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案例
7737200000013

第13章 与国际企业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5)

【案例018】

特色鲜明的毛衫产业集群——濮院

产业兴则市场兴,市场兴则产业旺。羊毛衫区域生产优势是濮院羊毛衫市场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依托,而市场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羊毛衫产业的发展。2000年3月开发建设的浙江濮院针织产业园区已被列入了浙江省级工业区,走出了一条“集聚度高、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紧密”的毛针织服装特色之路。

一、产业兴旺市场繁荣

近年来,濮院毛衫企业由松散型向规模型发展,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并已引进了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毛衫产业的发展为市场的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同时市场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的周围集聚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毛衫产业集群,有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毛衫生产能力达5亿件/年。濮院针织产业园区是濮院毛衫产业集群的中心区域,经过近8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开发速度快、建筑容积高、投资密度大、建成区效果好”而获得好评,成为我国针织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特色最鲜明、产业链最紧密的毛针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园区企业以生产毛衫、针织服装为主,形成了从纺纱、编织、印染、后整理、辅料生产、机械制造、检验检测、科技服务、物流配送等完整的产业链,集中体现了国内毛衫业的先进水平。园区企业纷纷进口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更新生产工艺,引进德国斯托尔、瑞士斯泰格、日本岛精、意大利普罗帝等电脑提花横机,生产工艺和品种适应性大大提高。随着行业科技服务中心的建立,羊毛衫后整理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羊毛衫的质量水平达到国际标准。为提升行业竞争力,濮院全力打造强大的资讯平台,利用强大的科技力量做后盾,第一时间接受并掌握国内外行业最新流行元素。在产品定位多元化思想的指导下,濮院的各大品牌服装实现了由厚到薄、由薄到精、由精到时尚的转变,获得业界好评。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策略在品牌战略上的合理运用,突出了濮院毛针织服装品牌的人性化需求,将消费者的诉求从物质层面的满足上升为精神层面的享受,受益于这种创新变革,濮院毛衫也因此成为中国毛衫界的“时尚代言”。

二、八大平台服务到位

综观濮院羊毛衫市场20余年的发展历程,政府强有力的规划、扶植与引导,是市场迅速发展的条件与保障。桐乡市委、市政府都有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措施出台,而濮院羊毛衫市场管委会更是构筑了“八大服务平台”,执行着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提高了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毛针织技术服务平台,为毛衫企业提供产学研方面的咨询与服务项目;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带动市场网络化;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为企业输送先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构建品质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逐步引导企业走标准化、国际化之路,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技术壁垒;构建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创造了物流新模式,减少运输成本,加速货物流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构建毛衫文化平台,弘扬毛衫文化,丰富产业内涵,提高产业知名度;构建政策支撑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构建外贸服务平台,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咨询、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帮助濮院羊毛衫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通过近几年的运作,“八大平台”为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和羊毛衫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三、全力打造毛衫总部

濮院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毛衫的总部经济,目前正在全力建设现代化商贸城市,打造国际针织服装产、销、研基地。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再度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研发中心、管理中心、营销中心搬出制造基地,这样可以享用更多的信息、政策、人才优势,而又不失去劳动力、土地等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这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也是整个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濮院已经具备了发展毛衫产业总部经济的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人文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创新优势及体制优势、政策优势等在内的城市比较优势。随着濮院羊毛衫市场改造工程的实施和濮院国际品牌中心、濮院世贸大厦、濮院国贸名品港和中央商城的相继建成,濮院毛衫产业得到了大力提升,中国毛衫总部经济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濮院将继续着力品牌提升,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建品牌、争创名牌;注重市场改造提升和经营业态的升级,拓展市场功能;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市场环境和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应用,促进针织服装品牌的系列化、时尚化。濮院羊毛衫市场,必将成为中国服装市场的一面亮丽的旗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毛衫第一市”。

【案例019】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发展要走出“低成本”迷局

三鹿奶粉事件所付出的巨大社会代价,但愿能令仍沉湎于“低成本”经营之道的企业家幡然猛醒。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新竞争优势。

三鹿奶粉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仍在延续,其中,对低成本扩张的片面追求,应成为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对这一事件的深刻反思。

事实上,片面地强调低成本扩张,其结果往往是牺牲产品质量,甚至可能是违背企业良知和责任的犯罪。这方面,三鹿奶粉事件乃至目前中国奶制品业面临的尴尬现实,即是最新的例证。有论者指出,三鹿奶粉事件牵扯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质检标准等多方面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企业片面追求低价格扩张,把奶农的利润压得过低。

事实上,无论是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来看,还是按照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中国经济从宏观决策到微观经济行为,都应尽快告别低成本的迷思,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这并不意味着对“低成本”的全面否定,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发挥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奇迹。中国以往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国制造”在同类产品中的价格优势,这其中有合理的部分,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中国的土地、矿产乃至环境成本相对低廉等。

但是“低廉”并不意味着人为阻断生产成本上涨路径,甚至对其进行违反市场规律的肆意压低。以奶制品行业为例,有观察者指出,之所以中国巨大的液态奶市场罕见外国品牌,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认为如此低的价格,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根本就不可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其结果便是肆意压低奶农原奶的收购价格,并由此导致各个环节的粗制滥造乃至不法分子的铤而走险。

这样的“低成本”还“扩张”,不仅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更是一个追求百姓福祉的发展中大国所要极力避免的。否则,建立在这种价格扭曲基础上的企业和经济,不仅不可持续,还会引发种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甚至会引发重大冲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的背景下。

综观之,单方面压低征地成本而导致的征地拆迁矛盾冲突甚至重大公共事件时有所闻;只图发展,不按法规支付环境成本,地方政府默许甚至包庇企业污染环境,违法违规排污而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无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作出起码的安全运营成本支出,掠夺式开采矿产资源所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生产者为此一再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等等。此次三鹿奶粉事件,即是漫无节制的低成本竞争恶果的极端暴露。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等一系列生产力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经济发展的低成本时代已基本结束。劳动法的颁布实施,惠农政策的贯彻,加上大学扩招等,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与此同时,进入“资源有限”时代的中国,生产资料成本也在大幅提升。加上土地和环保成本快速上升,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压力。

在此前中国众多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更多依靠的是成本优势和国内的广大市场,而非出自技术革新。缺乏核心技术,“有品无牌”的多产多销难以获得高额利润,是中国制造的切肤之痛。为实现产业升级,中国企业更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寻求以技术研发为先导的发展。此外,适应国内环保法规和国际产品标准的要求,企业的环保工艺投入必须加大,这对企业在短期内是净成本的增加。

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失去低成本优势,这是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持续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目前已经步入了由初级经济阶段到中级经济阶段转型的时期,中国必须通过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去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要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国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势必要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这种以往习惯的经营模式和行政惯性中解放出来,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以技术进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竞争优势。

建立这种新竞争优势,是期待中的中国改革开放大局的下一轮华彩高潮。我们有理由相信,以联产承包成功突围,在特区探索中“杀出一条血路”,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后成长出一批批脊梁企业,在一些人的悲观预期中勇敢加入WTO并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改革开放奇迹的中国人民,在这一轮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必将能以科学发展观的如椽巨笔,书写出更加动人的中国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