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研究
7735600000016

第16章 对外开放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有时会得出技术退步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一般很难解释,因为一种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一旦被使用就不会出现遗忘的现象,但有时也能在某些行业和某些情况下找到例子。比如,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可能会造成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工作,结果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导致技术上的倒退。再比如,发展中地区的人才外流也可能造成技术退步现象(郑京海、胡鞍钢,2005)。我们认为,技术退步的现象在中国可能会经常发生。首先,我国的技术效率不高,先进的生产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冗员比较多,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让工人都有事情可做,企业纵然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了避免出现机器设备排挤人的情况发生,先进的生产设备会被弃之不用,而让工人们用手工劳动去代替机器来完成一些生产过程,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的早期时有发生。另外,企业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如果管理跟不上,企业无法将技术设备与生产工人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在数据分析上出现技术退步的现象。所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技术退步的现象,技术退步应该说是短缺的正常现象。在数据包络分析中,我们不打算对技术进步率为负值的数据进行修正,不打算施加技术无退步的约束条件。

至于TFP的变化,我国很多地区各个年份的TFP增长率很小,甚至为负值。天津、北京和上海三地区的TFP平均增长率最大。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贡献了TFP增长的大部分份额,这与郑京海等(2002,2005)运用DEA的研究发现相符合。郑京海和胡鞍钢(2005)的观点是省际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效率改善的速度明显落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郑京海等(2002)的结论是国有企业TFP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依靠对新技术的投资)而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得到的。

第四节对外开放对TFP增长的影响

一、对外开放对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影响

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都指出,与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相比,传统贸易理论所强调的由专业化生产、已有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的静态利益是次要的,其中,国际贸易在国际技术扩散中通过外溢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从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出口提高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出口提高出口部门自身的要素生产率,即学习效应。出口的“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s)指的是,通过国际接触,企业可以获得新的生产技术、新的产品设计等,通过边出口边学习(learning by exporting)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出口具有正向的外部性。出口是国内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如出口部门与国内部门的前、后向产业联结效应,出口加速了国外技术的扩散与传递,出口促进了国内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出口的外部性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

出口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国际运输成本的降低和出口支持服务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后来者的出口成本。出口能扩大生产规模,在国内市场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出口就成为获得规模经济最本质的力量。在国内市场被保护的情况下,在国外销售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竞争力,竞争迫使单个企业减少管理上的懒散和提高运营效率,这些都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因此,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趋向于提高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出口外部性的另外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出口也可能成为知识的溢出渠道。出口企业通过贸易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能被国内其他的生产厂家吸收,产生溢出效应。

进口贸易是体现型国际技术扩散的一种主要传导途径。在开放经济中,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进口贸易不仅可以购买高质量的外国最终制成品,而且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外的先进中间产品来提高本国生产活动的技术含量。因此,与出口贸易相比,进口贸易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国际技术扩散渠道,本国通过进口贸易往往能直接分享到贸易伙伴国研发投入的成果。

进口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也为大量实证研究所证实。Coe,Helpman和Hoffmeister(1997)采用77个发展中国家和22个工业国1971-1990年的数据,考察了国际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TFP与其工业国贸易伙伴的研发和来自工业国的机械设备进口贸易显着正相关,即发展中国家同样能通过进口贸易分享发达国家的R&D成果,发展中国家通过同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提升了自己的生产率。

Coe等(1997)还识别了国际贸易促进增长的四种渠道: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能促进生产率提高;技术前沿内的国家会模仿前沿国家的产品;贸易能通过学习鼓励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国际合同能刺激新的本土技术。Keller(2000)的实证结果也支持进口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传导途径,他从微观厂商的角度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进步,并且认为中间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导致技术扩散效应更大,发达国家之间也能通过国际贸易促进自己的技术进步。总之,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都一致指出,国外的技术活动通过国际贸易对国内生产率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国际技术扩散对国内生产率增长的相对贡献与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反向相关。

尽管国际贸易作为技术扩散的一个渠道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提升生产率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首先,由于非熟练劳动力禀赋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大都集中在技术增长不快的传统生产部门,发展中国家可能因为自由贸易而专门从事传统产品生产,因此,国际贸易并不一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另外,国际贸易的技术扩散还存在“门槛效应”,即当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门槛时,国际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较少;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这个门槛后,国际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相对较大。

一般来说,人力资本和R&D是成功的国际技术扩散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二者都涉及吸收能力的概念。也就是说,企业或国家为了能成功吸收国外的技术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类型的技术,它首先以科学技术类人力资本的形式存在,同时需要企业进行R&D投资,这能使企业理解和评价新技术趋势和创新,它们是成功技术吸收的必要条件。

一般理论都认为,FDI对东道国企业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可以促进东道国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FDI的溢出效应既包括有条件的技术扩散,也包括自动发生的其他外部效应。FDI常常能将知识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使它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潜在的重要运输工具。除了通过技术扩散提高本地企业的生产率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降低国内市场的垄断程度,减少垄断扭曲,促进竞争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来推动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增长。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无疑是决定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人力资本的作用也很突出,因为教育较为发达、人力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则具有更大的创新和吸收新技术、新思想的能力。同时,作为技术进步的载体,人力资本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成为内生技术进步的主要表述形式之一,本国人力资本存量将直接影响本国对国外研发成果的学习和模仿能力。

通过对模型进行地区和时间效果检验,发现时间和地区固定效果显着存在,而随机效果不显着。从中的数值可以看出,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出口比率每提高1%,则技术效率将以0.29%的速度增长,表明出口对国内部门管理效率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比率的参数估计是不显着的。进口却对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反向影响,进口比率每提高1%,将使技术效率按照0.2%的速度下降。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提高的影响为正,作用的强度最大。

模型的地区和时间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地区效果不显着,固定时间效果的Wald F(17,482)=53,随机时间效果的Breusch‐Pagan LMChi‐Sq(1)=2658,时间效果的Hausman’s Test Chi‐Sq(4)=0.44,表明随机时间效果的参数估计更为有效。从数据可以发现,出口比率的估计系数为负值,进口比率、FDI比率及人力资本的估计系数为正值,表明出口对技术进步具有很小的反向影响,人力资本、进口及FDI对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