱油色尿、尿量减少、休克,甚至急性肾衰竭。输血时应加强工作责任心是预防溶血反应的关键。输血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病情,当疑有溶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师,保持静脉通畅。同时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准确记录摄入量和排尿量,注意有无少尿和无尿,必要时留置尿管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一旦溶血,及时寻找溶血的原因,如迅速核对患者及供血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及血袋姓名等有无差错;进行溶血的有关检查,如从受血者身上取静脉血5mL,离心后观察血浆颜色,若呈红色,提示血管内溶血后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防治并发症,遵医嘱防治低血压、急性肾衰竭和DIC等。积极纠正休克。静脉注射呋塞米40~80mg或20%甘露醇,使尿量维持在1mL/min以上,以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注意防止高血钾和DIC的发生,必要时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

4)其他反应:①心力衰竭:常见于严重慢性贫血和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表现为输血后突起呼吸困难、发绀、两肺湿性啰音等。护理的关键是根据病情控制输血量(一般不超过100mL)和输血速度(15~20滴/min)。②传播疾病:目前已知可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有各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及污染血导致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该类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控制献血者资质及血液采集、储存、运输、质检、输注等环节的无菌化。

思考题

1.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白血病患者发生出血时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

4.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减少贫血的发生?

5.简述骨髓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6.简述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